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不同牙本质粘接体系中Bis-GMA随时间变化的析出量。方法:15个牙本质片(8 mm×8 mm×1 mm)根据选用的牙本质粘接剂随机分为Single Bond 2(SB)、Clearfil SE Bond(SEB)和Clearfil 3SBond(3SB)3组,分别按使用说明进行粘接操作后储存于37℃、75%的酒精中浸泡老化,于10 min、30 min、1 h、3 h、6 h、24h、48 h、72 h、7 d、14 d各取每个试件浸泡的老化液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议(HPLC)检测,对结果数据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种不同类型的粘接系统中均存在未聚合单体Bis-GMA的析出,且主要集中在操作完成后的24 h内,以最初10 min内的析出量最高,SEB组>3SB组>SB组(P<0.01)。结论:不同类型牙本质粘接系统内的单体Bis-GMA在75%的酒精中的析出动力学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82.
颌面颈部火器伤救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颌面颈部战(创)伤救治水平和伤员生存质量.方法:从1979年4月到1991年10月,应用基础研究,对火器伤下颌骨不同部位、不同条件的骨缺损,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Ⅰ期植骨51例;对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伤例,采用带血管神经及肌蒂的组织瓣转位,或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功能性修复88例;对颈部大血管火器伤,采用旁路血管(改道)移植重建其血流;对火器性迷走神经损伤,用吻合血管的腓肠神经移植重建其功能.结果:伤后Ⅰ期植骨骨成活率为92%(47/51);游离组织瓣移植功能重建率为91%(80/88);颈部大血管及迷走神经损伤,重建其功能取得了好的疗效.结论:应用解剖学研究,是新的手术方法设计的基础,各种新术式能提高临床救治的水平.  相似文献   
83.
口腔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用单头(胸骨头)胸锁乳突肌皮辩行唇、舌及咬肌区皮肌缺损功能性修复。结果:51例中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88.24%(45/51)。结论:此种肌皮瓣的组织量适中,手术一次完成,其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84.
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效果与修复时机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骏  李南 《昆明医学院学报》1998,19(3):65-67,86
为选择膺复修复的适宜时机,选择96例单侧上颌骨缺损的病例,从4个方面分析修复时机对修复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进行修复,膺复体的固定稳定效果、咀嚼功能、语音、吞咽、吸吮及美观的恢复均较好;与即刻修复相配合,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5.
残根残冠的保存一直是口腔临床中的重点和难点。早在 18世纪人们就开始用木制桩钉来修复无髓牙根 (Richmond&Davis冠 ) ,之后又用贵金属桩钉和螺纹来修复已行根管治疗的牙齿。到了 2 0世纪出现了铸造贵金属桩核和钉固位银汞核。 1966年出现了预成桩钉和树酯核。国内外学者对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结果表明 :用桩钉修复经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后 ,可显著延长其寿命。近年来 ,随着牙髓病学的发展和根管治疗技术的进步 ,使得越来越多的残根残冠有望保留。但由于临床医生治疗方法不当造成保存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合理…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不同烧结温度所获得的金瓷结合强度有无差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在镍铬合金预氧化表面和遮色瓷之间涂一层blendgoldneu金泥糊剂,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烧结,用剪切试验测量金瓷结合强度,并用电子探针观察界面结合情况及界面元素的扩散情况。结果:在820、890、960℃3种温度下烧结涂层时,前2种烧结温度所获得的金瓷结合强度无明显差异,而960℃温度下烧结涂层所获得的金瓷结合强度明显高于820、890℃条件下烧结涂层及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金瓷结合强度。结论:涂层烧结温度对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涂层烧结温度越高金瓷结合强度的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添加3种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的赝复用硅橡胶体外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效果。方法:制备3种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的悬浊液,分别测定抗白假丝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以1%,2%,3%,4%,5%的质量分数将3种抗菌剂加入到硅橡胶中,制成抗菌硅橡胶,用薄膜密着法测定抗菌硅橡胶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效果。结果: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和锐钛型亲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MIC均为65.6g/l;锐钛型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MIC为16.4g/l。当抗菌材料的质量分数在1%-4%范围内,3种抗菌硅橡胶的抗菌率均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质量分数达到5%时抗菌率均下降。结论:锐钛型和锐钛型亲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MIC小于其他;添加锐钛型亲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抗菌硅橡胶抗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测试不同遮色剂和颜料加入ZY-1硅橡胶中,在紫外线照射下硅橡胶的颜色变化,选择适合的遮色剂。方法:5种遮色剂(纳米TiO2、硅铝包覆的纳米TiO2、钛白干粉、油画白颜料、无遮色剂)与3种颜料(油画大红、水粉深红、无颜料)分别配对,与ZY-1硅橡胶混合,制成15组试件,每组5个,共75个试件。紫外线下照射200h,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照射前后CIE标准的L^*、a^*、b^*值,并计算色差值△E。结果:经200h照射后,以颜料分组的3组间色差有显著差异:无颜料组色差最小,油画组其次,水粉组色差最大;以遮色剂分组的5组间色差有显著差异,硅铝包覆纳米TiO2组色差最小,其次为纳米TiO2组与油画白颜料组(两组间无差异),随后是无遮色剂组,钛白干粉组色差最大。结论:ZY-1硅橡胶在紫外线老化下,颜料的加入降低了硅橡胶色彩稳定性,遮色剂的加入能提高硅橡胶色彩稳定性,硅铝包覆的纳米TiO2在所选遮色剂中,对于增强着色硅橡胶的色彩稳定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添加季铵盐型抗菌单体的实验性树脂基粘接剂浸提液的抗菌效率.方法:制备含不同质量分数抗菌单体的实验性粘接样本的浸提液,采用光密度法比较各组浸提液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各组1 h、1 w及1个月浸提液Δ光密度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时间浸提液组间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性抗菌粘接样本1 h、1 w及1个月浸提液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均无显著影响,间接说明浸提过程中无抗菌性成分自实验性粘接试样中析出.  相似文献   
90.
下颌骨骨折固定方法有多种,如单颌固定、颌问固定、骨问固定等。目前临床广泛采用且效果可靠的方法是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技术。以往介绍的方法主要是在下颌骨外侧面行两块微型钢板平行固定,固定的力量有时不足以对抗咀嚼的压力,造成骨折端下沉及旋转移位,影响骨折的固定、愈合及正常咬合的恢复。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通过固定下颌骨下缘,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现下颌骨体部骨折的三维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