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3-苄基苯基)丙醛和高锰酸钾在相转移催化剂度米芬作用下,以苯为有机相、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水相氧化制得酮洛芬,收率69%,纯度99.5%.  相似文献   
2.
陶利洪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80-1681
1病例介绍 1.1病史及体格检查:患者,男,52岁。因“突发左上腹及腰背部疼痛3小时”于2006年5月2日上午9点30分就诊。诉3小时前无诱因突发左上腹及腰背部疼痛,疼痛剧烈,呈持续性,伴冷汗,轻度胸闷,无心悸,无咳喘,无血尿及排泄不适,无呕吐腹泻。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T36.9℃,P88次,分,R22次,分,BP120/66mmHg,扶入病房,高枕位,表情痛苦,神清合作;颈软,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丰满,软,肝、  相似文献   
3.
米舒 《中外医疗》2010,29(25):152-152
通过对拔针后引起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静脉输液后科学的拔针按压方法。指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病人相关知识缺乏;按压部位及按压面积太小;按压方式不当,边压边揉;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够;肢体过早下垂及负重为引起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做好健康教育,采用非交换式纵向按压法既减轻了病人拔针时的疼痛感,又有效防止了皮下出血的发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了解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院内感染、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及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调查一户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重庆市选取106户至少含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户多名严重精神障碍家庭纳入本研究,使用自我管理量表和自编一般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我管理服药依从性(r=0.570)、药物自我管理(r=0.584)、精神症状自我管理(r=0.688)、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r=0.631)、利用资源及支持(r=0.709)、自我效能(r=0.733)六个维度得分上均存在相关;(2)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患者自身文化、年龄、病程之间存在相关;(3)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药物管理(F=6.861)、维持功能(F=4.741)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数量监护人之间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居住地、患者文化、是否与监护人同住、是否是家族性患者对自我管理有影响。结论一户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相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自身文化、年龄、病程有关,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管理和维持功能上存在差异,患者自我管理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人本身由于自身状况,处于弱势群体地位,在就医过程中的康复、疗养完全依靠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而护理人员在生活起居、康复治疗过程中与精神病人朝夕相处,同时,精神护理科人员由于护理病人的特殊性,本身承担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因而精神护理科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本文对怎样提高精神护理科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江北区部分医院2000、2002、2004年3个年度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江北区四所区属医院2000、2002、2004年3个年度出院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共调查283例。病因主要是冠心病(48.8%)、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4.5%)、高血压病(13.8%)。药物治疗:传统的血流动力学调节治疗已被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塑的新模式所取代。主要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B受体阻滞剂适宜使用率分别为86.9%和78.1%,实际使用率分别为50.5%和23.3%。2004年分别为73.9%和40.9%,尚未充分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2002年才开始使用,2004年使用率才12.5%;醛固酮拮抗剂使用较为合理。结论:建议发表后江北区部分医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从传统血流动力学调节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塑的新治疗模式,但主要药物的使用距建议尚存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负荷后1 h血糖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4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组,正常糖耐量(Normal slucose tolerance,NGT)组;在NGT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含2%氯化锶的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堵效果,并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制备含2%十二烷基硫酸钠( SLS)和2%氯化锶的脱敏糊剂( DS1)。选择无龋坏无缺陷的牛下颌切牙制备牙本质片24个,随机分3组,分别置于DS1(实验组)、普通含氟牙膏(阴性对照组)和去离子水(空白对照组)中进行刷牙处理。牛牙表面连续处理7天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及其图像分析研究含锶脱敏糊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堵率。另外,选择市售含氟牙膏(阴性对照)、不含SLS的脱敏糊剂( DS2)及3种同类脱敏产品,采用滤膜扩散法进行体外细胞毒性研究,并评价脱敏糊剂DS1浸提液的口腔黏膜刺激反应和皮肤致敏反应。采用一次限量法研究脱敏糊剂的急性经口毒性( LD50)。结果 SEM分析表明,DS1对牙本质小管的封堵率为70.97%,阴性对照组为48.29%,两者之间及相比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DS1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但未产生刺激和致敏反应。DS1的LD50大于5 000 mg/kg,但呈现实际无毒的结果。结论 在本研究中,含有2%的SLS和2%的SrCl2 · 6H2O的脱敏糊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牙本质小管的封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