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202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物学活性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EPA对HGFs细胞活性、形态、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或热灭活P. gingivalis刺激HGFs,分别通过实时定量PCR 和ELISA观察EPA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L-1β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PCR 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EPA对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 μmol/L EPA可抑制HGFs的细胞活性;100 μmol/L EPA不影响HGFs的细胞活性、形态,对细胞周期也无显著影响(P>0.05)。EPA浓度依赖性抑制P. gingivalis LPS及热灭活P. gingivalis诱导HGFs表达的IL-6 mRNA、蛋白以及IL-1β mRNA(P<0.05);EPA可呈浓度依赖性诱导HGFs表达HO-1 mRNA(P<0.05),并上调其蛋白表达。结论: EPA在不影响HGFs生物学活性的前提下,显著抑制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可能与其对HO-1的诱导作用有关,提示EPA在牙周炎防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小檗碱(C20H18NO4)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成骨分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以5、10、20 μmol/L浓度小檗碱培养液处理ADSCs,未处理组为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应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半定量、钙结节染色分析小檗碱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Western 印迹法检测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应用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前、后成骨相关蛋白Runx2和OCN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10、20 μmol/L小檗碱处理大鼠ADSCs 1、3、7天后,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改变(P>0.05);实验组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均较对照组明显深染,实验组ALP蛋白分泌显著上调(P<0.05)。在10 μmol/L小檗碱培养液作用下,JN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实验组成骨相关蛋白Runx2和OCN表达升高;抑制JNK信号通路后,Runx2和OCN表达下调。结论: 小檗碱对ADSCs的增殖无影响,可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上调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效应。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严重先天缺牙患者选择双侧双颧种植的可行性。方法:基于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对21例严重先天缺牙患者行双侧双颧种植设计,测量虚拟植入的颧种植体在颧骨段影像学水平上的种植体-骨接触值(radiographic bone-to-implant contact, rBIC)。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完成双侧双颧种植设计,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22.8±5.3)岁。共虚拟植入80颗颧种植体,平均颧骨段rBIC为(13.85±3.29) mm。40颗近中颧种植体和40颗远中颧种植体的平均颧骨段rBIC分别为(13.80±3.74) mm和(13.90±2.81) mm(P>0.05);男性近中颧种植体和远中颧种植体的平均颧骨段rBIC分别为(14.21±4.08) mm和(14.31±3.18) mm,略大于女性的(13.18±3.18) mm(P>0.05)和(13.29±2.10) mm(P>0.05)。15颗窦外型、46颗窦壁型和19颗窦内型颧种植体的平均颧骨段rBIC分别为(16.27±2.95)、(13.87±3.10)和(11.88±2.78) mm,窦外型与后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侧双颧种植对严重先天缺牙患者是一项可行的治疗方案,颧种植体能获得满意的颧骨段rBIC,为义齿受力提供稳定的支持和固位。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急诊科就诊的60例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间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采用延续性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牙术后的牙髓活力、菌斑指数和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6个月,实验组牙髓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实验组菌斑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正确刷牙、定期口腔检查与维护口腔良好习惯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应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可提高患牙牙髓存活率,降低菌斑指数,改善口腔卫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利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建立种植导板精度的非放射学评价方法,评估体外全程导航手术的种植精度。方法: 利用3Shape Implant Studio软件,在15个相同的缺牙树脂模型中设计2颗平行种植体位点,生成并打印相应的数字化种植导板并在导板全程导航下植入2颗种植体。术后分别以传统放射学方法及数字化印模杆、口内扫描仪、通用逆向工程软件构成的数字化评价方法检测每组种植体偏移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以数字化评价方法得到的全程种植导板平均精度为肩部偏差0.447 mm,根尖部偏差0.557 mm, 角度平均偏差1.134°。与传统放射学评价方法相比,2种评价方法在距离偏差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角度偏差分析中,数字化评价方法更优(P<0.05)。种植体偏差多集中在冠根方向,且根尖偏移较颈部偏移更明显。结论: 与放射学评价手段相比,数字化非放射学评价方法可准确评价种植精度,有效减少患者辐射暴露。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搅拌摩擦处理加工后的Ti-35Nb-2Ta-3Zr/ Zn(TNTZ/ Zn)复合材料是否具备诱导成骨的生物活性。方法: 通过搅拌摩擦处理,将Zn添加到TNTZ合金表面,设计对照组为TNTZ(未经FSP的TNTZ),实验组为FSP(未加Zn加工的TNTZ)、TNTZ/Zn-0.5(0.5 mm预制孔)和TNTZ/Zn-1(1 mm预制孔)。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进行表征分析,检测共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时定量 PCR 检测ALP活性,COL-1α、OPN和OCN基因的表达。采用 SAS 8.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NTZ/Zn-1组表面Zn纳米粒子分布较均匀,直径为70~80 nm。与TNTZ组相比,TNTZ/Zn-0.5和TNTZ/Zn-1组的ALP表达显著上调(P<0.05和 P<0.01)。相比于TNTZ组,TNTZ/Zn-0.5和TNTZ/Zn-1组的ALP活性、COL-1α、OPN和OCN基因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FSP成功将Zn整合到TNTZ合金表面,制备出纳米级微观结构。TNTZ/Zn复合材料可有效诱导成骨,是一种潜在的种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36例成人及儿童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6例LCH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1,中位年龄31岁(8个月~7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或肉芽肿,并伴有疼痛、肿胀;颅颌面部骨损害呈穿凿样破坏;牙龈坏死、牙移位、脱落和牙槽骨破坏;22%的患者有尿崩症病史。根据Lavin. Osband计分标准,Ⅰ级26例,Ⅱ级9例,Ⅲ级1例,Ⅳ级0例。最常见的部位为颌骨、牙龈、腭部。23例患者接受单一治疗,13例接受联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1例患者失访,1例死亡,初治后完全缓解率为75%,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3.78%。接受全身治疗的患者20例;单系统受累患者17例,多系统受累患者19例;24例患者检测BRAF-V600E突变,阳性6例;1例口服靶向药物,效果显著。结论: ①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初治疗效良好,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对症处理,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②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总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化疗可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病理确诊后,建议行PET-CT,评估全身状况后,根据器官系统受累情况决定治疗方式。③对于一线、二线方案应答不明显的患者,可考虑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根据检测结果选择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验证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能否预测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从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TPF)诱导化疗中远期获益。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0年12月入组TPF诱导化疗临床试验的256例OSCC患者的远期随访结果。收集患者肿瘤活检标本,进行Stathm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评分。根据Stathmin表达评分进行亚组预后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将Stathmin和其他基线特征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和Cox回归模型预后分析。结果 Stathmin的表达可预测OSCC患者对TPF诱导化疗的反应,Stathmin低表达的OSCC患者从TPF诱导化疗中获益,而高Stathmin表达的OSCC患者不能获益于TPF诱导化疗。Stathmin的表达是独立的预测因子。结论 Stathmin是独立的预测OSCC诱导化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基于Stathmin筛选指导OSCC患者接受TPF诱导化疗的后续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种植体支持的角度螺丝一体冠不同全瓷材料修复单冠在随访1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13例上颌或下颌磨牙区双侧对称缺失的患者,每例患者接受两侧种植治疗。同一患者使用相同尺寸的2颗种植体。3~6个月后采用角度螺丝通道一体全瓷冠修复,每例患者的修复体分为全锆组和传统组。戴牙后即刻和12个月后进行X线检查,记录患者对修复体使用1年后的美学、功能评分及并发症。采用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修复后12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美学评价与功能评价在全锆组和传统组无显著差异(P>0.05)。全锆组边缘骨吸收为(-0.117±0.157)mm,传统组边缘骨吸收为(-0.141±0.15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范围内,磨牙区使用2种全瓷修复方式的螺丝通道一体冠临床效果良好,全锆冠与传统全瓷冠修复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通过去伪影前、后CT各组织的CT值和剂量比较,探讨金属伪影消减(metal artifact reduction,MAR)算法对头颈部钛板植入术后放疗计划的剂量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均为术中植入钛板进行下颌骨重建患者。在模拟定位阶段,分别获取常规CT图像和MAR算法后的去伪影CT图像。使用自动勾画软件对基于MAR算法的CT图像进行危及器官勾画,而后将勾画复制到常规CT图像上,分别统计各危及器官的CT值。以颈2椎体前缘作为计划中心点,设置2个40 cm×40 cm的对穿照射野并计算剂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在各组织的平均CT值方面,相比常规CT图像,基于MAR算法的去伪影CT图像的各组织平均CT值发生明显变化,变化范围为5.04%~127.19%,平均变化率为26.29%。除喉部、左右腮腺、咽扁桃体、垂体和甲状腺外,去伪影前、后各组织的平均CT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剂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CT各组织的平均剂量除口腔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AR算法可以有效降低CT图像的伪影,但也改变了无伪影区域的CT值,对剂量造成一定影响,可以将其作为靶区勾画的参照,但不可将去伪影CT图像用于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