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金凤丸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对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TCRA)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5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人工周期干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金凤丸。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再次粘连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全血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刚性指数]、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0 cm H2O(C组)和PEEP 5 cm H2O(P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机械通气,C组设置PEEP为0 cm H2O,P组设置呼气末正压为5 cm H2O。记录入室时(T0)、侧卧折刀位5 min(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30 min(T3)、手术结束恢复体位后10 min(T4)5个时间点右眼ONSD;在各时间点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通过动脉血气结果计算各时间点氧合指数(OI);记录T1~T4时气道峰压(Ppeak)...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住院成年人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方法: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进行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与对照组入组例数为1∶2,对照组是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以确定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死亡率和预后因素,并且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来评估CRKP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CVC)(P=0.03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P=0.003)、头孢哌酮/舒巴坦(P=0.001)或氟喹诺酮(P=0.010)是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RKP组死亡率(28.0%)显著高于CSKP组(11.3%,P=0.001)。肺部疾病(P=0.040)、CVC(P=0.002)、留置胃管(P<0.001)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P=0.012)是死亡率较高的预测因子。结论:以上结果对于针对降低CRKP感染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制定预防措施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耳穴埋籽治疗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8年9月治疗颅脑术后伴发顽固性呃逆6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耳穴埋籽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观察到低血压、乏力、心慌等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结合耳穴埋籽治疗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手术中股骨骨道定位理念和定位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ACL重建术中股骨骨道定位理念及定位方法的研究文献,并对其归纳和总结。结果 股骨骨道位置是决定ACL重建术预后的关键因素。ACL重建术股骨骨道定位理念经历了等长重建、解剖重建、Ribbon-like理论、I.D.E.A.L.理论和类等长重建理论。股骨骨道定位技术也随着对ACL解剖及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而不断变化,每种骨道定位技术各有优缺点。Over-The-Top(过顶位)技术目前主要用于ACL的翻修;时钟面定位法由于误差较大、稳定性差、可复性低,基本已不使用;骨性标志定位法(股骨外侧髁的住院医师嵴和分叉嵴、外侧髁后软骨缘顶点)由于解剖标志较为恒定,临床上多采用此法;X线透视下象限法由于术中实施较为繁琐,主要用于学术研究和术后骨道评估;计算机导航辅助骨道定位精确性高,避免了人为因素对骨道定位的影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3D打印辅助定位骨道技术定位精确,可复性高,学习曲线短。结论 ACL重建术股骨骨道定位理念历经多次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导航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垂直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置入内固定的不同分为加长螺钉组(25例)和钢板组(27例)。加长螺钉组采用导航辅助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用后路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2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4.1个月。加长螺钉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钢板组[(79.6±18.3) min vs.(131.3±18.9) min,(34.2±24.4) mL vs. (252.9±120.3) mL,P<0.001];钢板组术中透视时间少于加长螺钉组[(41.5±23.9) s vs. (176.4±61.5) s,P<0.001];加长螺钉组术后3天、术后2周VAS评分[4(4,5)分、3(2,3)分]均少于钢板组[5(4,6)分、4(4,4)分](P<0.05),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骨折复位情况Matta标准评分与骨盆Majeed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长螺钉组有2例病人术后出现螺钉松动退钉,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以及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结论 导航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功能效果,但前者较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疼痛减轻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SMILE术后眼压的预测并校正。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瞻性验证。纳入2019-12/2021-12于中部战区总医院行SMILE的患者90例(180眼),随机抽取30眼为验证集,余150眼为训练集。前瞻性录入2022-01/2022-09SMILE的51例(102眼)为测试集。首先分析训练集手术前3d、术后1wk、1mo、3mo及6mo的眼压情况,确定眼压稳定期及于术前的眼压变化量(ΔIOP);再选取球柱镜代数和(SC)、球镜度(DS)、柱镜度(DC)及眼压(IOP)、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平均曲率(Km)、前房深度(ACD),眼压稳定时的变化量(ΔCCT、ΔKm、ΔK1、ΔK2、ΔACD)及个体因素,纳入与ΔIOP相关的因素拟合回归模型;最后建立适合临床SMILE术后眼压预测及校正的公式并作效能验证。结果 除术后1wk、3mo及6moIOP三者间无明显差异外,余时段IO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素与ΔIOP拟合最佳回归方程:ΔIOP=0.459IOP术前-0.183SC-0.041Age+1.292ΔACD-1.270(调节R2=0.533,P<0.001)。仅纳入术前IOP和SC,拟合简化方程:ΔIOP=0.496IOP术前-0.194SC-2.952(调节R2=0.498,P<0.001);预测和校正公式:IOP术后预测=0.5IOP术前+0.2SC+3,IOP术后校正=IOP术后+0.5IOP术前–0.2SC–3。简化公式的效能验证显示良好。结论 SMILE术后3月IOP趋于稳定,且ΔIOP与屈光度相关。SMILE术后IOP可通过简化公式作快速临床预测和校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用于机器人辅助肾根治性切除手术对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8月在中部战区总医院行择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术后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系统性免疫炎性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 SII)、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2天静息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更低(P<0.05);术后1、3天时SII、IL-6更低(P<0.05);术后1、2、5天时的QoR-15评分更高(P<0.05... 相似文献
10.
正动静脉瘘是动脉与静脉直接沟通的一类血管疾病,动静脉之间无毛细血管连接,也无畸形血管团,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直接相通。发生于颅内与椎管内的动静脉瘘又可称脑与脊髓动静脉瘘。有些瘘较常见,有些瘘少见,有些瘘罕见。其发生原因多为先天性脑、脊髓血管发育异常,也有外伤性、医源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