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母语为汉语和维吾尔语(简称维语)的运动性失语(BA)患者在执行语言任务下的脑区激活特征,初步探讨二者在语言加工过程中的差异性.方法:选择单语BA患者31例,其中汉语患者16例,维语患者15例,在动词产生任务下行BOLD-fMRI检查,并扫描健康汉语和维语单语者各18例作对照.采用FSL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及统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失语症(PS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失语相关基因前颗粒蛋白(GRN)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进行培养, 细胞密度达到30%~50%时将其分为非特异性干扰组(基因对照组)和特异性干扰组(基因沉默组)。在PC12细胞中沉默GRN的表达后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分析2组基因可变剪接事件发生情况。选取PSA患者10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10例(对照组), 2组受试者均于入组当天进行首次采血, 并于入组12 d经皮(患者组出院当天)进行第二次采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2组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GRN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和kappaB结合蛋白相关核因子(NFRKB)的可变剪接事件发生情况。患者组接受常规言语治疗, 于首次采血和第二次采血后即刻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试(ABC)对其言语功能进行评估, 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GRN表达量的变化与ABC各项评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PC12细胞沉默GRN后, 基因沉默组GRN的表达量与基因对照组GRN的表达量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语言障碍,约20%40%的幸存者因其受到严重影响[1].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方法有限,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言语-语言疗法(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SLT)为卒中后失语症治疗的金标准,SLT的治疗强度可能对失语症的恢复产生着关键影响[2],但由于我国言语语言康复从业人员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研究脑卒中后Broca失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时间变异性,并比较维、汉语失语症的差异。 方法 纳入维、汉语BA患者30例(患者组)和维、汉语健康者30例(健康组)。采集rs-fMRI图像,经影像数据预处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将患者组分为维语患者组(9例)和汉语患者组(12例),将健康组分为维语健康组(13例)和汉语健康组(15例)。进行动态功能连接(dFC)的计算,使用双因素协方差分析获得语种与失语存在交互作用的脑区,并对维、汉语BA患者dFC异常的脑区与语言行为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双侧额下回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交互作用。维语患者组左侧额下回(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右侧额下回(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汉语患者组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高于汉语健康组和维语患者组(P<0.05)。维语患者组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与口语表达中的流畅度、系列语言、阅读理解中的填空、书写中的系列书写呈正相关(P<0.05)。 结论 静息态下维、汉语BA患者双侧额下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存在差异,其中Broca区与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dFC的时间变异性降低,对于维语BA患者语言功能受损的识别可能有提示作用,而Broca镜像区与右侧中央后回dFC的时间变异性增强可能是汉语BA患者语言网络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