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中山市食管癌发病规律,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1970-2007年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食管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1970-2007年中山市食管癌男、女与总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2.4/10万、1.7/10万和6.8/10万,男性和总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虽然中山市女性食管癌发病率位于国内较低水平,但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全国水平,是城市男性发病的一倍,且有明显持续上升趋势,提示应加强男性食管癌的病因研究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中山市鼻咽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中山市鼻咽癌的发病危险因素,为深入开展鼻咽癌病因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的100例鼻咽癌新发病例,同时按1∶3匹配收集(同性别、年龄±5岁)300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与鼻咽癌发病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项暴露因素与鼻咽癌密切相关:鼻咽癌家族史、EB病毒感染、居所附近空气污染、职业接触有害物质、幼年时厨房与卧室分开、吸烟、饮茶,其OR值分别为:4.03、1.44、2.14、1.76、0.46、1.96、0.53.此外,经常锻炼、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农村地区居民患鼻咽癌新的保护因素 结论 中山市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除EB病毒感染、鼻咽癌家族史外,空气污染、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吸烟、饮酒等也会显著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而健康行为如长期锻炼、经常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饮茶等会降低鼻咽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鼻后孔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矿荣  郭媛卿 《广东医学》1996,17(11):746-747
  相似文献   
14.
梁智恒  岑慧珊  魏矿荣 《中国肿瘤》2016,25(10):758-762
[目的]探讨中山市1970~2012年宫体癌发病概况及规律,为中山市宫体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市1970~2012年宫体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粗发病率、标化率和年龄别发病率等指标。[结果]1970~2012年中山市共有宫体癌新发患者2102例,其粗发病率和世标率分别为8.28/10万和9.15/10万。1970~2012年宫体癌发病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年龄别发病从35~39岁左右开始迅速上升,50~55岁达高峰,其后迅速下降,宫体癌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结论]1970~2012年中山市宫体癌发病率位于国内外较高水平,且明显上升,提示中山市应加强宫体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2年中山市恶性肿瘤发病概况,为中山市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中山市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分析其发病数、粗率、中标率、世标率及构成比等指标.[结果]2012年中山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279例,其中男性2428例,女性1851例,男、女性世标率分别为261.85/10万和179.57/10万.男性发病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是肺、肝、鼻咽、食管、结肠癌,女性依次是乳腺、肺、宫体、结肠和脑及神经系统恶性肿瘤,鼻咽癌分别居中山市同期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顺位的第3位和第10位.男、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均从40~岁组开始迅速上升,但男、女性年龄别发病模式不同.[结论]2012年中山市恶性肿瘤发病总体居国内中等水平,鼻咽癌和女性宫体癌发病居国内较高水平,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6.
魏矿荣  梁智恒  岑惠珊 《中国肿瘤》2016,25(10):747-751
[目的]分析中山市1995~2009年主要癌症生存状况,为中山市癌症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人群肿瘤登记处登记的1995~2009年诊断的中山市户籍主要恶性肿瘤资料,并随访至2009年底后,统计分析其主要癌症不同时期净生存率.[结果] 1995~2009年诊断的中山市户籍16 649例主要癌症不同时段5年年龄标化净生存率明显不同,2005~2009年净生存率大于50%的癌症有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位于30%~50%之间的有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低于30%的有肝癌、成人白血病、胃癌和儿童白血病.2005~2009年中山市宫颈癌生存率略高于同期国内21个登记处平均水平,位于Concord-2项目参与国家和地区中高水平,肺癌和卵巢癌生存率低于同期国内21个登记处平均水平,位于项目参与国家和地区中低水平,其他癌症位于项目参与国内外地区较低水平.1995~2009年期间,除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生存率下降外,中山市不同癌症5年净生存率多数上升,但上升程度低于全国21个登记地区平均水平.[结论]除卵巢癌生存率位于Concord-2项目参与国家和地区中高水平外,2005~2009年中山市其他主要癌症净生存率位于项目参与国家和地区较低水平,且前列腺癌生存率下降,提示中山市应采取措施以提高其主要癌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是鼻咽黏膜被覆上皮(鳞状、柱状和移形上皮)和小涎腺发生的恶性肿瘤[1-2].有关全人群鼻咽癌病理方面,尤其是有关其流行趋势方面的研究甚少,现有人群中鼻咽癌病理类型构成的研究多是医院内鼻咽癌病理诊断构成[3-6].  相似文献   
18.
中山市2000年-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地域分布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山市2000-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地域分布概况,为中山市恶性肿瘤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市2000-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初率、中国和世界标化发病率、发病构成比、年龄别发病率、镇区发病顺位、病种发病镇区顺位等指标.结果:中山市2000-2004年期间男性恶性肿瘤世界标化发病率居前3位的镇区依次是黄圃镇、石岐区和小榄镇,后3位镇区依次是横栏、古镇和民众镇,最高的(250.26/105)是最低的(131.07/105)1.91倍,女性前3位镇区依次是石岐区、东区和南区,后3位镇区依次是坦州、神湾和横栏镇,最高的(177.79/105)是最低的(76.67/105)2.32倍.此外,不同镇区高发恶性肿瘤显著不同.结论:2000-2004年期间中山市恶性肿瘤发病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提示中山市不同地域恶性肿瘤危害程度不同,发病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2009年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宫体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2012全国肿瘤登记年报》收录的全国72个肿瘤登记地区2009年宫体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其发病和死亡数、构成比、顺位、粗率、标化率、0~74岁累积率和截缩率(35~64岁)等指标。[结果]2009年宫体癌发病数为2916例,发病粗率和世标率分别为6.90/10万和4.70/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世标率分别为5.53/10万和2.79/10万,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发病率前3位地区依次为广东中山市、江苏连云港市和北京市,其世标率分别为9.94/10万、8.99/10万和7.90/10万,均为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后3位依次为江苏盱眙县、山西阳城县和浙江海宁市,其世标率分别为0、0.43/10万和1.17/10万,均为农村地区。2009年宫体癌死亡病例数为642例,死亡粗率和世标率分别为1.52/10万和0.96/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世标率分别为0.98/10万和0.90/10万,城市死亡率略高于农村。死亡率前3位地区依次为江苏盱眙市、河南西平县和山东汶上县,其世标率分别为5.28/10万、3.70/10万和3.63/10万,均为农村地区。宫体癌年龄别发病和死亡趋势不同,发病高峰年龄为55~59岁年龄组,而死亡高峰年龄为80~84岁年龄组。[结论]2009年宫体癌发病居国内较高水平,尤其是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死亡率较高,应加强宫体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山市居民30年全死因状况及其死亡规律,为卫生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30年中山市居民全死因总死亡率、死亡趋势、构成比、期望寿命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①全死因总死亡率无明显下降趋势;②30年期间死因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一直是四大主要死因;③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组段主要死因不同;④居民期望寿命无明显上升趋势,且明显低于同期国内外发达地区水平. 结论①市卫生工作应进一步加强与改善;②应根据死亡谱、具体病种死亡率升降趋势、不同年龄组段死亡特征来确定市卫生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