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测定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与血清中肺损伤标记物的变化,明确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与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Low Tidal Volume Protective Ventilation,LTV)对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影响。方法 收集深圳大学总医院及海南省人民医院2018-01至2019-05内ARDS住院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21例,B组19例,A组先予APRV通气24 h,随后转为LTV 24 h;B组先予LTV 24 h,再转为APRV 24 h,比较干预治疗0 h、24 h、48 h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呼吸力学、BALF及血清中肺泡表面活性蛋白(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D,SP-D)、重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在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伴有持续性肌钙蛋白 I (TnI)弱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片(5mg,3次/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内胸痛缓解情况,3个月内因胸痛加重的再住院情况,1年内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1周内两组症状缓解率显著上升(63.6%比91.1%,χ^2=11.97,P=0.0005);3个月内胸痛加重再发住院显著减少(56.4%比19.6%,χ^2=15.91,P=0.0001);但1年内两组心源性死亡率无显著差异(5.5%比8.9%,χ^2=0.50,P=0.4792)。结论: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持续性TnI弱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而且减少患者因心绞痛加重的再住院率,但一年内死亡率两组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atatin样磷脂酶域蛋白3(PNPLA3)和腺苷活化蛋白激酶α1亚基(PRKAA1)基因多态性与感染HBV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7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1例和同期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9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血浆PNPLA3基因rs738409、rs139047、rs2294919和PRKAA1基因rs3792822、rs10036575、rs154268位点多态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风险关联。结果 肝硬化组PNPLA3基因rs139047位点AA、GA、GA基因型比率分别为18.8%、51.5%和29.7%,与HBV携带者的16.7%、51.1%和32.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s2294919位点CC、TC、TT基因型比率分别为41.6%、45.5%和12.9%,与HBV携带者的38.9%、50.0%和11.1%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RKAA1基因rs3792822位点GG、GA、AA基因型比率分别为54.5%、38.6%和6.9%,与HBV携带者的55.6%、37.8%和6.7%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s154268位点CC、CT、TT基因型比率分别为5.0%、35.6%和59.4%,与HBV携带者的4.4%、34.4%和61.1%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比率分别为19.8%和44.6%,显著高于HBV携带者的8.9%和29.4%(P<0.05);肝硬化组PRKAA1基因rs10036575位点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比率分别为38.6%和63.9%,显著高于HBV携带者的23.3%和45.5%(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GG基因型【OR为1.605(95%CI:1.150~2.239)】和PRKAA1基因rs10036575位点CC基因型【OR值为1.507((95%CI:1.097~2.070)】是影响感染HBV后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基因型。结论 感染HBV后发生肝硬化可能与某些特殊基因有关,研究PNPLA3基因和PRKAA1基因可能有助于阐明其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采集124例COPD患者及11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血浆,检测受试者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细胞外基质蛋白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及腱糖蛋白(Tn)-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血清IL-1β、IL-6、Fg、CRP、TNF-α、LN、HA、cⅣ及Tn-C水平显著升高(P0. 5);此外,COPD患者血浆IL-1β、IL-6、Fg、CRP、TNF-α、LN、HA、cⅣ及Tn-C水平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升高(P0. 05)。结论 COPD患者处于一种高炎症和高细胞外基质蛋白水平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浓度和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对急诊危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的病情危机程度及预后评估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EICU 100例患者进行CHE浓度的测定,并进行APS评分,每30分为1个计分段,将患者分为5个计分段,比较5个计分段之间患者的病死率。再以APS为60分为界限,比较患者间病死率。按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CHE浓度变化和APS评分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APS计分段之间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PS评分60分为界限分为两组,APS评分60分组的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死亡组的血清CHE浓度明显低于存活组,APS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CU患者的血清CHE浓度和AP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CHE浓度与APS评分可作为EICU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意义的两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AACD-CP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救治的75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AACD-CPR组(38例)和STD-CPR组(37例),给予入组患者置入气管插管及中心静脉导管,人工辅助通气,监测一般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根据需要给予患者电除颤。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标。结果 (1)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标:复苏前,两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氧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成功时及复苏成功30 min,两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_2、p H、PaO_2、Lac、PaCO_2、Sv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OSC及ROSC 30 min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氧合指标变化趋势:复苏前至复苏成功30 min,两组SpO_2、p H、PaO_2、ScvO_2均呈上升趋势,Lac、PaCO_2呈下降趋势;AACD-CPR组SpO_2、p H、PaO_2、Lac、PaCO_2、ScvO_2变化趋势明显。结论腹部提压CPR复苏效果较好,ScvO_2可能是一个简便快捷的反映复苏过程中氧供需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VEGF表达的研究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9年1月—2011年4月,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直肠肿瘤、结直肠癌"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采用OR及其95%CI进行比较、合并OR检验统计量用Z表示。结果最终共纳入26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病例组共1 647例,对照组共8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OR=0.18,95%CI(0.13,0.23),P=0.0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VEGF表达与Duke分期〔OR=1.68,95%CI(1.40,2.02),P=0.00〕、肿瘤浸润深度〔OR=1.48,95%CI(1.11,1.97),P=0.01〕、TNM分期〔OR=1.45,95%CI(1.03,2.05),P=0.03〕、淋巴结转移〔OR=0.65,95%CI(0.55,0.77),P=0.00〕、3年生存率〔OR=1.94,95%CI(1.25,3.02),P=0.00〕及5年生存率〔OR=1.42,95%CI(1.06,1.89),P=0.02〕密切相关,与性别〔OR=0.92,95%CI(0.73,1.14),P=0.43〕、年龄〔OR=0.99,95%CI(0.80,1.23),P=0.96〕及肿瘤直径〔OR=1.11,95%CI(0.80,1.54),P=0.53〕无关。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VEGF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心肺复苏Utstein指南模式评价心脏骤停原因及其心肺复苏复苏结果。方法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评价指南设计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对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海南省医疗保健中心心肺复苏和心脏骤停患者及其结果进行前瞻性描述性研究。结果在295例心脏骤停中,院外心脏骤停与院内心脏骤停分别为137例、158例,其心脏骤停心脏原因分别为49例(35.7%)、63例(39.9%);院外心脏骤停非心脏原因中因创伤、淹溺、急性中毒引起心脏骤停高于院内心脏骤停组(P〈0.05);而院内心脏骤停组因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低血压/休克、电解质紊乱引起心脏骤停高于院外心脏骤停组(P〈0.05)。院内心脏骤停复苏ROSC率、成活出院率分别为50.7%、13.9%,院内心源性心脏骤停的ROSC率、成活出院率高于非心源性心脏骤停(P〈0.05)。结论院外、院内心脏骤停原因有明显的差异,院内心源性心脏骤停的ROSC率、成活出院率高于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监测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7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病例组,对诊断2、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tcpO_2、tcpCO_2、动脉血乳酸等动态监测,同时计算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随机抽取30例治愈即将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根据28 d后的预后情况将病例组分为存活组(n=51)和死亡组(n=16),与对照组比较诊断2 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病例组诊断2 h的tcpO_2水平低于对照组,tcpCO_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O_2、PaCO_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活组tcpCO_2、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tcpO_2、氧偏移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诊断2 h、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与动脉血乳酸之间均呈正相关(r=0.491、0.433,均P0.05)。同一时间的评估指标中,二氧化碳偏移度的ROC曲线面积均大于动脉血乳酸,诊断2 h、24 h二氧化碳偏移度、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91、0.762、0.915、0.811。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微循环密切相关,并且早期监测二氧化碳偏移度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的预后,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重症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6年4月,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在Clinical Nutrition杂志公布了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指南(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Intensivecare.Clin Nutr,2006,25:210-223);2009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