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CC1的表达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表达纯化ERCC1蛋白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克隆并原核表达ERCC1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6-His标签.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 经融合、筛选制备特异性mAb.结果:成功表达了ERCC1蛋白.SDS-PAGE显示所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7 000.获得了1 株稳定分泌抗ERCC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F8), 其分泌的mAb的Ig亚类(型)为IgG2b.ELISA检测, 对应腹水mAb的效价为1∶ 1.5×10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ERCC1 mAb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地表达纯化ERCC1蛋白并制备了1株抗ERCC1 mAb.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i R-186靶向PIG11基因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方法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寻找与PIG11(TP53I11)结合的靶mi RNAs。分别构建mi R-186 mimics、点突变序列(Point mutation,PM)、空白载体(Scramble),转染胃癌MKN-28细胞。q RT-PCR检测mi R-186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G11表达,分析mi R-186表达和PIG1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Transwell检测转染前后各组胃癌MKN-28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生物信息学发现12个mi RNAs可能是PIG11的潜在靶mi RNAs,其中mi R-186与PIG11结合特异性最好、稳定性最强;MKN-28-mi R-186 mimics细胞株中mi R-186表达增高,而PIG11表达下调,而MKN-28、MKN-28-mi R-Scramble、MKN-28-mi R-186-PM 3个细胞株中mi R-186表达水平较低,而PIG11表达水平较高。MKN-28-mi R-186 mimics侵袭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mi R-186有可能靶向结合PIG11,下调其表达并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pCMV/cyto/myc-M-CSF载体,建立M-CSF胞质内稳定表达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M-CSF的胞内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构建靶向定位载体pCMV/cyto/myc-M-CSF,PCR及双酶切鉴定后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M-CSF的表达及M-CSF的蛋白定位。结果重组质粒pCMV/cyto/myc-M-CSF用M-CSF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插入片段约为1 400 bp,双酶切后分别得到约5.0 kb和1 400 bp的两条带,M-CSF分子大小与预期一致。RT-PCR、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转染M-CSF的HeLa细胞高表达M-CSF(P〈0.05),并且转染M-CSF的HeLa细胞表达的M-CSF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胞质M-CSF的HeLa细胞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GFBP-4(insulin-like growth-factor-binding proteins-4)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正常胃黏膜、胃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中IGFBP-4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IGFBP-4蛋白阳性率为10%,胃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84%,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1.25%;胃癌组织中IGFBP-4蛋白表达高于胃上皮内瘤变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01),胃上皮内瘤变与正常胃黏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胃癌中IGFBP-4蛋白阳性率为57.14%,低分化胃癌中的阳性率为88.4%,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胃癌阳性率为55.0%,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86.96%;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9.04%,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结论 IGFBP-4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2岁,间歇无痛性血尿3年余,近期自觉左腹隆起,于2005年7月16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左肾区饱满,明显压痛、叩痛。B超示左肾重度积水,集合系统扩张,内有不规则强回声光团,  相似文献   
6.
三步节段法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对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在40 884胎产前超声检查中采用"三步节段法",胎龄14~38周,平均(27.4±6.5)周;孕妇年龄20~33岁,平均(23.6±4.3)岁。11胎诊断为内脏异位综合征,将其产前超声表现与引产后解剖学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胎内脏异位综合征胎儿中,左异构3胎,右异构8胎;10胎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主要产前超声表现包括内脏心脏异位,下腔静脉离断伴奇静脉异位引流或下腔静脉紧靠腹主动脉和心脏畸形。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有效可行的方法。采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全面有序扫查获得主要超声征象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7.
EphA2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参与细胞增生和分化、胚胎发育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等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生促红素人肝细胞(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ar, Eph) A2 是Eph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RTKs中的一员,广泛表达在人类多种组织或细胞系中,对调节细胞生长、迁移及血管形成有潜在的作用。EphA2过表达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性。EphA2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新的靶点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肾活检168例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郴州地区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类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8月~2009年5月共168例因肾小球疾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病理资料.参照WHO(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特点,提出诊断设想,然后与临床医师共同讨论明确诊断.结果 168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67.6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33.3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最多,占20.83%,其次分别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19.05%,膜性肾病(MN)占13.09%,微小病变(MCD)占5.95%.继发性肾脏病中以狼疮性肾炎(LN)多见,占17.85%,其次是乙肝相关性肾炎占4.76%.临床表现肾病综合症占63.69%,肾炎综合症占31.55%,急性肾衰竭占4.76%.结论 郴州地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仍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继发性肾脏病以狼疮性肾炎多见;其它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57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2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临床特点、肉眼观、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有血尿或肾区疼痛临床症状,巨检切面呈多彩状多伴出血、坏死及囊变;嫌色细胞癌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巨检切面呈淡棕色,出血、坏死罕见.镜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嫌色细胞癌胞膜厚似植物状、部分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核周空晕.免疫组化染色57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E-cadherin全阴性表达,Vimentin全阳性表达,而22例嫌色细胞癌两者的表达正好相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交叉,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可做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E-cadherin和VEGF-C,D的表达及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与其复发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结肠癌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术后5年内无复发者6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肠癌组织中E-cadherin,VEGF-C,VEGF-D,CD31(测微血管密度),D2-40(测微淋巴管密度)的表达,逆转录PCR检测结肠癌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内有否复发进行分析。
结果:各临床病理特征,VEGF-C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及肿瘤对脉管的浸润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 VEGF-D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结肠癌复发高危因素的独立变量为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缺失及肿瘤的高微淋巴管密度(OR值分别为4.3 和 3.1)。
结论:检测E-cadherin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可预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复发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