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研究Gd+-EOB-DTPA与Gd+-DTPA两种增强磁共振对比剂对肝细胞癌检查的准确性.方法 21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分别进行Gd+-EOB-DTPA与Gd+-DTPA两种增强磁共振检查,以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及对比噪声比为指标进行评价,重点比较两种对比剂的差异性.结果 21例肝细胞癌患者共25个病灶,其中<1.0cm病灶9个.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有24个病灶,仅1个病灶呈等信号.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门脉期呈低信号病灶15个、等高信号5个、高信号5个.Gd+-EOB-DTPA及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对于肝细胞癌(特别是<1.0cm)的病灶显示质量指数,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7分、89%、89%、89%、89%及12分、33%、33%、33%、67%,肝胆特异期的对比噪声比为:639.35,Gd+-DTPA动脉期及门脉期对比噪声比分别为:225.25及93.25,Gd+-EOB-DTPA均优于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结论 采用Gd+-EOB-DTPA对比剂能较Gd+-DTPA对比剂更好地显示肝小病灶,可明显提高微小肝细胞癌(<1.0 cm)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1-mapping成像评估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60例CKD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CKD患者的血清肌酐值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CKD患者分为两组,轻度肾损伤组[eGFR≥60mL/(min·1.73m2)]31例和中重度肾损伤组[eGFR<60mL/(min·1.73m2)] 29例。所有受试者行双肾T1-mapping检查,测量肾皮质和肾髓质的T1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中肾皮质与肾髓质T1值的差异,3组之间肾皮质和肾髓质T1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KD组肾皮质和肾髓质T1值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肾皮质和髓质T1值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轻度肾损伤组及中重度肾损伤组中肾髓质的T1值均明显高于肾皮质T1值(P均<0.05)。三组之间肾皮质和肾髓质T1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患者eGFR与肾皮质T1值呈高度负相关(r=-0.773,P<0.01),与肾髓质T1值呈中度负相关(r=-0.689,P<0.01)。鉴别对照组与轻度肾损伤时,肾髓质T1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肾皮质T1值(0.866 vs. 0.821);肾髓质T1值的截断值为1505.2ms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9%和80.0%。鉴别中重度与轻度肾损伤时,肾皮质T1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肾髓质T1值(0.874 vs. 0.820);当肾皮质T1值的截断值为1457.3ms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83.9%。结论:T1-mapping技术对于评估CKD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摘要】目的:探讨320排CT迭代算法联合单能量射线去金属伪影技术(SEMAR)在内脏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CT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行内脏动脉瘤(脾动脉22例,肝动脉2例)弹簧圈栓塞术患者的CTA图像,对扫描原始数据分别采用单纯迭代重建算法和迭代重建算法联合SEMA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对2组图像上瘤体内对比剂分布和血栓形成情况、动脉瘤体的大小、载瘤动脉和出瘤动脉的显示情况和邻近正常器官的血供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主观评价采用4级评分法。结果: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载瘤动脉和出瘤动脉的显示情况及正常器官血供情况这四项的主观评分,SEMAR组均高于未采用SEMAR组,分别为(3.3±0.7)和(1.3±0.5)分(Z=-4.52,P<0.01)、(3.4±0.7)和(1.3±0.5)分(Z=-4.38,P<0.01)、(3.4±0.8)和(1.4±0.5)分(Z=-4.37,P<0.01)、以及(3.3±0.7)和(1.5±0.5)分(Z=-4.46,P<0.01)。 4例患者因为严重伪影无法评价瘤体内径,余20例患者的瘤体内径在采用和未采用SEMAR组分别为(25.4±9.3)和(28.2±9.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P<0.01)。结论:SEMAR技术可以明显减轻CTA图像上的金属伪影,有助于准确评估内脏动脉瘤腔内栓塞术的效果,在术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晚期肝癌不能行手术切除时,可采取其它非手术治疗方法,术前预测,治疗前后预测及早期准确判断其疗效是非切除治疗最大获益的关键,直接决定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及预后。现已有不同的疗效评估方法,基本是形态学的评估,可靠性及准确性不够且没有标准化。而目前认为反映组织微观变化的 MR 扩散加权成像(D WI )技术,可以先于肿瘤形态学的变化反映肿瘤活性,可进行肿瘤治疗前疗效预测及治疗后早期的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是一种最新的D WI技术,可在ADC值基础上分离出反映组织单纯扩散状态的参数D ,组织灌注相关的扩散参数D*和组织灌注参数f,为肿瘤的治疗评估提供更多的量化信息,有望提高对 HCC 非手术治疗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就上述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深化临床研究对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推动D WI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的"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行320排CT胸腹主动脉成像(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80例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模式组、双低模式组(n=40):常规模式组管电压120kVp,对比剂浓度为370mgI/mL;双低模式组管电压80kVp,对比剂浓度为300mgI/mL。两组患者的CTA影像采用SURE Exposure 3D技术扫描和自适应迭代剂量减低算法(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AIDR)3D重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CTA影像的质量主观评分、噪声(SD)、信噪比(SNR)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体质指数(BMI)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和股动脉5个动脉节段影像的主观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低模式组患者CTA影像主动脉管腔内5个节段CT值明显高于常规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模式组患者CTA影像主动脉管腔内5个节段SNR均大于常规模式组,除股动脉节段外,其余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模式组相比,双低模式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降低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碘摄入量降低18.92%。结论:在东芝320排CT上应用80kVp超低管电压、低浓度300mgI/mL碘对比剂结合AIDR 3D迭代重建算法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可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并能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更窄的曝光时间窗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律稳定、配合屏气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共360例,按心率及扫描方案随机分为5组:当心率<65次/分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用70%-80%曝光时间窗成像冠状动脉(A组);窄窗方案根据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所获得的最佳时相,选择此时相为中心总长1%作为曝光时间窗,行前瞻心电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B组)。当心率≥65次/时,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常规使用30%-80%曝光时间窗成像冠状动脉(C组);窄窗方案根据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所获得的最佳时相,以此时相为中心选择总长10%的曝光时间窗,分别用前瞻性心电门控(D 组)和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行冠状动脉成像(E组);分别计算各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以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4分制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8.11±1.54)mSv]和B组[(3.63±0.82)mSv],C 组[(10.56±2.51)mSv]和 D 组[(4.42±1.16)mSv],D 组[(4.42±1.16)mSv]和E组[(5.43±1.14)mSv]的辐射剂量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窄窗方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辐射剂量最少;而各组间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通过平扫获得最佳时相,当心率<65次/分时,选择曝光总长1%的时间窗,而当心率≥65次/分时,选择曝光总长10%的时间窗,能获得高质量的、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并可有效地降低辐射量。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心肌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和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ECV)的测量可在活体水平定量心肌的T1值和细胞外间隙的大小,能够无创性评估局限性和弥漫性心肌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T1 mapping和ECV定量的相关MRI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胃癌评估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对41例经胃镜和手术病理明确为胃癌的患者利用FLASH双源CT行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双能量静脉期及双能量延迟期扫描。利用Liver VNC软件得到动脉期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三组平扫图像(常规平扫、动脉期虚拟平扫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分别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三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配对t检验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利用配对t检验三期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位医师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很好(Kappa=0.926);三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SNR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去常规平扫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是(13.331±2.777)m Sv,四期扫描的辐射剂量是(19.135±3.773)m Sv,三期扫描较四期扫描降低的辐射剂量约为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LASH双源CT胃癌评估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具有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可以减少常规平扫的放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S)均属于无创性MRI功能成像技术,分别通过分析组织扩散系数的差异和对组织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来描述病变的特征,实现了影像检查技术从形态学到功能学的转变,对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原理及其在卵巢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