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治疗保存残根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9月~2018年8月中的40例接受残根牙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接受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治疗、残牙修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5%,P0.05;观察组牙齿松动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5%,P0.05;观察组牙齿松动Ⅰ级、Ⅱ级、Ⅲ级分别占50%、50%、0%,对照组分别占33.33%、44.44%、22.22%,P0.05。结论:正畸-牙周手术-修复联合治疗保存残根的效果明显,能够减少患牙并发症,使修复体获得最高的美观度,临床推广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RO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2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知柏地黄丸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20d后口腔溃疡面积、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唾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0d后口腔溃疡面积明显缩小,VAS评分和唾液EGF、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7/48)(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ROU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直接转染化学合成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small interfering ribonucleic acid,siRNA)和通过质粒转导后在细胞内合成siRNA两种方法转染小鼠成骨细胞的转染效率,并优化实验条件。方法从无特定病原体(specefic pathogen free,SPF)级BALB/c新生鼠取材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矿化结节检测鉴定为成骨细胞后传代至第3代,接种至24孔培养板。使用化学合成的经羧基荧光素标记的siRNA和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分别转染小鼠成骨细胞,在实验中改变siRNA和脂质体的用量,并改变转染时的细胞密度,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同时,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转染试剂的细胞毒性。结果使用化学合成的siRNA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获得了较高的转染效率,其最大值达到90%以上,与质粒的转染效率相比有很大提高,且其细胞毒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使用化学合成的siRNA转染原代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可以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是一种理想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估RT-PCR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检测及分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检测及RT-PCR对89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基因检测,比较其阳性率,同时对6种野生型MuV基因型进行研究。结果:其中28例检测为阳性结果,RT-PCR可以检测出0.001 TCID50的流行性腮腺炎病毒,27例(96.4%)可以检测到腮腺炎病毒的RNA,仅仅8例(28.6%)在血清中检测到腮腺炎IgM。在阳性标本中可以检测出G1、G2、H1、H2、D1和C等基因型。结论:RT-PCR技术在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舌侧固定保持器固定松动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因牙周病或创伤导致前牙松动的患者,首先进行龈上洁治及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并调,治疗3个月后前牙仍松动者采用直径0.0195英寸三股弹性不锈钢麻花丝及流动树脂进行尖牙到尖牙间固定,每3个月复诊,根据牙周状况选择相应治疗方法(如洁治和/或刮治甚至牙周手术等),观察12个月。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以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5例患者中有2例因树脂部分脱落需要重新粘接,所有患者观察期间松动牙均变得稳固,咀嚼效率明显提升,治疗1年内的成功率为92%。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舌侧固定保持器固定效果满意。结论舌侧固定保持器作为牙周夹板固定松动前牙效果可靠、操作简单、美观经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龈下刮治配合补肾固齿丸对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位患者选择2颗指数牙。所有患者试验前均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试验组同时给予口服补肾固齿丸4g/次,2次/日,连服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指数牙的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其牙槽骨平均灰度值(MGVs)。结果:试验组BOP阳性率、PD和A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MGVs升高(尸〈0.05)。对照组治疗后BOP阳性率和PD明显降低(P〈0.05),但AL及MGVs无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对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疗效有显著差异@〈0.05)。结论:龈下刮治配合口服补肾固齿丸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龈下刮治组,可能与补。肾固齿丸能促进牙槽骨新骨形成、降低AL有关。  相似文献   
37.
陈永吉  邵军  贺维  胡建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2):634-635
目的比较碳纤维桩、玻璃纤维桩和石英纤维桩3种纤维桩的弯曲强度,为临床修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万能实验机检测碳纤维桩、玻璃纤维桩和石英纤维桩在垂直方向加力直至断裂的最大载荷值,每种纤维桩6个样本,计算各纤维桩的弯曲强度。结果碳纤维桩、玻璃纤维桩和石英纤维桩的弯曲强度分别为(734.28±24.53)MPa(、529.17±31.18)MPa(、864.36±20.64)MPa。3种纤维桩的弯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187,P=0.007)。两两比较显示:石英纤维桩和碳纤维桩间的弯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碳纤维桩和玻璃纤维桩间的弯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弯曲强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石英纤维桩、碳纤维桩、玻璃纤维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