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甜菜碱(betaine,TCJ)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量流失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及甜菜碱组(TCJ),每组10只,其中对MOD组和TCJ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后TCJ组大鼠每天接受50 mg/kg甜菜碱治疗12周,待治疗结束后通过Micro-CT检测、HE染色切片以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 治疗12周后,与MOD组相比,三点弯曲试验、Micro-CT和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TCJ组的大鼠骨小梁数量、骨强度和骨密度得到明显改善(P<0.05)。TCJ组大鼠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TV/BV、Tb.N、Tb.Th和Tb.Sp较 MOD 组明显改善(P<0. 05)。和 MOD 组比较,TCJ 组 β-catenin 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 p-IGF-lR、p-GSK-3β、p-β-catenin、IGF-1R 和GSK-3β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甜菜碱通过IGF-lR/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流失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软件,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内钙化程度与性别、眼别、年龄、影像学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河北省眼科医院眼眶病及眼肿瘤科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20例RB患者150眼进行研究。通过影像学分期将其分为4组:眼球内期组98眼,其中肿瘤内钙化87眼;青光眼期组37眼,其中肿瘤内钙化34眼;眼球外期组11眼,其中肿瘤内钙化10眼;远处转移期组4眼,其中肿瘤内钙化3眼。眼眶横断面CT薄层扫描、软组织算法重建,采用西门子Volume软件测量钙化区域容积及眼球容积。使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性别、眼别、年龄、影像学分期间钙化区域容积(CRV)/眼球容积(EV)比值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眼球内期组不同性别、眼别RB患者CRV/E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球内期组RB患者不同年龄组间CRV/EV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显示1岁~组肿瘤钙化程度低于2岁~组,1岁~组肿瘤钙化程度低于3岁~组,1岁~组肿瘤钙化程度低于0岁~组;青光眼期组不同性别RB患者CRV/EV比值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青光眼期组不同眼别RB患者CRV/EV比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高于左眼;青光眼期组不同年龄组间RB患者CRV/EV比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球内期组与青光眼期组RB患者CRV/EV比值期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患者青光眼期肿瘤钙化程度高于眼球内期。结论RB患者钙化程度在眼球内期、青光眼期随病情进展呈上升趋势;眼球内期RB患者1岁~组肿瘤钙化程度出现低谷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对眼部异物、眼眶血肿情况患者用MRI、CT、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不同影像学方式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医学影像科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眼外伤(眼部异物、眼眶血肿)患者60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MRI、CT以及CDFI方式检查,对患者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以归纳三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所纳入患者中有16例患者存在金属异物,MRI与CT诊断所得数据均与临床符合,CDFI存在漏诊;26例非金属异物患者接受CDFI诊断提示检出19例,CT与MRI均发现并确认异物所在位置;眼眶血肿患者18例,MRI检出例数显著高于CT与CDFI影像学检查。结论对眼部异物及眼眶血肿患者用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无创的优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CT与MRI能够对于体积细小的异物准确发现并可确认异物所在位置,在血肿检查方面MRI检查具备较高优势,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合理运用与结合能够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和需求,保障治疗方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前节异物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影像的特点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UBM检查36例(36只眼)可疑眼前节异物患者,分析UBM影像特征,同时行常规眼眶薄层(1 mm)CT检查。结果UBM显示36例(36只眼)在手术后都证实眼前节有异物存在。影像显示异物以高强度回声为特征,其中17只眼有声影,7只眼有明显的“慧尾征”。有30例(30只眼)病例同时行眼眶薄层(1 mm)CT扫描,有26只眼见高密度异物影,6只眼无明显异物显影,阳性率为86.7%。结论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UBM能准确地确定异物的位置及其与相邻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在眼前节异物的诊断和定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确定异物位置和术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锥束CT和曲面体层摄影在牛牙症诊断中的准确性并初步探索牛牙症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需要拔除磨牙的65名患者,年龄在25到60岁之间,共拔除40颗上颌磨牙,47颗下颌磨牙,在拔牙前分别拍摄曲面体层摄影和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应用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软件,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眼压、眼球容积改变与影像表现间的相关性。方法CT扫描37例青光眼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37眼,采用西门子Volume软件测量眼球容积,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青光眼期眼压与眼球容积的关系。结果青光眼期眼压与眼球容积呈正相关,随着眼球容积的增大,眼压呈明显上升趋势,眼压与眼球容积回归方程Y=-33.172+9.959X。结论CT测量青光眼期RB患者眼球容积,通过眼压与眼球容积回归方程能够估算出眼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病理性近视眼眼球形态在三维磁共振成像中的分型,不同类型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中各眼球形态分布,以及眼球形态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及眼底病变类型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将病理性近视患者58例(104只眼)按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按眼轴长度分为<29 mm组和≥29 mm组;按屈光度分为-6.00~-12.00 D组、-12.25~-18.00 D组及≥-18.25 D组;按眼底病变分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组、黄斑劈裂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组及单纯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屈光度、散瞳检查眼底、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及磁共振眼眶扫描检查。观察各组别中不同眼球形态的发生率及差异。 结果根据临床经验和三维磁共振成像结果,将病理性近视眼球形态分为椭圆形10例(14只眼)、锥形22例(26只眼)、扭曲形24例(36只眼)、桶形20例(28只眼)。在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0例(10只眼)中,锥形和扭曲形各4例(4只眼),占40.0%(4/10);椭圆形2例(2只眼),占20.0%(2/10)。黄斑劈裂患者8例(8只眼)中,扭曲形4例(4只眼),占50.0%(4/8);桶形4例(4只眼),占50.0%(4/8)。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例(6只眼)中,桶形4例(4只眼),占66.7%(4/6);扭曲形2例(2只眼),占33.3%(2/6)。单纯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患者54例(80只眼)中,扭曲形18例(26只眼),占32.5%(26/80);锥形18例(22只眼),占27.5%(22/80);桶形10例(20只眼),占25.0%(20/80);椭圆形8例(12只眼),占15.0%(12/80)。4种眼球类型的分布差异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眼轴组及不同屈光度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44.13,48.93;P<0.05),在不同病理性近视眼眼底病变组中无统计学意义(χ2=15.59,P>0.05)。 结论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全面直观地反映眼球的具体形态,病理性近视眼眼球形态与年龄、眼轴长度及屈光度相关,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劈裂及单纯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眼球形态偏向于扭曲形和锥形,而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偏向于桶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结膜皮样脂肪瘤与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临床及CT表现,探讨CT对两种病变诊断及鉴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22眼)结膜皮样脂肪瘤及1 6例(28眼)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CT表现.结果:结膜皮样脂肪瘤CT表现为眼球颞侧结膜下“新月形”脂肪密度肿块影,不与眶内脂肪相连续,20例患者中2例为双眼发病,18例为单眼发病,2例病灶内可见静脉石,所有病灶均未见泪腺脱垂;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CT多表现为眼眶颞上象限结膜下“月牙形”或“半月形”脂肪密度肿块影,与眶内脂肪相连续且密度均匀一致,16例中12例双眼发病,其中1例眶脂肪脱垂发生于双眼鼻侧结膜下,另外4例为单眼发病,28眼病灶中1 5眼伴泪腺脱垂.结论:结膜皮样脂肪瘤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多为单眼颞侧发病,伴泪腺脱垂很少见;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的眼眶颞上象限,双眼发病居多,多伴有泪腺脱垂,CT可明确这两种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