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 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 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相似文献   
52.
高科央  桑国炜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86-3087
牙隐裂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具有隐匿性、渐进性和不可复性的特点,是继龋病和牙周病之后导致牙缺失的第三大因素。因此,对隐裂牙早期发现并进行综合治疗,恢复其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近年来我院接诊的93颗隐裂牙进行综合分析与治疗,并进行半年以上的随访观察分析,初步得出了采用临时树脂全冠修复可以有效防止隐裂纹加深,有利于保存患牙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布洛芬超前镇痛对国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4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例)就诊的82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 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各41例, 分别于术前15 min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安慰剂。两组患者于术后3 d内均按计划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通过数字评定量表统计患者在拔牙术后30 min、4 h、6 h、8 h、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 并记录术后4~6 d额外镇痛药使用量。结果 82例患者均符合试验方案。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过敏等不良事件。布洛芬组患者术后4、6、8 h的疼痛评分[2.0(1.0, 4.0)、2.0(1.0, 4.0)、2.0(1.0, 4.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3.0, 5.0)、5.0(2.5, 6.0)、5.00(2.0, 6.0)分](Z=-3.73, P<0.001;Z=-3...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硅酸二钙-半水硫酸钙不同掺伴比率复合物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选取4组不同配比复合物,A组C1.4Si、B组C1.4Si-CSH10、C组C2.0Si、D组C2.0Si-CSH10,以变形链球菌为实验对象,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复合物抑菌环大小,采用震荡烧瓶法测定不同时间段复合物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率,评价复合物的体外抑菌性能。结果:C与D组抑菌环大于A组与B组, C与A组,D与A组抑菌环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C与D组抑菌率24 h达到99%。结论:硅酸二钙-半水硫酸钙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菌之一变形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55.
X线牙片在牙齿疑难病例诊断中的参考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口腔X线牙片是口腔科医生诊断牙齿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X线牙片通常能反映出肉眼观察不到的牙根尖或周围组织的变化,这些线索对临床口腔疑难病例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察X线牙片时,要特别注意根管的解剖变异、牙根纵折、牙外伤、牙根吸收、根管内器械分离等在牙片上的各种影像表现;也应注意正常解剖结构在某些牙片上的变异表现。遇到疑难病例,在X线牙片上出现可疑问题时,可加拍全景片或牙CT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本研究对仅有刺激痛的早期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患者在下牙槽阻滞麻醉时,比较使用1.7 mL阿替卡因和3.4 mL阿替卡因的麻醉成功率的差异。方法:将76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7 mL组和3.4 mL组(两组都为4%阿替卡因与1∶100000的肾上腺素),进行下牙槽阻滞麻醉。根管治疗过程中,使用Heft-Parker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患者的疼痛值。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72名患者纳入了研究结果,两组的成功率都没有达到10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3.4 mL组有较高的成功率74.4%,1.7 mL组成功率为27.8%。结论:在对下颌第一磨牙进行下牙槽阻滞时,提高阿替卡因的注射剂量可以显著提高麻醉的成功率,但也达不到100%的麻醉成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根管内纤维桩的粘结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根尖区。本研究对纤维桩在粘结过程中,分别在使用手动模式和声波模式下,对根管内壁进行酸蚀冲洗粘结后,评价其推出强度(push-out bond strength, PBS)和纳米渗透(nanoleakage, NL)的情况。方法: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磨牙,随机分为2组,手工模式组和声波模式组。纤维桩粘固后在0.5 mm/min的加载速度下测试推出强度。在硝酸银浸泡后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下评价纳米渗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声波模式组推出强度增加,纳米渗漏在根中和根尖1/3有所下降(P<0.05)。结论:应用声波辅助涂抹可以有效提高纤维桩的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利用牙周致病菌皮下感染和腹主动脉瘤复合动物模型探讨牙周致病菌影响小鼠腹主动脉瘤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皮下金属螺旋管植入2周后,CaCl2涂抹法制备腹主动脉瘤模型,3周后在螺旋管内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Pg)构建牙周致病菌感染模型,模型制备8周末处死取血和腹主动脉.腹主动脉行...  相似文献   
59.
再生支架作为组织再生工程中的核心要素,其生物学性能和理化性能影响着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效果。丝素蛋白是源于桑蚕丝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非免疫原性、促成骨性等。其中,丝素蛋白可调节的机械强度和降解性,负载细胞、生物活性因子及药物的载体性能,可满足丝素蛋白支架在颅颌面不同组织部位的性能需求。本文依据丝素蛋白性能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将对丝素蛋白支架在颅颌面不同部位组织修复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对丝素蛋白支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5种不同热牙胶根管充填技术充填密度,评估充填效果.方法 将10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20颗,分别采用垂直加压法、连续波充填法、热塑牙胶注射法、超声振动法、固核载体插入法行根管充填,1周后每组取10颗牙在距根尖孔3、6、9 mm处横断,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充填牙胶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gutta-percha-filled area,PGFA);每组另取10颗牙采用染料渗透法和透明标本法测量根尖微渗漏.结果 A、B、C、E组在距根尖孔3、6、9mm处PGFA均大于D组(P<0.05),A组与C组在3个横截面的PGFA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低于B组(P<0.05),E组9mm处PGFA显著低于B组(P<0.05);5组根管染料渗透距离B组最短,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波充填法根管充填的致密性优于其他4种热牙胶充填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