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上肢和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4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其中22例选择上肢静脉置管作为A组,20例选择下肢静脉置管作为B组。比较两组PICC导管尖端到位率,分析异位原因及导管留置时间方面差异。结果 A组置管到位率72.7%,B组置管到位率95.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留置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在导管尖端到位方面明显优于上肢静脉,但两者在留置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后天获得性心脏病之一,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经过近60年的研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成为急性期KD预防冠状动脉瘤的一线治疗。但对于发生冠状动脉瘤高风险、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确诊冠状动脉瘤等KD患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英夫利昔单抗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可以选择的治疗药物。目前GC在KD治疗中的应用存在争议。该共识结合KD治疗的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邀请国内儿科专家充分讨论,对GC在KD中一线及二线治疗的适应证、剂量、用法等提出了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及对IgA、IgM、Ig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与痊愈时间,治疗前后IgA、IgM、Ig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gA、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的皮肤瘙痒、停药后皮疹以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痊愈时间,提高IgA、IgG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