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0.35T磁共振系统上心脏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进行心脏成像的可行性及技术和方法.方法:将高场系统上的心脏成像序列和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用于0.3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显示.结果:在硬件、软件优化设计的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获得的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图像,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结论:在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进行心脏检查,包括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肌灌注成像等高级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期待.  相似文献   
2.
钆对比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磁共振成像,但是由于它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可出现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基于安全的考虑,无对比剂增强的血管成像技术受到关注。西门子磁共振事业部独家推出的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软件包syngo NATIVE,用以满足客户的临床需求。syngo NATIVE包括两种不同的技术:syngo NATIVE TrueFISP和syngo NATIVE SPACE,前者用于腹部动脉(特别是肾动脉)成像,后者主要用于外周动脉的成像。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技术的背景以及当前的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心脏房室腔内径及左右心室功能正常参数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使用MRI测量中国正常成人心脏各房室腔内径及心功能参数.方法 共269名正常志愿者,无线矢量心电门控下,采用单次激发半傅立叶快速自旋回波与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分别获得标准心脏各长轴及短轴切面二维体层及电影图像.由2名医师独立分析MRI,分别测量心脏各房室腔径线及心功能后处理分析,获得包括射血分数(EF)、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 ESV)及心肌质量(CM)等心功能参数.男性与女性相对应参数做非配对的t检验.结果 所有志愿者均完成MR扫描,平均扫描时间(15 ±3) min.心脏各房室腔主要参数为:左心房前后径(2.87±0.77) cm,右心房径(垂直于房间隔,3.61 ±0.57)cm,左心室舒张末横径(4.97±0.52) cm,右心室舒张末横径(2.65±0.48) cm,心功能主要参数为:左心室EF (60.62±7.08)%、EDV( 128.27±32.16) ml、ESV(46.02±15.72) ml、CM( 82.97±24.03)g;右心室EF (47.73±6.50)%、EDV(115.37±26.71) ml、ESV(67.7±21.07) ml、CM(48.24±13.42)g.除左心室ESV(P =0.144)、EDV指数(P=0.714)、ESV指数(P =0.113)、心脏指数(P=0.199)及右心室EF值(P=0.296)和ESV指数(P =0.093)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指标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以其高度的可重复性可获得正常中国人心脏形态与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4.
西门子磁共振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治国 《磁共振成像》2010,1(6):465-467
随着西门子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磁共振乳腺成像已经能够满足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要求,并与先进的运动校正技术一起可以得到真实、准确的病变信息。乳腺波谱技术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用于乳腺病变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和追踪随访。另外,近些年磁共振乳腺活检技术应用于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大大提高病变定性的准确性,对于乳腺疾病的治疗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MRI是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手段之一.早期采用双斜靶容积定位法进行分段采集,因定位复杂、不易推广.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whole-heart coronar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WH CMRA)克服了定位复杂的缺点,但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国内报道较少.笔者结合47例患者资料,评价WH CMR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价值和限度.  相似文献   
6.
磁化率加权成像:一种对颅内血管疾病敏感的MRI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化率加权成像是采用梯度回波序列采集数据,经过特殊的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形成对物质磁化率敏感的MR成像技术。除对颅内出血非常敏感外,对其他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WH C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8例疑诊冠心病者,采用1.5T非对比增强、心电门控兼呼吸导航、T2预备脉冲并脂肪抑制的3D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采用4分制(1分,差;4分,优)评价图像质量,对得分2~4分者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以CAG显示狭窄≥50%为标准评价MR的准确率。结果①完成组:79例(79/88,89.77%)完成WH CMRA检查,扫描时间(13.28±4.33)min,心率(67±8)次/分,呼吸导航效率(34.12±8.10)%,体质量指数(BMI)为(25.90±3.20)kg/m2;75例平均图像质量评分(2.9±1.0)分,4例图像质量为1分;②对照组:42例(42/75,56.00%)完成CAG检查,扫描时间(13.50±4.60)min,心率(67±10)次/分,图像质量评分(3.2±0.9)分,与CAG间隔(5±2)天;WH 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48%(19/21)、66.67%(14/21)、73.08%(19/26)、87.50%(14/16)和78.57%(33/42);③完成组与对照组间平均年龄、心率、扫描时间、呼吸导航效率、BMI和图像质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WHCMRA图像质量大多能满足诊断需要,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心脏搏动、呼吸运动和BMI。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三维双反转恢复脉冲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R三维双反转恢复脉冲序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序列,在临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与常规MR脉冲序列比较,该序列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灰质改变更加敏感,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该脉冲序列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磁共振波谱在临床医学诊断上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人脑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其在脑肿瘤的诊断上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基于一定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HLSVD和AMARES两种方法在量化结果的准确性和量化过程的时间性上的差异,找到更适用于临床辅助诊断的方法。方法:在分析软件JMRUI中分别运用两种量化方法,得到频率,幅值,相位等物理参数,这些参数即量化结果的表现形式,以此完成对数据信号的解读。结果及结论:HLSVD方法是根据波形的特征情况进行量化;而AMARES方法,由于使用了人工定义的先验知识,在图形的反应上就会出现偏差,导致量化的结果发生偏离。结果提示,HLSVD方法比AMARES方法在准确性和时间性上都更适合于应用到临床诊断上。  相似文献   
10.
匡斌  何超明 《磁共振成像》2011,2(3):218-224
磁共振成像虚拟扫描技术自上个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随着几个方面的发展在不断发展:(1)磁共振虚拟扫描近似计算核的理论设计的发展;(2)计算技术,可视化技术,数值技术特别是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3)磁共振应用技术的发展;(4)虚拟人技术,MRI-man技术的发展.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磁共振虚拟扫描技术的各个发展方向,和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