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患者发生排泄延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甲氨蝶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5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排泄延迟组(33例)和非排泄延迟组(22例),采用单因素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 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患者共55例,发生排泄延迟的33例,排泄延迟发生率为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发热、是否呕吐、饮食量、疾病危险度、体质系数和疾病类型不是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合并使用抗菌药物、甲氨蝶呤剂量以及体表面积剂量是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抗菌药物是甲氨蝶呤发生排泄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合并抗菌药物的患者发生排泄延迟的危险性是不合并抗菌药物患者的9.899倍。结论 合并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应警惕危险因素以降低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局部应用预防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5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4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238例和常规组25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感染预防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感染预防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局部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关节愈合不良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置管率、置管时长、手术人员、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葡萄球菌感染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非葡萄球菌感染率和非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均稍高于常规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率术后切口总感染率均稍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葡萄球菌致病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试验组深部切口感染率及骨髓炎发生率稍低于常规组,关节融合不良的发生率稍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甲万古霉素局部应用预防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相对于常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湖北金粟兰中倍半萜二聚体化合物(+)-chlorahupetenes B[(+)-CH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给予等体积DMSO)、模型组(给予等体积DMSO)、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ex,阳性对照,1 μmol·L-1)组和(+)-CHB低、中、高浓度(5、10、20 μmol·L-1)组。各组分别加入相应药物孵育细胞1 h,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加入LPS (1 μg·mL-1)诱导24 h造成炎症应答模型。细胞增殖检测法用于评估细胞活力;Griess反应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酶联免疫分析检测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生成;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IL-1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6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NF-κB) p65、p-NF-κB p65、NLRP3、嘌呤能受体(P2X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HB减少了梭形细胞数量,使大部分细胞恢复正常形态;显著抑制NO、TNF-α、IL-6、IL-1β生成(P<0.01),显著降低COX-2、iNOS、IL-6、TNF-α、NLRP3、IL-1β mRNA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TLR4、MyD88、NF-κB p65、p-NF-κBp65、NLRP3、P2X7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 (+)-CHB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和P2X7/NLRP3/IL-1β炎症小体轴激活缓解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祁航  谢涛  吕东峰  张春腾  李伟  于德红 《中草药》2019,50(23):5753-5759
目的建立玉泉丸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玉泉丸中6种成分含量,为玉泉丸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Symmete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 L/min,柱温30℃。建立11批玉泉丸HPLC指纹图谱,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同时测定葛根素、大豆苷元、毛蕊花糖苷、五味子醇甲、甘草酸及甘草苷的含量。结果建立了玉泉丸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12个,各批相似度均在0.9以上。多成分定量分析条件通过方法学考察,6个成分加样回收率均在92.06%~109.34%,RSD均在0.22%~2.76%。11批玉泉丸中葛根素、大豆苷元、毛蕊花糖苷、五味子醇甲、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838~2.777、0.550~1.014、0.312~0.618、0.023~0.092、1.154~1.674、0.035~0.052 mg/g。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为玉泉丸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稳定的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以提高溶出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Box-Behnken设计优化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的处方工艺,并监测粒度和电位的稳定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PD)考察研磨前后晶型变化,并通过体外溶出和大鼠体内药动学评价该制剂的体内外释放特征.结果 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爽颗粒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S1和S2期)肝郁脾虚兼血瘀证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脱失4例,剔除2例,最后完成44例)和观察组(50例,脱失5例,剔除2例,最后完成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次,1次/d,共12个月;并视情况口服谷胱甘肽片。对照组,口服肝爽颗粒模拟药,3 g/次,3次/d;观察组,口服肝爽颗粒,3 g/次,3次/d;共治疗12个月。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炎性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肝脏硬度值(LSM)、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肝郁脾虚证评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组织炎性活动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炎性活动程度分级有效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45.83%(χ2=5.546,P<0.05);观察组纤维化程度分期有效率为59.26%,高于对照组的16.67%(χ2=9.669,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LSM和肝郁脾虚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PRI和FIB-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用于CHB肝纤维化(S1和S2期)的防治,可减轻炎症活动情况和纤维化程度,能延缓而且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具有保肝和改善中医证候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利格列汀双层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l 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为骨架材料、黄原胶为黏合剂,采用单因素设计筛选处方,进行利格列汀双层缓释片的制备,并绘制处方在pH 6.80介质中的体外溶出曲线;采用常规Ritger-Peppas、Higuchi、一级、零级释放曲线方程进行拟合,分析样品释药原理。结果 经优化后的样品由含药缓释层和含药速释层构成。缓释层由主成分利格列汀3 mg、缓释骨架材料HPMC(型号:K4M及K100M,用量均50 mg)、填充剂微晶纤维素100 mg、凝胶缓释基质黄原胶15 mg、润滑剂硬脂酸镁1 mg组成;速释层由主成分利格列汀2 mg、填充剂微晶纤维素10 mg、崩解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15 mg、润滑剂硬脂酸镁1 mg组成。最终结果与零级释放方程匹配度最高,极具相关性,拟合结果r2无限接近于1。结论 成功制得利格列汀双层缓释片,并实现零级释放。  相似文献   
8.
随着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逐年攀升,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市场销售额也逐年递增,但这些药物均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国内外药企已将研发重点放在更安全、更高效的新型降尿酸药物尿酸盐重吸收转运子1(URAT1)抑制剂领域,已上市的雷西那德在近几年备受关注,而在研新药SHR4640、SIM1909-13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同时用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对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7,(12)
目的研究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的化学成分。方法银线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PHPLC进行分离鉴定,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醇(1)、邻苯二甲酸异辛烷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伞花内酯(4)、乌索酸(5)、7α-羟基谷甾醇(6)、金粟兰酮E(7)、金粟兰酮B(8)、芹菜素(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3、6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金粟兰属植物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探究其药理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半自动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银线草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D-NMR、紫外(UV)光谱、质谱(MS)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银线草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1)、千层纸素A(2)、7 E-3,4-二氧甲基苯并[2-苯基-胸苷](3)、落叶松脂素(4)、9α-羟基紫菀内酯(5)、银线草醇B(6)、金粟兰素C(7)、白术内酯Ⅲ(8)、白术内酯Ⅱ(9)。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在金粟兰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