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摘要] 近年来,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RHF患者存在严重的临床症状、较差的生活质量以及不良预后的问题。尽管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但RHF的治疗仍是个难题。为更好地改善RHF患者预后,该文将对现有关于RHF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探讨斑蝥素对血管内皮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以脂多糖(LPS)作为刺激因素,选择吡咯烷二硫代氨甲基甲酸盐(PDTC)作为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将VSMC分为对照组、1μg/ml LPS刺激组(LPS组)、LPS刺激后加用5μmol/L斑蝥素组(斑蝥素组)、LPS刺激后加用80μmol/L PDTC处理组(PDTC组)、LPS刺激后加用5μmol/L斑蝥素和80μmol/L PDTC处理组(斑蝥素+PDTC组)共5组;应用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斑蝥素对VSMC迁移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斑蝥素对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p6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采用Fogarty(2 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斑蝥素(2 mg/kg)组,各组于造模前1周开始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3周,术后14 d取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同时取损伤颈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NF-κB p65、TNF-α及IL-6的表达。结果: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LPS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1);与LPS组比较,斑蝥素组、PDTC组、斑蝥素+PDTC组细胞迁移能力均受到抑制(P<0.01),另外与斑蝥素组比较,斑蝥素+PDTC组细胞迁移未见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p-p65和MMP-9表达增加,斑蝥素组或PDTC组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与斑蝥素组比较,斑蝥素+PDTC组中p-p65和MMP-9表达未见差异(P均>0.05)。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损伤组大鼠血清内TNF-α和IL-6浓度明显升高,斑蝥素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较损伤组显著降低(P均<0.05);损伤组大鼠颈动脉内膜增生明显,斑蝥素组较损伤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减小(P均<0.05);与损伤组比较,斑蝥素组血管内膜中MMP-9、NF-κB p65、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斑蝥素对LPS诱导的VSMC的迁移以及对受损大鼠颈总动脉内膜的增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效果。方法:80例肝硬化合并IETM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予以常规综合措施治疗,观察组(n=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采用鲎实验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氨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氨、ET、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降低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可降低肝硬化IETM患者内毒素和血氨,减轻肝脏炎性反应,从而显著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斑蝥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组织块贴壁法获取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ular cells,VSMC),运用VSMC表型标志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PDGF-BB诱导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使用不同浓度斑蝥素加以处理。将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 PDGF-BB组(B组); PDGF-BB+5μmol/L斑蝥素组(C组); PDGF-BB+10μmol/L斑蝥素组(D组)。采用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总蛋白激酶B(t-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ctin)表达水平。结果与DMSO处理的细胞比较,不同剂量(0.625、1. 25、2. 5、5和10μmol/L)斑蝥素处理的细胞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与A组比较,B组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迁移率显著提高[2. 46±0. 19 vs 1. 49±0. 12,(88. 79±0. 61)%vs (42. 63±3. 93)%,P 0. 05];与B组比较,C组、D组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0. 91±0. 07 vs 2. 46±0. 19,0. 61±0. 04 vs 2. 46±0. 19,(39. 90±4. 30)%vs (88. 79±0. 61)%,(20. 33±6. 13)%vs (88. 79±0. 61)%,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MMP-9、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α-SM-act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与B组比较,C组、D组MMP-9、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α-SM-acti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斑蝥素可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Akt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