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患者(双癌组)29例和子宫体恶性肿瘤患者(单癌组)3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双癌组合并糖尿病(χ2=8.02,P=0.007)、肿瘤家族史(χ2=31.76,P<0.001)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χ2=31.76,P<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癌组,双癌组Ⅱ型子宫体恶性肿瘤(χ2=5.52,P=0.030)及低分化癌(χ2=8.39,P=0.020)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癌组。单癌组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双癌组(Log-rank=6.75,P=0.011)。分层分析显示,在双癌组中,首发子宫体癌的双癌患者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首发乳腺癌组(58.33%vs 11.76%,χ2=6.882,P=0.014)。首发子宫体癌与首发乳腺癌的两癌发病间隔时间显著不同,前者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t=2.23,P=0.028)。两组双原发癌间隔时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10)。结论 合并乳腺癌的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乳腺癌后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羊水过少的处理及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2010-01-2010-07住院分娩诊断羊水过少的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过少者剖宫产分娩与阴道分娩对围产儿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羊水过少确诊后,应予以恰当处理并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从而减少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与顺铂联合应用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雷帕霉素、顺铂及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处理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率,金氏公式评价两药联合用药的效果,采用RT-PCR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HIF-1α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雷帕霉素和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分别联合应用2种浓度雷帕霉素(10和20nmol/mL)与顺铂(0.25和0.5mg/mL)协同治疗指数q值均>1.15,两者有协同作用。雷帕霉素与顺铂联合用药HIF-1αmRNA的表达为0.242±0.048,单独用药雷帕霉素组为0.428±0.068,顺铂组为0.357±0.051;雷帕霉素与顺铂联合用药组VEGF mRNA的表达为0.498±0.093,单独用药雷帕霉素组为0.651±0.112,顺铂组为0.623±0.12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雷帕霉素与顺铂联合用药组HIF-1α蛋白的表达为0.514±0.092,单独用药雷帕霉素组为0.625±0.132,顺铂组为0.635±0.120;雷帕霉素与顺铂联合用药组VEGF蛋白的表达为0.409±0.082,单独用药雷帕霉素组为0.650±0.114,顺铂组为0.623±0.102,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独及联合应用雷帕霉素与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具有明显下调HIF-1α、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时应用臀位内倒转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120例,其中因胎头高浮者73例,胎头深定者47例。胎头高浮者中应用臀位内倒转术28例(A1组),胎头吸引术45例(A2组);胎头深定者中,采用臀位倒转术7例(B1组),由助手上推胎头40例(B2组)。结果胎头高浮者中,A1组较A2组新生儿娩出时间短(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P0.05),产伤发生少(P0.01)。胎头深定者中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臀位内倒转术可作为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的补救方法之一,在胎头高浮者中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樊晓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353-4354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实用价值,阴道镜下活检结合病理组织学诊断可提高宫颈疾病的确诊率。方法收集2009-01—2010-12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门诊阴道镜检查184例患者行宫颈活组织检查,进行病理结果分析。结果(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30~50岁发生率较高,占58.06%,宫颈癌60岁以上占66.67%;(2)阴道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学诊断宫颈疾病的符合率分别为宫颈癌(83.33%)、CIN(74.19%)、宫颈炎(97.96%)。结论阴道镜诊断技术在宫颈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病理组织学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联合应用催产素和止血敏3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敏  赵玉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19-4121
目的:观察催产素联合止血敏不同剂量用于剖宫产术后对子宫复旧、宫腔内容物排出、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05年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后产妇3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1例,对照组169例。观察组手术当天使用催产素30U,止血敏1000mg静点;术后1~3天每天催产素20U,止血敏1000mg静点。对照组手术当天催产素20U,止血敏500mg静点,术后1~3天每天催产素10U,止血敏500mg静点。手术后第3天B超监测子宫复旧、宫腔内容物排出、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B超监测340例剖宫产术后病例,发生异常38例,异常率11.18%。其中观察组异常10例,异常率5.85%;对照组异常28例,异常率16.57%。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大剂量应用催产素和止血敏,促进子宫复旧,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04-2005年我院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病例,共1551例进行年龄、职业、子女、避孕措施、终止妊娠间隔、选择终止妊娠方式等分析。结果 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中,不向年龄、职业、地区、选择终止妊娠方式及避孕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提示关注外地打工人群,普及避孕知识,降低人工流产率,利于女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杀胚联合B超监视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采用药物杀胚联合B超监视下清宫术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49例行药物杀胚联合B超监视下清宫的患者中48例获得成功,仅1例术后12 d行开腹手术。结论药物杀胚联合B超监视下清宫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羊水过少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及相关因素,观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对羊水过少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6.92%,羊水过少发生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尤其是过期妊娠与之关系密切,羊水过少出现最多的并发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脐带缠绕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羊水量越少,羊水粪染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当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机及预后分析。方法 分析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3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不同治疗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94例纳入患者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组258例和子宫内膜复杂增生组136例。两组无妊娠史分别是10.85%(28/258)和19.12%(2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始治疗方式选择口服孕激素药物治疗分别占73.25%(189/258)和57.35%(78/136),子宫切除术占12.1%(31/258)和25%(35/136),两组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孕激素口服治疗3~6个月后子宫内膜随诊显示对孕激素反应良好者两组分别为85.7%(162/189),59.0%(46/78),内膜单纯增生组明显优于复杂增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激素治疗方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增生组以孕激素周期性应用为主。单纯增生组3种孕激素治疗方案对孕激素的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1,P=0.161),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连续应用孕激素的反应率明显高于天然黄体酮连续应用者(χ2=6.390,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分组是子宫内膜对孕激素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OR=0.233)。初始治疗为子宫切除术者子宫内膜标本组织学诊断分布显著不同,复杂增生组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增生组(χ2=35.620,P<0.001)。单纯增生组2例诊断升级,1例复杂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复杂增生组2例子宫内膜癌(5.71%),8例不典型增生(22.8%)。两组病理升级发生率分别6.45%(2/31)和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对孕激素的反应性总体良好,单纯增生患者对孕激素后半期周期序贯疗法反应良好,可作为临床初始治疗的首选。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反应性良好。复杂增生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单纯性增生。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患者约30%并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刮宫病理存在明显的过低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