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的分析普外科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腹部术后129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普外科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3.62%(129/947),以腹部切口感染率最高,达58.14%(75/129);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式、术前营养状况、是否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等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Q05)。结论影响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预防是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降低院内感染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减少患者和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蔡奋    张凡    吴俊东    张庆英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906-1911
目的 探讨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发病风险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病例组418例首诊乳腺癌女性患者初次入院时和对照组418例正常女性健康体检时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等资料,并对所有乳腺癌病例进行76个月的随访。采用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分析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与乳腺癌风险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DL - C(OR = 3.70, 95%CI:2.29~5.96)的增加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相关,而LDL - C(OR = 0.47, 95%CI:0.39~0.58)则可降低风险。ROC曲线显示HDL - C与LDL - C联合时,AUC为0.702,对罹患乳腺癌的预测能力优于单一指标。5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ApoA1水平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高ApoA1(≥1.32 g/L)可降低5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的水平变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放疗剂量及同期放化疗联合预测鼻咽癌(NPC)患者口腔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 - 2016年12月439例就诊鼻咽癌患者的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口腔真菌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用单因素分析及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口腔真菌医院感染可能性的因素。同时,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临界值及其预测发生口腔真菌医院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Cox回归分析显示△AGR水平(HR = 0.221,95%CI:0.086~0.565)、原发灶放疗剂量(HR = 5.330,95%CI:1.307~21.733)及同期放化疗(HR = 6.879,95%CI:3.988~11.86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显示三者联合时,AUC 为0.843。3个危险标记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2个、1个危险标记和无危险标记的患者(P<0. 001)。结论 △AGR(<0.080)、原发灶放疗剂量(≥68.425Gy)及同期放化疗联合预测的效能较高,是预测NPC患者口腔真菌医院感染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 - 1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月31日 - 3月31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91例确诊COVID - 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入院后第一次实验室检查的淋巴细胞计数及各类亚群计数,通过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7.966,P<0.001;F = 53.574,P<0.001;F = 42.563,P<0.001;F = 34.949,P<0.001)。危重型CD4+/CD8+比值呈异常升高状态,高于普通型、重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849,P = 0.010)。危重型B淋巴细胞计数(CD19+)、NK淋巴细胞计数(CD16+CD56+)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048,P = 0.021;F = 3.667,P = 0.030),普通型、重症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 - 19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某三级甲等医院院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调查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全院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院内感染患者共550例,对照组则为随机抽取同等数量同期分离的非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病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XC小五号.EPS;P〗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检出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病例550例,其中男性325例,女性225例,平均年龄为59.30±20.71岁。耐药率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外,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均高于对照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OR=1.163,95%CI:1.021~1.325,P<0.001)、住院天数(OR=1.789,95%CI:1.455~2.199,P<0.001)、手术(OR=4.436,95%CI:3.249~6.057,P<0.001)、基础疾病(OR=2.124,95%CI:1.562~2.888,P<0.001)和侵入性操作(OR=3.607,95%CI:2.667~4.879,P<0.001)。结论 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外,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均高于非医院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年龄、住院天数、手术、基础疾病和侵入性操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重点监测高危人群,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将有利于指导院内感染该菌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