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右上颌窦非霍奇金氏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右面颊部肿胀半个月,经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无涕血史。院外X线片报告“双侧上颌窦炎”。查:右中鼻甲肿胀、充血,无血性分泌物。鼻中隔轻度左偏,后鼻孔及鼻咽部未见新生物。上牙齿、硬腭未见异常。CT平扫示右上颌窦充满软组织块影,密度不均匀。向内侵及同侧鼻腔,鼻中隔向左偏曲,向上侵及同侧眶底部及同侧筛窦,右上颌窦内侧壁、前壁及后壁骨质破坏,吸收,窦腔轻度扩大(图1)。CT拟诊为右侧上颌窦新生物,累及同侧鼻腔,颞下窝、双侧筛窦。手术及病理诊断为右侧上颌窦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讨…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造影是诊断支气管疾病和肺部某些疾病的传统检查方法,但由 于缺乏一种较为理想的造影剂,目前这种检查方法有减少的趋势。   我院1988年研制成功了泛影葡胺胶浆支气管造影剂[1],克服了常用造影剂碘化油 、钡胶浆和有机碘水剂等的缺点,经支气管造影500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1 材料和方法 1.1 1988年10月~1995年5月,用泛影葡胺胶浆作支气管造影500例,男34 6例,女154例,年龄5~71岁,平均42岁。双侧造影415例,单侧85例。造影剂用量:单位侧 10~15ml,双侧20~30m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站式复合手术在非心血管外科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9例在我院复合手术室实施一站式复合手术的非心血管外科病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先行血管造影,明确病灶供血动脉,根据外科医生要求放置球囊阻断或栓塞血管,再手术切除病灶。结果本组病例中供血动脉临时阻断3例,栓塞9例,同时行动脉主干阻断及分支栓塞2例。手术方式包括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清创术3例,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3例,肾巨大错构瘤切除术2例,第5腰椎肿瘤切除并腰椎重建术1例。手术时间140~390 min,术中出血60~250 mL。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高风险的非心血管外科疾病,采用一站式复合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α-受体阻滞剂联合Cox-2抑制剂对Ⅲb型前列腺炎(CPⅢb)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其作用原理探讨CPⅢb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医的CPⅢb患者中,经排粪造影检查筛选合并耻骨直肠肌痉挛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分为单用α-受体阻断剂盐酸坦索罗辛(A组)和盐酸坦索罗辛联合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组(B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2、4、6周进行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依据症状改善评价疗效.结果 耻骨直肠肌痉挛患者排粪造影表现为排便时耻骨直肠肌压迹直肠肠壁形成“鹅征”.对诊断伴有耻骨直肠肌痉挛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2组治疗效果在各期随访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IPSS尿频、尿急等症状分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评价对比B组患者IPSS评分以及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分项评分和Qol均比A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联合使用Cox-2抑制剂缓解耻骨直肠肌痉挛可明显提高CPⅢb的治疗效果,提示耻骨直肠肌痉挛与CPⅢb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正常小肠血管形态及小肠腺癌血管形态。材料与方法:对10例正常小肠标本、16例经病理证实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8例术前已作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分别采用血管铸型、血管造影、解剖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正常小肠血管的形态、分布与传统观点不尽相同。血管密度以十二指肠球部最低、在空、回肠呈由低增高,继而降低的变化规律。小肠腺癌术前血管造影确诊率较低(3/8)例,血管造影呈现:供血动脉增粗、杵状中断、狭窄,癌体内造影剂池,癌周血管增多、扭曲,肿块实质血管减少等特征。与正常组比,小肠腺癌血管面密度(目标总面积/统计场总面积)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认识正常小肠血管分布规律,有助于小肠肿瘤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小肠腺癌癌周血管增多、变形,癌体内血管少、常见造影剂池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咯血前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确诊为MPA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其中咯血组11例,非咯血组19例,分析咯血组在咯血前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临床资料,并与非咯血组对比.结果 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CT异常表现,其中斑片影13例(43.3%),实变影8例(26.7%),磨玻璃影13例(43.3%);网格影14例(46.7%),胸腔积液20例(66.7%),肺大泡15例(50.0%),纵隔淋巴结肿大11例(36.7%),支气管扩张9例(30.0%),空洞1例(3.3%)为咯血组患者,小叶间隔增厚7例(23.3%)和结节影2例(6.7%)均为非咯血组患者,纤维条索影25例(83.3%).咯血组较非咯血组的斑片影、实变影、磨玻璃影、网格影明显增加(P<0.05),咯血组患者在初次胸部CT影像学异常表现2~14 d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咯血组患者胸痛、咳嗽咯痰、心累气紧和炎症指标与非咯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A患者肺部广泛的斑片影、实变影、磨玻璃影、网格影CT表现结合胸痛、咳嗽咯痰、心累气紧和炎症指标升高提示可能出现肺咯血.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检查失败1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2000~2003年有完整记载的核磁共振检查失败(检查中途终止、或成像质量差无法进行诊断、或不符合诊断要求均视为检查失败)1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为高质量完成患者的磁共振检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科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机械通气的33例患者,进行针对磁共振检查环境的特殊性并结合机械通气患者本身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制订机械通气患者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与监护、检查后观察的全程护理配合模式。结果 30例患者一次性完成检查,获得高质量图像;2例患者因呼吸道有痰液导致咳嗽,使图像出现伪影,吸痰后重新扫描检查成功;1例因检查中呼吸机出现故障导致检查中止,次日重新检查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全程护理配合模式可以有效保障患者MRI检查的安全,为临床危重患者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进行MRI检查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脑灌注CT成像技术诊断轻型颅脑损伤缺血性损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摔到后右枕部着地,随即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左侧肢体乏力。入院急诊CT平扫未见异常。CT血管成像(CT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远端细小;灌注CT成像(PCT)显示右侧颞顶枕叶交界区大片血流灌注减低区,提示脑供血不足。治疗后患者病情恢复,复查血管造影(DSA)相应血管未见明显狭窄。结合外伤病史考虑为颅脑外伤后致右侧大脑中动脉痉挛,并相应供血区域缺血性改变。可见PCT能够早期发现创伤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较CT平扫敏感,有助于临床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柯尼卡CR170与CR350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高、精、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X线摄影已逐渐显示其弊端。首先,常规X线摄影沿用胶片-增感屏系统,成像后由胶片记录,需暗室冲洗,为了提高胶片的利用价值,影像科不得不建立片库来贮存数量庞大的胶片,这就是所谓的“归档”或“存档”,即对胶片的管理。其归错档、丢失等事情常有发生,管理难度与数量同步增长,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空间。其次,资料的查询速度慢,图像的传递需要大量时间,效率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遇急诊问题就更严重。其三是传统X线摄影采用模拟技术,图像灰阶度分辨率低,不便用计算机处理,也不便于储存和传输,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