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初步建立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参考范围。方法使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49例无神经系统疾病人群脑脊液和血液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69+)百分比水平。结果 (1)正常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以T辅助细胞(CD3+CD4+T细胞)为主。T辅助细胞平均占脑脊液T淋巴细胞总数的68.27%,参考范围为54.77%~81.77%。T抑制细胞(CD3+CD8+T细胞)平均占脑脊液T淋巴细胞总数的31.73%,参考范围为18.23%~45.23%。活化T细胞(CD3+CD69+T细胞)平均占脑脊液T淋巴细胞总数的2.76%,参考范围为0.29%~26.29%。脑脊液CD4/CD8比值平均为2.21,参考范围为1.16~4.21。脑脊液的T辅助细胞百分比、活化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高于血液,T抑制细胞百分比低于血液(P<0.05)。(2)脑脊液与血液各T淋巴细胞亚群在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脑脊液和血液各T淋巴细胞亚群在男女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初步建立了脑脊液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参考范围;正常脑脊液T淋巴细胞中以T辅助细胞为主,且其亚群分布特点与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士和药师联合开展针对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门诊患者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方法护士和药师利用电话随访和面谈,对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干预,通过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相关的基本知识、饮食知识、体力活动知识、用药知识等,普及糖尿病知识和药物知识,提高依从性和改善生活方式。结果共纳入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患者44例,其中34例完成干预试验,人均接受随访(9.8±0.8)次,每次随访时间20~30min。干预结束后,患者的各项评分分别获得了8.89%至44.17%的提升。结论护士和药师联合开展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例由微管相关tau蛋白(MAPT)基因突变所致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的临床、神经心理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收集bvFTD患者1例,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评估,并行常规化验检、影像学及基因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突出的行为异常、人格改变及执行功能下降,症状进行性加重,家族中数人有类似临床症状。患者头颅MRI提示双侧额叶、颞叶前部萎缩,SPECT提示相应区域灌注减低。基因检查提示MAPT基因c.1920+16C>T杂合突变。文献报道bvFTD以人格、社会行为和认知功能进行性恶化为主要特征,是FTLD中遗传性最强的亚型,MAPT基因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之一。结论:本例bvFTD患者存在MAPT基因c.1920+16C>T剪切突变,从而导致4R tau蛋白表达增加引发神经变性。对于临床诊断bvFTD的患者应完善基因学检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f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PPA)是指以语言功能下降为突出表现、由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进行性非流利型失语(progressive nonfluent aphasia,PNFA)、语义性痴呆以及logopenic型进行性失语3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急性多发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微栓子监测检查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1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实验室血液学、头颅MRI、微栓子监测结果及其治疗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包括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眩晕、肢体抽搐等。头颅DWI示急性多发脑梗死,病灶播散性分布,不符合单支动脉供血区,同时累及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11例行D-dimer检查者8例升高。7例行微栓子监测有5例阳性。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包括:肺癌5例,胰腺癌3例,胃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转移性低分化粘液腺癌原发肿瘤部位不明各1例;诊断时就已有远处转移者10例。病程中缺血性卒中复发者7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预后差。结论对于不符合单支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急性脑梗死,需要考虑可能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凝血功能筛查高凝状态和微栓子阳性可能是诊断提示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诊断海马硬化(H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经常规MRI扫描排除了占位性和损伤性病变的内侧颞叶癫痫患者纳入研究.采用STIR技术,进行冠状位、轴位和矢状位成像,依照海马体积的缩小、信号改变、海马内部结构的丧失和侧脑室颞角扩大的海马硬化判断标准,分析比较常规MRI序列和STIR序列的成像结果,并进一步分析6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海马的影像-病理相关性.结果 常规MRI序列能较好地显示海马的体积改变和信号的改变,但是对于海马内部结构显示不清.经常规MRI诊断14例(66.7%)为一侧HS,4例为一侧可疑HS.而STIR序列能够清晰显示海马内部结构,正常海马可以观察到下托到CA1区并延续到CA2区的线样稍低信号影,呈现“C”字征;而在HS中此信号消失,同时在CA4区,呈现低信号区域.18例(85.7%)经STIR诊断为HS.来自6例手术患者的影像-病理分析显示,“C”字征信号消失与CA1区锥体神经细胞脱失相关,而CA4区低信号则反映了胶质增生.结论 STIR序列的高分辨率可以可靠地显示海马的细微解剖结构,优于常规的MRI序列,在诊断HS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经颅脑实质超声改变。方法符合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2版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诊断标准的15例患者(RBD组)和15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于多导睡眠图监测后通过经颅脑实质超声检查并测量中脑黑质高回声、基底节高回声、第三脑室宽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结果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学改变。RBD组黑质高回声(6/15)、基底节高回声(7/15)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1/15和2/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0.109)。RBD组伴与不伴黑质高回声患者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但RBD组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MMSE评分高于不伴基底节高回声患者(P=0.021)。结论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作为突触共核蛋白病前驱期,经颅脑实质超声可表现为黑质和基底节高回声,且伴不同结局。经颅脑实质超声可以检测出脑亚临床改变,评价突触共核蛋白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机体内在的危险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和社会因素,老年人跌倒多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结合国外研究现状,对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其的认识,从而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早进行干预,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脑豆纹动脉供血区巨大腔隙性梗死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与腔隙性脑梗死相鉴别。方法:分析6例豆纹动脉供血区巨大腔隙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研究。结果:6例患者头颅MRI均显示基底节区、放射冠、半卵圆中心连续3~7个层面新鲜梗死灶。病灶长径1.9~4.0cm,符合豆纹动脉供血区巨大腔隙的诊断。结论:巨大腔隙的机制、病因、治疗及预后均不同于经典的腔隙性脑梗死,对影像表现为豆纹动脉供血区梗死的病例,应鉴别巨大腔隙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利于进一步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以隐源性卒中为首发表现的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P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发病机制,总结诊断流程.方法 对2例隐源性卒中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TCD)微泡试验、普通或增强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胸部增强CT、肺血管造影,对PAVM行介入栓塞治疗和术后随访.结果 2例患者经TCD微泡试验发现体内右向左分流,有以下分流特点:持续性分流、早期分流、分流量大、Valsalva动作对分流程度影响很小.确诊1例为PAVM,另1例为PAVM合并卵圆孔未闭.经介入治疗栓塞肺畸形血管.术后复查TCD微泡试验分流较前明显减轻,分别随访3年及1年无临床症状.结论 对于怀疑反常栓塞导致隐源性卒中患者,可行TCD微泡试验筛查体内右向左分流,除较常见的卵圆孔未闭心内分流之外,还应考虑到另一新分流通道——PAVM心外分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