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内脏动脉瘤"于 2010年6月22日就诊.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外院超声检查显示: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前方探及一囊状无回声区,大小约为2.6 cm×2.4 cm×3.0 cm,壁上可见点片状强回声.超声多普勒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腹部CTA显示:脾动脉异位开口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距起始处0.2 cm处右后壁见囊状膨出呈梨形,借助颈部与脾动脉相连,颈部内径约0.4 cm,瘤体大小约2.8 cm×2.4 cm×3.1 cm,瘤壁见弧形钙化(图1~3).诊断为迷走脾动脉瘤.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3岁,体检疑诊纵隔占位,无高血压及先天性心脏病病史,有肺结核病史.X线检查:胸片示左上肺门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滑,外缘可见弧形钙化;胸部透视见肺动脉段局限性瘤样突出,随心动周期呈规律性搏动,疑诊动脉瘤.双源CTA:主肺动脉局部增宽,左侧壁近左肺动脉处见囊袋状瘤样突起,最大横断面约34.7 mm×41.5 mm,呈均匀明显强化,强化特征与肺动脉一致,其内未见低密度充盈缺损,瘤壁略厚并蛋壳样钙化;双侧肺动脉形态未见异常;降主动脉动脉起始处管径24.1 mm,其后血管梭形扩张,最宽处管径约39.9 mm,管壁可见点状钙化.诊断:主肺动脉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癌.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7岁,发热、胁腹痛2天,无外伤史.体格检查:体温38℃,血压135/90 mmHg,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有右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47×109/L,红细胞5×1012/L,血小板204×109/L,尿常规、血糖、血脂正常.肾脏彩超未见异常.CT增强扫描及肾动脉CTA:右肾动脉中远段增粗,内见偏一侧撕裂的内膜片(图1);累及范围长约27 mm,右肾动脉后支闭塞,右肾中下极呈局限性低密度,增强后未见强化.综合诊断:自发性右肾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的评价能力。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存在肺动脉瓣狭窄的先心病患儿98例。采用双斜位多平面重组进行图像后处理,将肺动脉瓣成像效果评为1~4分,比较4个年龄段及3个心率水平下肺动脉瓣评分差异,并将评分与年龄、心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手术为对照,评价DSCT对肺动脉瓣的评价效果。结果 72例(73.5%)图像质量评分≥3分,可用于诊断。年龄<1岁组与≥1~3岁组、≥3~7岁组与≥7~14岁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龄组高于小龄组)。心率<90次/min(bpm)组,90~110 bpm组,>110bpm组评分依次降低而不完全相同(F=19.05,P<0.01)。心率与评分呈负相关(r=-0.391,P<0.001),年龄与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85,P=0.070)。DSCT对肺动脉瓣瓣叶数目、形态、关闭线位置及瓣膜开放情况等的评价均与手术相符。结论 DSCT能够较好评价先心病患儿的肺动脉瓣,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患儿的心率是影响成像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肺部、纵隔疾病常用的确诊方法,气胸、出血是其常见并发症,一般病情进展缓慢,具有自限性;而体循环空气栓塞则极少见,但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其发病急、症状重、致死率高,临床医师及放射科医师均应提高对此罕见并发症的认识.综述C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并发体循环空气栓塞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5岁,咳嗽、咳痰20余年,痰中带血2年、加重10 d,于2011年5月5日来我院就诊.胸部CT增强扫描显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呈中等强化,边界清楚,约4.1 cm×2.1 cm,前邻斜裂胸膜,病灶内支气管轻度扩张,血管分支走行僵直(图1,2).依据CT诊断左肺下叶炎性病变.临床抗炎治疗2周后,复查胸部CT,病变无明显变化.为除外肿瘤,于2011年5月22日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穿刺定位采用德国Siemens Emotion 16排螺旋CT,轴面扫描,层厚4.8 mm,重建层厚2.4 mm.患者取右侧卧位,在体表作定位标记,沿体表标记点,采用18 G 100 mm半自动切割活检针(意大利HS Hospital Service S.P.A Precisa)经皮穿刺,扫描示针尖在病灶内,拔出针芯,迅速置入活检针,再 次扫描示针槽位于病灶内(图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