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液单个核细胞中FANCF/BRCA1蛋白表达及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推测其与AM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9月—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血液科自愿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的AML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AML组),其中初发亚组65例,缓解亚组36例;以同期就诊的贫血患者20例为对照组。提取患者骨髓液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分析FANCF/BRCA1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FANCF/BRCA1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FANCE/BRCA1蛋白表达减低、FANCE/BRCA1基因甲基化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ANCF与BRCA1检测结果一致:蛋白的表达均与其基因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性(r=-0.834,P=0.006;r=-0.763,P=0.008)。而FANCF与BRCA1两基因的蛋白表达及甲基化无相关性(r=-0.051,P=0.821;r=-0.155,P=0.490)。结论 FANCF/BRCA1蛋白在AML患者中低表达,导致FA/BRCA1通路中断,与AML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FANCE/BRCA1基因存在高度甲基化,提示两者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导致编码蛋白表达缺失,在AML的发病及进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肾损害的早期评估意义。方法选择42例初发MM患者(MM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MM组按照国际分期标准(ISS)分期:I期9例,Ⅱ期23例,Ⅲ期10例。分别测定其血清Cys-C、肌酐(SCr)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比较。结果MM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2.34±0.57)mg/L比(0.66±0.12)mg/L],且Cys-C水平随IS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I,Ⅱ,Ⅲ期分别为(1.77±0.38),(2.11±0.46),(3.14±1.0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β2-MG水平以及SCr水平呈正相关(r=0.760,0.694,P〈0.05)。结论MM患者血清Cys-C水平上调,并与肾损害及肿瘤负荷有关;其可作为评价早期肾损害及肿瘤负荷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ANCQ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科就诊的AML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分为AML初治组(n=31)和AML完全缓解组(n=36)。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各组中FANCQ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ML初治组FANCQ蛋白表达灰度值为(0.848±0.076),AML完全缓解组为(0.292±0.027),对照组为(0.273±0.026)。AML初诊组FANCQ的表达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完全缓解组FANCQ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Q蛋白在AML患者中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FLT3-ITD 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5 年6 月—2017 年6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FLT3-ITD+ 及FLT3-ITD- AML 组患者的 免疫表型、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化疗后临床结局及生存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FLT3-ITD+ AML 组患者 CD56、CD33、CD11b 及CD7 表达高于FLT3-ITD- AML 组(P <0.05),而CD34、CD117 表达低于FLT3- ITD- AML 组(P <0.05)。与FLT3-ITD- AML 组患者比较,FLT3-ITD+ AML 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 髓原始细胞比例升高(P <0.05),而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LT-ITD- AML 组患者总反应率高于FLT3-ITD+ AML 组(P <0.05);FLT3-ITD- AML 组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高于FLT3-ITD+ AML 组(P <0.05)。FLT3-ITD+ AML 组患者完全缓解患者CD56、CD34、CD11b、CD7、 CD33 及CD117 的表达水平低于未缓解患者(P <0.05)。结论 FLT3-ITD+ AML 患者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 紊乱,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高,完全缓解率低,预后差,是AML 预后不良因素。AML 患者早期检测 FLT3-ITD 突变及免疫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XPD)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其基因产物为哺乳动物基本转录因子Ⅱ的核心成分,参与了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和DNA核苷酸切除修复作用。XPD基因多态性参与了DNA修复过程,与多种肿瘤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目前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及淋巴系统及皮肤及头颈部肿瘤等。研究XPD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相关性,阐明其对肿瘤易感性的影响,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H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6例淋巴瘤患者的乙肝5项和肝功能,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56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原发肝脏的恶性肿瘤)和15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瘤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22.4%,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9.6%)和健康对照者(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其他恶性肿瘤作参照组,HBsAg阳性患者患淋巴瘤的优势比为2.719,可信区间为1.417~5.218,HBsAg阳性的淋巴瘤患者化疗诱发的肝功能异常率(57.1%)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淋巴瘤患者(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和普通对照人群,化疗更易引起HBsAg阳性的淋巴瘤患者的肝功异常.  相似文献   
7.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按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在发达国家,淋巴瘤死亡率居于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我国的死亡率为1.5/10万.NHL是较常见的类型,占淋巴瘤的80%以上.近年来NHL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及我国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甾体激素,具有抗炎、抗毒素、抗过敏及免疫抑制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NHL病人化疗治疗中常常应用糖皮质激素,临床工作中也常发现化疗治疗后,病人的血糖发生变化.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NHL病人,对化疗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做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oncet genome atlas,TCGA)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到长链非编码 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其下游靶分子,对60 岁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人群预后影响的相关信息。方法 将TCGA 数据库中60 岁以上AML 患者样本,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指南分为高危AML 和低中危AML 两组。通过R 软件中的“edgeR”筛选得出差异表达的lncRNA / miRNA / mRNA。再利用R 软件中的“survival”包对在高危AML 与低中危AML 中存在差异表达的lncRNA 进行生存分析,并 构建相互竞争的内源性RNA(ceRNA)网络。结果 根据TCGA 数据库中的 lncRNA / miRNA / mRNA 表达数据, 综合 分析得出10 个经典lncRNA(AC009154.1, AC011124.1, AC093627.2, AC144450.1, AL035691.1, AL355974.2, AL441943.2, LINC00703, LINC01612 和AC103702.2)与60 岁以上AML 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得到了与这些lncRNA 相关 的ceRNA 网络。此外,还进行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mRNAs 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 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论 可以通过干预这些lncRNA 的表达,影响高龄AML 患者预后,从而延缓或 控制高龄AML 患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FANCD2蛋白的表达,探讨AML的发病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AML患者10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ANCD2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组108例AML患者骨髓标本中,FANCD2蛋白在AML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复发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3.0%、5.0%和71.4%;初诊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D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可作为AML诊断或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与AML的发生、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0.
HBV感染与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7例淋巴瘤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并常规检测肝功能,以同期住院的207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瘤患者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19.8%vs 9.7%,P=0.004).HBsAg阳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58.5%vs 27.7%,P=0.000),且明显高于HBsAg阳性的其他恶性肿瘤患者(58.5%vs 30.0%,P=0.036).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与HBV感染密切相关(P=0.000),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免疫分型、临床分期、PS评分、是否应用激素等均无关.结论:携带HBV的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时更易引发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