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联合肢体气压治疗对危重症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本科收治的230例危重症卧床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踏车运动联合肢体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以及血流速回到运动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结果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流速回到运动前水平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踏车运动联合肢体气压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危重症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股静脉平均血流速,有利于血液循环加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匀浆饮食方案在神经外科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给予传统饮食方案的神经外科鼻饲患者62例作为常规组,另选取给予自制匀浆饮食方案及规范化鼻饲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肠道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鼻饲1周后研究组各项营养指标、肠道功能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自制匀浆饮食方案应用于神经外科鼻饲患者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重症医学科(ICU)行局部枸橼酸钠抗凝(RCA)的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患者通过管路采血检测钙离子(i Ca2+)浓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7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ICU患者100例,其中使用普通CRRT机器的患者50例,使用Ci-Ca专用仪器的患者50例。同时采集血滤管路内血液样本和动脉血,分别检测i Ca2+浓度,并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2种采血方式血液i Ca2+浓度。观察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采血点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普通CRRT组和Ci-Ca专用CRRT组患者血滤管路采血和动脉采血,血液i Ca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058±0. 083) mmol/L vs(1. 069±0. 085) mmol/L,(1. 069±0. 086) mmol/L vs(1. 076±0. 085) mmol/L,P均 0. 05]。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2组患者血滤管路采血和动脉采血的血液i Ca2+浓度具有一致性(P=0. 0688,0. 0599)。普通CRRT组血管内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 0%,穿刺位点渗血、淤青、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6%、8%,而血滤管路采血则未发生上述不良反应,且一次穿刺成功率均为100%。结论:对于行RCA-CRRT治疗的ICU高危患者,通过血滤管路采血检测的i Ca2+浓度与动脉血i Ca2+浓度具有一致性,在密切监测i Ca2+浓度的前提下可代替动脉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气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诊治的58例大面积脑梗死,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2组的医疗护理质量,治疗前后NIHSS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气管切开开放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气道管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全核查表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内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7月-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院内转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安全核查表。比较2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转运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6.452,P<0.001);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t=47.455,P<0.001);转运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553,P<0.001)。结论安全核查表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转运中,可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纠纷,提升患者转运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和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1例ARDS患者为ARDS组,根据柏林诊断标准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22例)、中度组(17例)、重度组(12例),选取同期51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EBC和血清中ICAM-1的含量。根据ARDS患者入院28天时的生存情况,将ARDS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和EBC中ICAM-1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RDS组血清和EBC中ICAM-1显著增高(P<0.05)。入院第1天和第5天,不同严重程度ARDS患者血清及EBC中ICAM-1含量随着ARDS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P<0.05);中、重度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中ICAM-1含量高于同组第5天(P<0.05);轻、中、重度组患者入院第1天EBC中ICAM-1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组第5天(P<0.05)。死亡组入院第1天EBC中ICAM-1含量高于存活组(P<0.05),入院第5天时,血清和EBC中ICAM-1含量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随着ARDS患者的严重程度不断升高,EBC和血清中ICAM-1水平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影响ICU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8例ICU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48例患者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9.26±8.96) mg/L,血药浓度达标率为31.25%;脑脊液万古霉素谷浓度为(4.61±2.97) mg/L,脑脊液浓度达标率为16.67%;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穿透率为(18.84±9.47)%。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肌酐和白蛋白水平均呈正向线性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体重、性别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肌酐、白蛋白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之间均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白蛋白水平和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均与脑脊液万古霉素谷浓度呈正向线性关系(P<0.05)。结论 ICU颅内感染患者万古霉素初始药物谷浓度达标率较低,采取万古霉素静脉给药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血肌酐、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戎捷骊 《当代护士》2018,(9):171-173
正儿童消化道穿孔是儿童腹部急症之一,病因比较复杂,先天性胃壁肌层薄弱是原发性胃穿孔的主要病因,继发性消化道穿孔患儿多伴有外伤史,临床上以腹部闭合性损伤多见,导致消化道穿孔的早期较难确诊[1]。外溢的消化道内容物至腹膜腔易诱发腹腔感染,甚至引发感染相关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危及患儿生命,病死率高达30%~70%[2]。有文献报道称,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有25%~50%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诱因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 患者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35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疾病分为EB病毒感染组(12例)、肿瘤相关组(13例)和免疫疾病组(10例)。将EB病毒感染组患者HPS相关临床特征在2周内全面表现者设为早期表现组(5例),>2周者设为迟发表现组(7例)。EB病毒感染组及肿瘤相关组HPS患者中,对确诊并行干预性治疗120 d内死亡者设为近期死亡组,超过120 d死亡、包括长期存活者为非近期死亡组。分析HP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转归等指标。结果: HPS患者以发热、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减少、肝功能损伤为初发表现多见,病程中多出现脾肿大、进行性贫血及全身多部位感染,部分患者有胸、腹腔、心包腔积液。EB病毒感染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肿瘤相关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疾病组血小板计数较肿瘤相关组和EB病毒感染组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较EB病毒感染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表现组HPS患者乳酸脱氢酶、铁蛋白水平及HPS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迟发表现组患者。近期死亡组HPS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铁蛋白水平较非近期死亡组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水平较非近期死亡组患者明显降低。结论: HPS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尤其是EB病毒感染HPS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