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5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口腔医学》2013,(3):198-200
冠修复作为根管治疗后的常规修复方法,其诸多并发症随着近年病例的增加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就前牙这一特殊对象,对其根管治疗后抗折性能、变色问题、切角缺损、冠折等冠修复常见原因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2.
刘莉  丁筱青 《哈尔滨医药》2011,31(4):255-256
目的 探讨在全瓷冠基牙预备轴壁聚合度偏大的情况下,调整氧化铝内冠轴壁聚合度对全瓷冠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离体的上颌左中切牙制备成轴壁内聚12°的基牙预备体,并制作A、B、C组轴壁聚合度(4°、8°、12°)的氧化铝内冠.内冠上堆筑饰面瓷恢复牙冠形态,通过加载实验测试其抗压强度.结果 A组抗压强度最高,A、B组间无统计...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估电子压力敏感牙周探针(简称电子牙周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对基础治疗前慢性牙周炎探诊深度检查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在基础治疗前,对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抽取2颗无明显龈上牙石患牙,共计144个牙周探诊位点,由两位测量者分别使用电子牙周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进行牙周探诊深度(PD)测量各2次,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来比较测量者本身以及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以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测量者使用同种牙周探针测量PD值的可重复性;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造成两种牙周探针测量结果差别的因素?结果:同一测量者?同一方法以及两种方法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大于0.8,说明一致性较好?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无论电子牙周探针还是普通牙周探针在不同测量者之间测得的PD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说明两种探针的可重复性均好?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考虑了测量者(t=0.26,P=0.793)?测量时间(t=-0.17,P=0.866)后,测量结果间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牙周袋的深浅(t=72.42,P<0.001)引起的,与测量工具(t=-0.44,P=0.662)无关,说明电子牙周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的测量结果高度一致(线性相关系数r=0.88,P < 0.001)?结论: 在测量者经过正规培训后,被测牙无明显龈上牙石情况下,电子牙周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均适用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探诊深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观察根管不同部位粘接界面的微观结构,探讨根管壁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对纤维桩粘接的影响.方法 9颗完整离体上中切牙截冠后经根管治疗、根管预备和酸蚀后,分别采用0.9%NaCl溶液60 s(对照组,3颗)、10%NaOCl溶液60 s(实验1组,3颗)、17%乙二胺四乙酸溶液60 s与5.25%NaOCI溶液60 S联用(实验2组,3颗)冲洗根管壁;每组1颗牙直接切片;1颗牙使用树脂粘接剂粘接石英纤维桩后切片;1颗牙使用复合树脂核材料粘接石英纤维桩后切片;对粘接界面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 无论使用何种粘接剂,相比对照组,实验1组和2组树脂突长度、数量明显增加,树脂突侧支交联明显.能谱分析显示,无论使用树脂粘接剂或复合树脂核材料,实验组Ba含量(1组分别为2.4%和6.7%;2组分别为2.6%和16.6%)均多于对照组(分别为0.9%和3.6%).结论 单独使用10%NaOCl溶液或17%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与5.25%NaOCl溶液联用处理根管壁可产生良好的树脂浸润,粘接界面的树脂突结构以及侧支对粘接效果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磁控溅射氮化铌(niobium nitride,NbN)对钛-瓷(Vita钛瓷粉系统)结合强度的影响,以期为钛-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60个钛试件随机分为T1、T2、T3和T4四个实验组.T1和T2组试件表面均先行120μm Al2O3喷砂,T2组试件表面再行磁控溅射氮化铌涂层.T3和T4组试件表面均先行磁控溅射氮化铌涂层,T4组试件表面再行120μmAl2O3喷砂.X射线衍射分析仪(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各组涂层物相.试件烤瓷后用万能实验机测试钛-瓷结合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 depressive spectrum,SEM-EDS)观察和分析钛-瓷结合界面.结果 XRD观察到T2、T3和T4组均存在立方晶型的氮化铌新相.三点弯曲实验测得T1-T4组试件的钛-瓷结合强度分别为(27.2±0.8)、(43.1±0.6)、(31.4±1.0)和(44.9±0.6)Mpa,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T1和T3组钛-瓷结合界面可见明显孔隙和裂纹,T2和T4组钛-瓷结合较好,EDS线扫描显示,T1组钛基底氧化明显,T2组和T3组界面处存在钛氧化行为,T4组界面处钛基底的氧化得到抑制.结论 磁控溅射氮化铌可抑制烤瓷侧钛基底的氧化,提高钛-瓷结合强度,同时表明Al2O3喷砂处理也能提高钛-瓷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不同表面及处理对瓷修补粘接强度的影响,试件分为金属酸蚀组(A组)、金属酸蚀喷砂组(B组)、烤瓷酸蚀组(C组)、烤瓷酸蚀喷砂组(D组).采用Clearfil Repair瓷修补系统进行粘接修复,测定抗剪强度,观察断裂模式.结果显示,抗剪强度B组显著高于A组,C、D组均显著高于B组.A、B组主要表现粘接破坏, C、D组主要表现内聚破坏.由此可见,树脂-瓷粘接强度高于树脂-金属粘接强度,口内喷砂可增强树脂-金属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先天性牙缺失患者美容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先天性恒牙缺失的患者15例,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后,先进行正畸治疗,集中缺失间隙,纠正错牙合畸形,然后行固定桥修复缺牙间隙。结果:经过3年的治疗和术后观察,采用修复前正畸治疗的先天性牙缺失患者治疗后未出现基牙移位或松动,基牙龈缘健康,患者表示满意。结论:修复前正畸治疗能最大程度保护余留牙健康,获得良好的美观和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观察不对称牵引引起的成年大鼠髁突关节下骨中与骨改建密切相关的BMP2的表达情况,了解关节下骨对不对称机械应力的反应。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220只(分轻力组104只、重力组104只、对照组12只),实验组动物使用关节外固定加力装置,分别施加0.39N、1.18N(轻力组和重力组),加力第28天拆除加力装置。在加力后3、7、14、28d以及停止牵引后3、7、14、28d分别取得左右侧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结果进行计算机辅助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的关节下骨也有BMP2的表达,内源性BMP2的表达增加与机械应力有关,BMP2表达的量受到力量的大小的影响。结论:BMP2参与不对称牵引引起的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AZ91D镁合金种植体和钛合金种植体及周围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区AZ91D镁合金种植体和钛合金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Von Mises标准计算种植体-骨界面应力水平。结果:不同载荷下,AZ91D镁合金种植体和钛合金种植体模型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基本相同:两模型最大应力均位于种植体第一螺纹及颈部皮质骨处;相同载荷下镁合金种植体模型界面应力值稍高于钛合金模型;皮质骨应力分布相似,松质骨区镁合金模型应力分布更均匀;镁合金种植体在水平载荷50N下最大等效应力值是其屈服强度的98.1%。结论:AZ91D镁合金种植体与钛合金有着极为相似的应力分布,镁合金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稍高但垂直载荷下界面应力分布较均匀且更有利于压应力传导。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能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的涎腺放射性损伤细胞学模型.方法 对离体培养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S法检测其细胞的增殖率.结果 与未照射组相比,3Gy以下剂量,细胞增殖率未见明显改变,5 Gy以上的剂量,细胞仍有部分增殖,但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而7 Gy以上的剂量照射则表现为细胞的大范围死亡.结论 一次性大剂昔照射对离体培养F的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率均造成一定的影响,5 Gy剂量照射下的鼠颌下腺细胞可用于细胞增殖诱导研究的放射性损伤细胞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