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患者,男,41岁,因咳嗽、胸闷伴痰血1月余于2012年5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体温、血压未见异常;心界扩大,心音略低。胸部CT:(1)右心房内占位;(2)心包及左侧胸腔积液伴左下肺部分不张;(3)右上肺大泡伴双肺斑点片状模糊影(图1A)。心脏超声提示:(1)心包积液;(2)右房内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8 mm×37 mm,其游离缘可见多条飘带样回声随血液摆动,其中最长者约30mm,舒张期可达三尖瓣口)。腹部B型超声、头颅CT均未见明显病变,拟诊为"心房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患者胸部CT提示有双肺有斑点片状模糊影,考虑为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扫描层厚、翻转角对VIBE-Dixon序列测量腰椎骨髓脂肪分数的影响,探讨脂肪分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确定其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绝经、运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116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志愿者,行腰椎MRI VIBE-Dixon扫描和DXA扫描。测量L1~4椎体骨髓的脂肪分数和骨密度。用组内相关性评估测量可重复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价2 mm与4 mm层厚的测量结果。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价5°、10°、15°翻转角得到的腰椎脂肪分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对年龄分组、BMI分组、运动情况分组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绝经组与非绝经组采用t检验。结果 经两名技术专家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0.983。不同层厚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981 (5°),0.969 (10°),0.972 (15°);P均﹤0.05]。不同翻转角、不同层厚结果与骨密度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r=0.702 (2 mm-5°),0.732 (2 mm-10°),0.703(2 mm-15°),0.697(4 mm-5°),0.700(4 mm-10°), 0.714(4 mm-15°); P均﹤0.05]。腰椎椎体脂肪分数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31.87(2 mm-5°), 28.41(2 mm-10°), 28.69 (2 mm-15°), 34.11(4 mm-5°), 34.05(4 mm-10°), 32.82(4 mm-15°); P﹤0.05]。腰椎椎体脂肪分数随BMI增加呈上升趋势;绝经女性FF值明显高于非绝经女性;运动强度对FF值没有影响。结论 VIBE-Dixon测量腰椎椎体脂肪分数具有可重复性;层厚和翻转角对评估影响较小;腰椎椎体脂肪分数能较好反映骨质量,并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白血病化疗患者引入整体护理模式对其恶心、呕吐、负性情感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整体护理干预。记录2组第1个化疗疗程期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护理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分级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干预前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社会支持得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科化疗患者,有助于改善其恶心、呕吐症状,且能减轻机体焦虑、抑郁情绪,并可提高其社会支持力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无锡市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就诊的2 329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变应原检测结果,包括婴幼儿组827例、学龄前组883例和学龄组619例,检测项目包括吸入性变应原10种(尘螨、屋尘、桑树、猫毛皮屑、狗毛皮屑、蟑螂、苋、霉菌组合、混合草和树花粉)和食入性变应原9种(牛奶、牛肉、鸡蛋白、虾、蟹、贝、腰果、芒果、菠萝)。结果 2 329例被检测患儿中,检出变应原阳性1 885例,变应原总阳性率为80. 9%,前3位阳性率高的变应原分别是尘螨(906例,38. 9%)、牛奶(894例,38.4%)、鸡蛋白(614例,26.4%)。2 329例被检测患儿中同时检出2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1 400例,阳性率为60. 1%,其中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阳性率分别为58. 5%(484/827)、65. 1%(575/883)、55. 1%(341/619)。不同年龄组吸入性变应原、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和混合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婴幼儿组以食入性变应原为主,学龄前组和学龄组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变应原阳性的患儿以第二、三季度较多,分别为85. 6%(555/648)、86. 3%(516/598),第一、四季度较低,分别为72. 7%(311/428)、76. 8%(503/655)。各季度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湿疹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80. 1%(534/667)、86. 0%(462/537)、82. 4%(267/324)。结论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分布以尘螨、牛奶、鸡蛋白多见,1年中以夏秋季多见,这些分布规律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多个领域。植入CIED过程中,影像学工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CIED治疗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影像学工具也能提供许多信息,有助于临床诊断、病情判别、故障排查以及后续治疗选择。CIED的影像表现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同源性及院内流行特征,为临床控制MRSA感染、制定合适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6-7月全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MRSA 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根据美国CLSI标准用头孢西丁K-B法确认MRSA;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医院感染MRSA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36株MRSA,PFGE分型为6型8个亚型,其中以A型为主;在研究期间,NICU及ICU发生两次MRSA感染暴发。结论 MRSA在NICU及ICU易发生交叉感染;PFGE是医院感染暴发及流行病学的较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
体素内不均一运动(IVIM)是指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体素内信号衰减同时包括真性水分子扩散和毛细血管网中随机血流微循环灌注,导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反映的信息有限。采用多b值可获取系列DWI影像,根据双指数模型拟合,可同时获得组织的扩散和灌注信息,更全面地分析组织扩散成像数据。IVIM-DWI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胰腺、肾脏、前列腺等脏器,就该技术在腹部MR成像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心脑死亡器官捐赠供肺评估及获取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总结19例供肺获取手术的护理配合,包括供肺的评估及选择、供肺切取术的物品准备、供肺切取的配合等。结果 19例经评估7例因感染、氧合差弃用;12例供肺按照国际标准化程序顺利获取转运至医院,完成10例双肺移植和2例右侧单肺移植,受者手术顺利。结论完善的术前用物准备、充分的术前供肺评估,熟练、准确的术中配合是供肺获取和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亚洲UC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现有的研究表明该疾病的发生受到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因素共同影响。近年发现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在UC患者肠黏膜和血清中有异常表达,表明IL-33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现就IL-33在UC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新生大鼠耳蜗K(o)lliker器支持细胞ATP释放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K(o)lliker器支持细胞是否存在并释放ATP,初步探讨其释放机制.方法 选取出生后ld的Sprague-Dawley大鼠,分离耳蜗膜迷路,采用机械分离与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单离的K(o)lliker器支持细胞.观察膜迷路和K(o)lliker器支持细胞的喹丫因染色情况.采用生物发光法,通过影响K(o)lliker器支持细胞ATP代谢、改变细胞内外Ca2浓度、抑制细胞内磷脂酶信号通路及添加缝隙连接半通道阻断剂,观察K(o)lliker器支持细胞释放ATP浓度的变化.结果 用喹丫因染色体外培养的K(o)lliker器支持细胞,发现胞质中存在大量绿色星点状染色.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的ATP标准曲线呈明显的对数线性关系.随着巴佛洛霉素A1浓度增加,K(o)lliker 器支持细胞培养液中ATP浓度逐渐降低,而随着己二酸二癸酯浓度的增加,培养液中ATP浓度逐渐升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细胞外Ca2浓度增加,K(o)lliker器支持细胞ATP的释放减少,而随着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K(o)lliker器支持细胞释放ATP量增加;培养液中加入甘珀酸钠或乌热酸抑制半通道后可以显著的降低ATP释放.此外,抑制细胞内磷脂酶信号通路也可以减少ATP的释放.结论 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K(o)lliker器支持细胞存在并释放ATP,细胞内、外液中Ca2+浓度的变化可能通过调节半通道的开放而影响其ATP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