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7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44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0篇
口腔科学   5885篇
临床医学   567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353篇
综合类   1979篇
预防医学   135篇
药学   367篇
  18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97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7 毫秒
991.
目的:比较部分牙列缺损患者无咬合接触的即刻负重与非埋入式早期负重的牙种植体在植入5年后种植体周围的骨及软组织水平。材料和方法:52位患者随机分布于意大利的5家私人诊所:即刻负重组25位患者,早期负重组27位患者。即刻负重组要求单个种植体植入时的扭矩大于30Ncm,多个种植体植入时的扭矩大于20Ncm。即刻负重组在种植体植入48h内戴入无咬合接触的临时修复体。2个月后,临时修复体恢复至完全咬合接触。早期负重组在种植体植入2个月后完成临时修复体。种植体植入8个月后戴入最终修复体。采用非盲法评估修复体、种植体的失败以及生物学及修复并发症。应用盲法评估种植体周围骨及软组织水平。结果:52颗种植体即刻负重,52颗种植体早期负重。早期负重组有一位患者在1年后失访。即刻负重组有1颗种植体在植入2个月后失败。只有早期负重组的一位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医源性的种植体周围炎)。两组患者在2、8、14个月及4、5年后种植体周围均发生了渐进性骨吸收并呈现统计学显著性意义。5年后.2组患者种植体周围平均发生了12mm的骨吸收。两组之间在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及软组织吸收水平上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5年后,只有即刻负重组的种植体唇侧软组织较基线处发生了0.2mm的吸收,该基线是在种植体植入8个月后戴入最终修复体时所确定。结论:在口腔维护良好的患者,即刻负重及早期负重5年后并发症都不常见,种植体周围组织能保持健康及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多种因素对粘固后全冠边缘间隙(marginal discrepancies of crowns after cementation,MDAC)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预备体完成线形态(finish line of preparation,FLP)、预备体轴壁倾斜角(taper angle of axialwall...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平行与层叠铸造分瓣桩核冠修复牙冠大部分缺损的恒磨牙,并观察比较两种桩核冠临床修复的效果。方法:对52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大面积缺损的磨牙,均采用铸造分瓣桩核冠,其中27颗采用平行分瓣桩核冠修复,25颗采用层叠分瓣桩核冠修复,随访3年。结果:平行分瓣桩核冠修复与层叠分瓣桩核冠修复方法的成功率依次是96.3%和92.0%,两组之间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平行分瓣桩核冠和层叠分瓣桩核冠修复牙冠大部分缺损的磨牙,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加速老化对不同品牌纤维增强树脂桩的剪切强度和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5种纤维桩(Mac-ro-lockTMPost、Luxa Post、Para Post Taper Lux、Ivoclar Vivadent FRC Postec Plus、Nordin Glassix+plus)随机分为老化组和无老化组并测量剪切强度、显微结构及红外光谱图。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老化前后不同品牌样本剪切强度的差异(α=0.05)。结果:各品牌样本老化前后剪切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后纤维丝周围附着的基质大部分分离;老化后酯的红外光谱吸光度增加。结论:老化后基质发生了物理老化和氧化反应,交联密度增加,纤维丝/基质界面粘结力减弱并分离,剪切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95.
王宁  刘晓  骆小平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8):706-709,712
目的:研究3种复合树脂粘固剂与铸造纯钛的粘接强度。方法:用牙科铸钛的方法制作直径分别为4mm和5mm的钛棒,切割成长度为4mm的小钛片。2种规格的钛片配对粘接面用400~12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打磨抛光,使之呈均匀一致的平面。50μm氧化铝喷砂,另一组表面不喷砂作为对照,分别使用Super-BondC&B、Panavia F、Rely X Unicem 3种复合树脂粘固剂粘接。扫描电镜观察喷砂前后铸造纯钛的表面形态。复合树脂粘接剂固化后经37℃恒温水浴24h以及5000次5~55℃冷热循环,测试剪切强度。用SAS的ANOVA过程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喷砂前后纯钛与Panavia F的剪切强度最高,分别为(26.62±3.40)MPa、(23.71±5.28)MPa;5000次冷热循环后,喷砂组的铸造纯钛与Panavia F的剪切强度最高(27.12±8.68)MPa;未喷砂的铸造纯钛与Super-Bond C&B、Rely X Unicem的粘接强度最低,并且有12.5%的脱落率。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喷砂可以提高Super-Bond C&B、Panavia F、Rely X Unicem的粘结力和粘结耐久力。不喷砂时,Panavia F与铸造纯钛之间能获得较高的粘接强度和良好的粘接耐久性,喷砂以后优势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996.
掺锶冻干骨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尝试在温和的理化条件下实现冻干骨中掺入锶元素,探讨锶元素的掺入特征。方法:按照标准的冻干骨加工程序制备冻干骨材料;按一定比例将冻干骨浸泡于10 mmol/L氯化锶溶液,于常温下震荡器中,间歇震荡反应240 h后反复清洗,冷冻干燥。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骨质内的掺锶比例。线扫描分析骨质内部锶元素的分布规律,用X线光电子能谱和X线衍射分析材料的化学键以及相组成特征。结果:采用氯化锶溶液浸泡方法制作掺锶冻干骨,锶掺入浓度达3.6%;在骨质内层锶元素浓度分布比较均匀。XRD和XPS检测结果表明锶元素除有效掺入骨质HA晶格之中,还可与碳酸根生成碳酸锶成分。结论:应用温和的离子交换方法制备出了一种具有较高掺锶浓度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种牙科合金与变形链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同培养,以单纯培养基和空白组作为对照,8周后,进行电化学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镍铬、钴铬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绝对值及自腐蚀电流密度值均为培养基对照组低于变形链球菌组及空白对照组,且在变形链球菌组的合金表面不规则破裂孔明显增多。金合金各组自腐蚀电位和电流密度无统计学差异,金合金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结论:变形链球菌能增加口腔镍铬、钴铬合金的腐蚀倾向与腐蚀速率,但对金合金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冉丹丹  王永  张军梅 《华西医学》2011,(7):1038-1042
目的 探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结合应用于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对纯钛钛片处理的不同将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不作处理)、MAO组(B组,纯钛片上进行MAO处理)及MAO加Ⅰ型胶原组(C组,纯钛片上MAO处理后吸附Ⅰ型胶原).将成骨细胞培养于各组钛片上,通过扫描电镜、MT...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各种咬合状态时下颌牙槽骨的应力分布。方法:制作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光弹模型,分别在正中位、前伸位、侧向位咬合时进行三维光弹应力分析。结果:三种位下,种植体颈部和尖周应力值较大,并且尖周大于颈部;正中余留牙槽嵴内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二磨牙颊侧;侧向余留牙槽嵴内最大应力值出现在双侧第二磨牙区,工作侧最大应力出现在牙槽嵴唇颊侧,平衡侧最大应力出现在牙槽嵴舌侧;前伸余留牙槽嵴内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二磨牙区颊侧。结论: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各位咬合状态时种植体颈部和尖周应力集中,尖周应力值最大;余留牙槽嵴内后牙区域的应力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粘结瓷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粘结瓷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根据ISO9693标准,运用三点弯曲方法对Super Porcelain TI-22钛瓷系统的粘结瓷组和无粘结瓷组的钛/瓷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并对钛/瓷结合界面进行SEM/EDS观察与分析。结果:粘结瓷组的钛/瓷结合强度(39.41±0.86MPa)明显大于无粘结瓷组的钛/瓷的结合强度(24.27±2.99MPa)(P〈0.01)。粘结瓷组断裂发生在钛/瓷反应层,断裂模式为沿晶与穿晶的混合形态,晶粒中有层状亚结构组成。无粘结瓷组断口平直,有大量锡球析出,钛/瓷界面有大量的孔隙存在。结论:粘结瓷可有效地增加了钛/瓷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