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Peek-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结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0-06采用Peek-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结合ACDF...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可行性和疗效以及骨水泥渗漏、再骨折原因。方法应用PKP治疗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结果本组获随访6~24个月,术后VAS评分和ODI明显改善,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明显增加,后凸畸形Cobb角显著变小,术后3 d、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能有效控制骨水泥渗漏及再骨折的发生,是治疗OVCF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20-06诊治的50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5例采用PEID治疗(PEID组),25例采用PETD治疗(PETD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9.8个月。PEID组出现1例神经根性疼痛,PETD组出现2例神经根性疼痛,经止痛、消肿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PEID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PET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与PET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EID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吴健  关月红  范胜利 《中国骨伤》2017,30(9):833-837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组29例,男7例,女22例,年龄(67.35±9.92)岁,骨密度(-3.89±0.72)SD,骨折压缩程度(0.57±0.35)%,骨水泥注入量(4.53±1.64)ml,椎体高度恢复程度(0.49±0.86)%,10例椎体裂隙骨折,7例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9例骨水泥渗漏至外周组织,14例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非手术椎体未骨折组190例,男42例,女148例,年龄(66.98±7.55)岁,骨密度(-3.13±0.59)SD,骨折压缩程度(0.39±0.60)%,骨水泥注入量(4.72±1.28)ml,椎体高度恢复程度(0.46±0.94)%,13例椎体裂隙骨折,5例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29例骨水泥渗漏至外周组织,129例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是否相邻椎体骨折、术后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对于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219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中,29例出现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单因素分析示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年龄、性别、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及椎体高度恢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患者骨折类型、骨水泥渗漏、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与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OR=0.135)、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OR=3.793)、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8.975)、骨密度(OR=57.079)是导致术后发生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系统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改善手术技巧、减少术中骨水泥渗漏是预防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18.5个月。JOA评分由术前7~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15分(平均13.7分),疗效显著(P0.05),植骨在12~16周内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8.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神经元再生能力弱,病理过程复杂。线粒体自噬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自噬,能够降解受损的线粒体,在能量供应、细胞代谢以及神经元存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以及药物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脊髓损伤,线粒体自噬,自噬,线粒体”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以“Spinal cord injury,Mitophagy,Autophagy,mitochondria”为检索词,检索线粒体自噬与脊髓损伤相关作用及机制的文章。结果与结论:(1)线粒体自噬水平的调节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具有关键作用,其调控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PINK1/Parkin、Nix/BNIP3L、FUNDC1、Atg蛋白等,除此之外,还发现GIT1调控途径、下调miRNA-124诱导途径等。(2)在治疗方面,雷帕霉素、乙酰左旋肉碱、红景天苷、桦木酸、麦芽酚等可以通过适当激活线粒体自噬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脊髓损伤;相反,罗格列酮则是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改善脊髓损伤。这说明激活或抑制线粒体自噬都有可能会改善脊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管狭窄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01~2020-01收治的106例行腰椎管狭窄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分别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腰背部疼痛程度及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前,两组的ODI评分、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ODI评分及VA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ADL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配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腰背部疼痛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胸部组织损伤的临床病例特点。方法 80例脊柱骨折合并胸部组织损伤的患者经临床处理、多处损伤和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待生命各项体征平稳后行手术治疗,对80例脊柱骨折合并胸部组织损伤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后观察2-24(12±4.3)个月。存活77例,死亡3例。与颈部、腰段脊柱部骨折相比较,胸段部脊柱骨折发生胸部损伤的概率很高,ISS评分很高。28例经过治疗,神经功能的恢复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伤势比较重,临床治疗时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全面系统,减少漏诊,需行手法治疗者应对全身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权衡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