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可行性。方法42例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4~6mm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55枚,术后6个月进行修复并随访6~36个月。结果窦底平均提升高度(2.9±0.8)mm,有12个牙位发生窦黏膜穿孔,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上颌窦炎症状,6个月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有效骨结合,新生骨(2.1±O.9)mm。随访期内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存留率100%。结论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牙种植在短期效果良好,但临床选择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正常[牙合]、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对青少年生活质量影响的发生率,强度和程度。方法从某社区学生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正常铪、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的青少年(年龄12~14岁)各53名分成四组,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错[牙合]引起的口腔特定情况(condition—specificimpacts,CSIs)对日常行为影响的发生率、强度和程度,分别应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组CSIs发生率比较,Ⅱ类1分类和Ⅲ类错[牙合]的CSIs发生率大于Ⅰ类错[牙合]和正常咬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CSIs强度和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可以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上影响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正常[牙合]、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对青少年生活质量影响的发生率,强度和程度。方法从某社区学生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正常铪、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的青少年(年龄12~14岁)各53名分成四组,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错[牙合]引起的口腔特定情况(condition—specificimpacts,CSIs)对日常行为影响的发生率、强度和程度,分别应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组CSIs发生率比较,Ⅱ类1分类和Ⅲ类错[牙合]的CSIs发生率大于Ⅰ类错[牙合]和正常咬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CSIs强度和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可以从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上影响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消感预防牙周基础治疗后根面敏感的疗效。方法 对16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在基础治疗后用生理盐水将新消感调成糊剂进行根面抛光,并与丁硼抛光膏作比较,观察1 d后根面敏感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探针触压检查试验组80例,敏感6例,敏感发生率7.5%;对照组80例,敏感16例,敏感发生率20.0%。吹气检查试验组80例,敏感12例,敏感发生率15.0%;对照组80例,敏感24例,敏感发生率30.0%。结论 用新消感糊剂抛光根面,能有效降低牙周基础治疗后的根面敏感。  相似文献   
5.
周勇  张梅芳 《吉林医学》2015,(5):888-889
目的:探究咬合支撑区缺损对咬合平衡以及咀嚼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疼痛,面部肌肉痉挛,弹响,张口受限等)、牙周围组织较健康、牙齿无病理性脱落或松动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再选择咬合支撑区缺损的病患60例,其中单侧磨牙支撑区缺损有20例,单侧前磨牙支撑区缺损有20例,单侧磨牙及前磨牙支撑区共同缺损有20例,将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咬合分析、肌电分析以及咬肌横截面厚度分析。结果:试验组中,左侧大于右侧,前侧大于后侧。在肌电活动测试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左侧均大于右侧,并且试验组中组内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咬肌横截面厚度数据显示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左右两侧咬肌横截面厚度差异较小,将受试者进行男女分组,结果显示男女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平衡和咀嚼肌平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相关性很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下颌骨后牙区微螺钉种植体拟植入部位的骨皮质厚度,为临床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提供参考.方法 57例正畸成人患者,髙角组20例、均角组22例、低角组15例;拍摄头颅CBCT,在三维重建模型上测量上颌骨颊、腭侧及下颌骨颊侧骨皮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多数测量部位平均骨皮质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角组的平均骨皮质厚度最小,低角组的平均骨皮质厚度最大.结论 髙角患者在上颌后牙区植入微螺钉种植体需谨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烤瓷冠修复着色牙的美观效果.方法:运用视觉比色及临床数码拍照比色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23例着色牙患者进行烤瓷修复.结果:23例患者对烤瓷修复效果非常满意.结论:烤瓷冠修复着色牙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美观效果,而仿真比色是影响其修复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偏颌畸形(oral facial asymmetry)是以颜面不对称、咬合关系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咀嚼和发音等功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通过病例总结并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下颌骨性偏颌畸形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对一例下颌骨性偏颌畸形之形成机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患者下颌偏斜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面部基本对称,张闭口过程中下颌向左偏摆情况消失;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及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够大大改善骨性偏颌畸形患者的面貌、取得协调稳定的咬合关系,并有利于口颌系统平衡及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无牙颌患者经“All-on-4”种植即刻修复经3年追踪观察,评价该技术的中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完成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10例共40枚种植体.分别于即刻修复后6、12个月及随后每年复诊,修复后1年及3年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倾斜种植(20枚)与轴向种植(20枚)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变化;观测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结果 1、3年种植体存留率分别为100%(40/40)和97%(37/38),修复体存留率均为100%(10/10);1年和3年种植体周围边缘平均骨吸收量分别为(0.96±0.25)和(1.48±0.20) mm;修复后1、3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倾斜种植[(0.98±0.29)、(1.51±0.22) mm]与轴向种植[(0.95±0.23)、(1.47±0.21) m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 无牙颌患者“All-on-4”即刻修复中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倾斜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水平与轴向种植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纤维桩修复磨牙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磨牙残根残冠患者84例共120颗患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2组,A组42例患者共58颗患牙,置入石英纤维桩;B组42例患者共62颗患牙,采用玻璃纤维桩。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冠恢复牙冠外形。随访36个月,观察2组患牙的修复效果,并用SPSS13.0软件对2组修复体的成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 A组成功率96.6%,B组成功率为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桩折断发生,B组3颗患牙发生桩折断,2组桩折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英纤维桩与玻璃纤维桩对磨牙缺损均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