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398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院近4年为预防致命性肺栓塞,于下腔静脉置放临时滤器7例,上腔静脉置放临时滤器1例,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86例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出现尿潴留的不同原因,包括不习惯床上排尿、精神因素、疼痛等。护理对策包括:减少卧床时间,心理护理,变换体位,物理诱导,术后多饮水等,结果81例患者排尿成功,只有5例(5.8%)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需要导尿。  相似文献   
3.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成立于1978年,是大连市一级重点专科。下设病房、门诊和血液净化中心,其中病房设置床位60张,年收治各种肾脏疾病患者1800余例;血液净化中心开放透析床位55张,年规律血液透析病人达240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床位3张,年CRRT治疗500余例次。现有医技人员18人,护士46人。在职教授和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8人;在读的硕士研究生12人。该学科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学科带头人林洪丽,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从师于国内著名的肾脏病学家陈香美教授,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在肾脏纤维化发生机制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肾小球硬化的分子机制。本刊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林洪丽教授将国外杂志有关糖尿病研究和治疗进展的重要报告摘编汇集,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喂养泵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  言近年来 ,随着肠内营养研究的深入及营养制剂与输注方法的不断改进 ,肠内营养与肠内喂养泵在十二指肠及空肠造口病人中广泛应用。我院 2 0 0 1年 6月至 12月对行十二指肠及空肠造口的 2 7例病人 ,将喂养泵应用于肠内营养支持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  相似文献   
5.
II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术者的缝合技术以及使用的材料是否相同、术后是否早期功能锻炼、肌腱与腱鞘损伤的性质与程度等,均可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我们在2000-2002年对II区肌腱损伤的病例术后早期进行了功能锻炼,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本组115例156指,其中男性98例,女性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4岁。肌腱缝合方法因术者的习惯不同分别采用了Bunnell法、Kessler法以及津下法。津下法使用了4/0套圈滑线,其余方法均使用了4/0或5/0的滑线,对需要追加辅助缝合的病例使用了6/0或7/0的无损伤缝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在肌强直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肌强直病患者均进行常规针电极EMG、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的检查。结果:20例肌强直病患者均有肌强直放电,NCV及F波均正常;其中6例先天性肌强直病患者EMG轻收缩平均时限及电压均正常,重收缩时呈干扰相;另14例患者EMG轻收缩时平均时限缩短及电压降低,重收缩时呈病理性干扰相,EMG呈肌原性损害。结论:EMG在肌强直病诊断及分类诊断中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结直肠间质瘤预后相关因素,并通过列线图预测该肿瘤生存概率,为指导临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获取199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资料,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独立预后因素绘制成列线图,之后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生存准确性.结果: 5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发病年龄64岁,区域淋巴结转移率9.4%.546例患者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发病年龄 > 64岁,未婚/离婚,结肠间质瘤(与直肠间质瘤相比),非手术治疗,组织分化级别高,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更差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P均<0.05), 美国东部地区诊治患者比西部地区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时间(P = 0.027),以上独立预后因素预测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为0.76(95%CI: 0.72-0.80)和0.75(95%CI: 0.72-0.78).在174例组织分化级别和肿瘤部位明确的患者中,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年龄,组织分化级别和是否行手术治疗(P均<0.05),而肿瘤部位仅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显著相关(P = 0.041),未证实与总生存显著相关(P = 0.057),采用这4个预后影响因素预测546例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是0.71(95%CI: 0.66-0.75)和0.73(95%CI: 0.70-0.77), 能较准确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总生存率.结论: 结直肠间质瘤预后受多个临床病理因素影响,列线图能为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耳蜗入口的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确定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耳蜗入口的位置。方法 :对 2 5具尸头 50耳标本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有关的解剖数据测量。结果 :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耳蜗鼓阶入口与前庭窗最近距离为 2 .77mm。结论 :该解剖参数为蜗窗难以找到的人工耳蜗植入病例提供了定位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复康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肝组织 、 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于造模 6 0 d后给予肝复康治疗 3个月 ,以秋水仙碱及肝脾康为对照药。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法偏振光显微镜显示肝组织 、 型胶原 ,并结合图像分析计算 、 型胶原面积及面积比。结果 :肝复康治疗后肝组织 、 型胶原的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 , 型胶原面积明显降低(P<0 .0 1) , 型胶原面积明显降低 (P<0 .0 1) , 、 型胶原含量的比值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肝复康可明显降低肝组织 、 型胶原表达 ,降低 、 型胶原含量比 ,使细胞外基质的成分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