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恶性腹腔积液进行血清铁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D-二聚体(D-Dimer,D-D)联合检测对不同病因的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评价,将获得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测量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截断值对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进行多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恶性腹腔积液患者SF、Hcy、D-D联合检查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水平与恶性腹腔积液程度有关(P<0.05),原因不同。血清水平经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24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减轻。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F、Hcy、D-D联合检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SF、Hcy、D-D联合检测可对恶性腹腔积液治疗的反应性及预后进行谨慎预测。 相似文献
2.
《临床军医杂志》2017,(7)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切口入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GYN)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乳腺科就诊的70例GY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双环切口组(n=35)和乳房下皱襞切口组(n=35),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切口瘢痕和乳头乳晕感觉的满意度。结果双环切口组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的满意度优于乳房下皱襞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切口瘢痕及乳头乳晕感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切口入路手术治疗GYN疗效确切,满意度均较高;与乳房下皱襞切口比较,患者对双环切口的术后乳房外形更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服替吉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序贯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56例胃癌远端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26例肝转移癌78个)及对照组(30例肝转移癌90个).实验组予TACE序贯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对照组进行TACE序贯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治疗.肿瘤总数168个,肿瘤平均最大直径(2.9±1.3)cm,治疗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 56例患者共接受了144例次的TACE治疗.治疗1个月后行增强CT检查,实验组26例78个肿瘤中70个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89.74% (70/78);对照组30例90个肿瘤中61个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67.78% (61/90),实验组肿瘤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3~24个月,实验组肿瘤局部复发率[11.54% (9/78)]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22/90),P<0.05].1、2年生存率实验组分别为76.92%、57.69%,对照组分别为40.00%、20.00%;实验组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胃癌术后TACE序贯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转移性肝癌较单纯TACE序贯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具有较高的肿瘤消融率、较低的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 1985~ 2 0 0 0年施行盆腔脏器肿瘤切除手术共6 4 8例 ,其中全盆腔内脏切除术 4例 ,报告如下。例 1 男 ,6 5岁。以稀便带血半年入院。指检发现肿瘤距肛门 4cm ,病理报告为黏液腺癌。术前查体、胸片、B超未见远隔转移征象 ,术前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有浸润 ,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肿瘤局限于盆腔 ,盆腔外无转移病灶及肿大的淋巴结。肿瘤位于直肠中下段 ,约 9cm× 7cm× 7cm大小 ,填满小骨盆腔 ,已浸润膀胱。行全盆腔内脏切除术 ,降结肠行左下腹造瘘 ,做人工肛门。尿路行右下腹回肠代膀胱术改道。两侧输尿管均移植于回肠段。术后病人… 相似文献
5.
背景 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预后较差。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发病相关,但糖尿病是否增加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是否成为原发性肝癌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仍不明确。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2017年包头市肿瘤医院普外科及消化内科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每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匹配糖尿病患者及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各1例,分别纳入原发性肝癌组、糖尿病组、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组。入院或门诊时检测患者CD3+、CD4+、CD8+细胞阳性率,并计算CD4+/CD8+,检测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结果 3组患者CD3+、CD8+细胞阳性率、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组的CD3+、CD8+细胞阳性率低于原发性肝癌组、糖尿病组,CD4+/CD8+高于糖尿病组(P<0.05)。3组患者CA199、CEA、AF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组、原发性肝癌组的CA199、CEA、AFU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CD8+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进展期患者的CD8+细胞阳性率均低于早期、中期(P<0.05)。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组、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组患者CA199、CEA、AFP、AF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CD3+、CD8+细胞阳性率降低,CD4+/CD8+、CA199、CEA、AFU升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人群硒蛋白S(Sel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肝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分布情况,阐明其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内蒙古自治区汉族肝癌患者(n=96)和健康对照者(n=135) 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结果经测序验证。分析SelS基因SNP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SelS基因rs34713741位点的3种基因型CC、CT、TT及等位基因C、T的频数分布在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79,χ2=2.331,P>0.05)。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饮酒者CC、CT、T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T频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33,χ2=6.417,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饮酒个体患肝癌的风险增加,是CC基因型的2.297倍(OR=2.297,95% CI:1.202~4.393)。结论:SelS基因和饮酒交互作用可能与内蒙古汉族人群肝癌的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内蒙古地区仍然缺乏三阴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研究资料,本项研究旨在阐明内蒙古中部地区妇女三阴性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我们对210例于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集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组90人,非三阴性乳腺癌组120人,比较两组之间的年龄、生活习惯、种族、居住地区、生殖因素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在年龄<60岁(OR=2.783,95%CI 1.3805.001)、BMI>25 kg/m2(OR=3.804,95%CI 1.6685.001)、BMI>25 kg/m2(OR=3.804,95%CI 1.6684.287)、抑制泌乳(OR=2.306,95%CI 1.4264.287)、抑制泌乳(OR=2.306,95%CI 1.4265.048)、使用避孕药(OR=1.832,95%CI 1.0465.048)、使用避孕药(OR=1.832,95%CI 1.0463.656)、产次>2次的患者(OR=1.256,95%CI 1.3213.656)、产次>2次的患者(OR=1.256,95%CI 1.3214.347)、绝经前妇女(OR=1.631,95%CI 1.324-3.474)、牧区居民(OR=1.186,95%CI 0.4634.347)、绝经前妇女(OR=1.631,95%CI 1.324-3.474)、牧区居民(OR=1.186,95%CI 0.4632.165)、蒙古族(OR=1.58,95%CI:1.492.165)、蒙古族(OR=1.58,95%CI:1.492.28)以及嗜酒(OR=1.276,95%CI 0.3722.28)以及嗜酒(OR=1.276,95%CI 0.3722.148)中高于对照组。三阴性乳腺癌主要为进展期的浸润性导管癌,并且具有更高的T和M分期。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年龄、肥胖、抑制泌乳以及使用口服避孕药等因素均为内蒙古地区妇女三阴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此外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早,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也延长了,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高龄患者也增多了,高龄直肠癌患者也日益常见。由于高龄直肠癌患者有症状不典型,体质弱,伴发病多等特点,常给外科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我院1990-01/2008-07对41例老年低位直肠癌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行姑息性经会阴直肠癌切除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正>乳腺大汗腺癌是少见的乳腺浸润性癌特殊类型,发病率是0.3%4%[1,2]。Krompecher于1916年首次报道。关于乳腺大汗腺癌的预后和生存率争议较大,现将我院2007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4例乳腺大汗腺癌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7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4例乳腺大汗腺癌患者,约占同期乳腺癌的1.24%(14/1 129),2例空心针穿刺定性后,先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改良根治手术和放疗和(或)内分泌治疗,12例先行改良根治手术,然后行放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1.2方法:所有标本经4%中性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识(S-P法),同时进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