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田敏  杨宇 《口腔医学》2018,38(1):59-61
[摘要] 目的 比较瓷贴面粘结中用排龈线排龈和直接抛光机械损伤龈上皮对牙龈健康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牙周健康对称性贴面修复的36颗前牙纳入研究,采用自身左右同源配对的办法,随机分配某侧修复牙为排龈线退龈后粘结,另一侧为直接抛光粘结,健康天然邻牙为对照组。在粘结后1周和2周,对修复体进行回访,使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Mazza出血指数(Mazza index,M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对贴面修复牙和对照牙的牙龈进行检查记录。采用多配对样本的Friedman双向评秩方差检验和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检验(Wilcomxon)观察2种粘结方法处理后的牙龈和对照组牙龈各项指标的差异(α=0.05)。结果 在粘结后1周,排龈组MI1.00(0.75~1.00)和直接抛光组MI1.00(1.00~2.00)与对照牙MI1.00(0.00~1.00)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04)。2组间无统计差异(P=0.16)。PLI与PD在两个观测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复查,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牙龈退缩及粘结边缘着色。结论 瓷贴面粘结中用排龈线排龈和直接抛光均会引起牙龈两周内短期损伤性炎症。2种处理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不同生物活性盖髓材料在初始凝固及完全凝固后,与自酸蚀或酸蚀冲洗粘接系统之间的粘接强度。方法:制备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iRoot BP Plus(BP)及iRoot FS(FS)试件各60个,分成三组,分别在材料初始凝固时间(MTA 4 h,BP 2 h,FS 20 min)、24 h、7 d三个时间点对材料表面进行粘接处理,将各材料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通用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自酸蚀模式或酸蚀冲洗模式进行粘接(n=10),限制粘接面积为直径3 mm圆形,上方制作复合树脂柱后测试其剪切强度并记录断裂模式,计算剪切粘接强度值后采用SPSS 19.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凝固后材料表面形貌及经过不同酸蚀处理后的表面微观形态。结果:三种材料的自酸蚀和酸蚀冲洗粘接强度在初始凝固、7 d时的粘接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固24 h后,MTA的自酸蚀和酸蚀冲洗粘接强度均显著高于FS与BP(P<0.05);同种材料完全凝固后粘接强度均显著高于初始凝固组;各组试样断裂均为盖髓材料内聚破坏。扫描电镜下可见三种材料表面特征性晶体结构,MTA表面晶体较另外两者大;经酸蚀处理后,三种材料表面晶体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破坏。结论:本研究范围内,FS在较短初始凝固时间即可获得一定的粘接强度,与初始凝固时MTA和BP粘接强度无明显差异。临床条件下可以在盖髓材料初始凝固(20 min)后进行树脂直接修复,以提高临床效果与效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牙科显微超声技术在探查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管口的应用。方法以76颗离体上颌第一恒磨牙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传统方法开髓并探查近颊第二根管口(MB2),未能发现MB2者改良髓腔形态后继续探查,最后在牙科显微镜下采用超声技术对肉眼未能发现MB2的离体牙进行最终探查和确认。结果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第二根管发现率为81.6%,其中传统方法探查发现率为31.6%,改良髓腔形态后在肉眼条件下MB2的发现率增至61.8%,使用牙科显微镜又使MB2的最终发现率提高至81.6%。近颊两根管口的间距为(1.42±0.51)mm。结论显微超声技术有助于发现较隐匿的MB2根管口,对于完善根管治疗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4.
正值盛夏,喜欢吃冷饮的张阿姨一直犯愁,牙齿一碰到冰的酸的就难受。邻居老王也抱怨,一喝冰的啤酒,牙齿就感觉酸软,有时吸口凉气牙齿都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才知道两个人患的都是“楔状缺损”。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系统比较单独使用注射冲洗与辅助超声荡洗在根管预备过程中的根管清洁效果。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roQuest Dissertation and Theses,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5年1月1日-2014年3月1日,同时对中文口腔医学杂志进行手工检索,对全部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追索,收集辅助超声荡洗能否提高注射冲洗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7篇为低度风险,2篇为中度风险。Meta分析结果:组织学方法显示辅助超声荡洗能显著提高根管根尖区主侧支根管碎屑和玷污层的清洁程度,与仅使用注射冲洗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细菌培养法(P=0.26)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0.99)均显示辅助超声荡洗的根管抗菌效果与仅使用注射冲洗无明显差异。结论 辅助超声荡洗对根管根尖区碎屑和玷污层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注射冲洗,但两者的根管抗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近期修复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共选取35例56个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体,修复3-18个月后,按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PHA)的修正标准进行修复体评估,并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体颜色、形态、功能、舒适度各项满意率为94%以上,有96%的修复体颜色、形态、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继发龋各项检查达到A级。结论:IPS e.max Press是一种修复效果较好的全瓷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8.
89.
黄品玲  李薇 《重庆医学》2015,(13):1841-1843
目的 比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在修复较大面积缺损患牙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该科就诊的大面积牙体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56例,患牙173颗,分为纤维桩组和金属桩核组.纤维桩组患牙给予纤维桩修复,金属桩核组患牙给予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2年,随访内容包括患牙桩核冠的松动脱落情况、桩核折断情况、根折的发生情况以及继发根尖周炎的情况等.结果 纤维桩组患牙在2年的随访过程中仅发生2例上颌前牙桩核折断,发生率为2.35%,未发生松动脱落、根折或继发根尖周炎.金属桩核组松动脱落的发生率为19.32%,根折的发生率为10.23%,继发根尖周炎的发生率为1.14%.经检验,桩核的松动脱落以及根折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91、6.812,P<0.05),桩核折断以及继发根尖周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1、0.038,P>0.05).结论 对大面积牙体组织缺损的患牙进行桩核冠修复时,纤维桩能达到修复所需的强度,且修复效果优于铸造金属桩核,能更好地保护患牙牙根,对其他医学影像检查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经牙槽突上颌窦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变化。方法:上颌后牙缺失病例42例,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范围4.3~9.2 mm,经牙槽突上颌窦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共植入51枚种植体。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观察种植区的骨量变化,通过Mimics软件定量比较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突入上颌窦内的种植体表面的骨量变化。术后3~4个月行上部永久修复,随访6个月,观察种植体的存留率、并发症。结果:51枚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术后上颌窦底提升范围1.00~4.62 mm,术后3个月突入上颌窦内的种植体表面被新生骨覆盖的面积平均值(10.31±2.35) mm2,平均新生骨覆盖率20.88%。结论:经牙槽突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存留率高,突入上颌窦的种植体可部分被新生骨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