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基础疾病和相关因素 .[方法 ]对近 6年来因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 0~ 14岁患儿共 116例的病历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有 81 0 %的患儿存在着基础疾病 ,其中前 4位基础疾病依次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副鼻窦炎 .[结论 ]大多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着基础疾病 ,应将前 4种基础疾病作为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对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做必要的辅助检查 .  相似文献   
32.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十分少见,一般发生于四肢,罕见于颌骨。我们于2005年发现1例下颌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3~6岁睡眠障碍儿童的气质特点,探讨提高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应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睡眠中心临床问卷的中国修订版和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对延边地区725名3~6岁城乡儿童的睡眠状况和气质特点进行调查。结果:E型、I-E型、I-D型、S型及D型儿童中,存在睡眠障碍者分别占20.1%、30.6%、44.3%、44.2%和43.2%;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儿童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心境、持久性及注意分散度等6个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注意分散度与睡眠时间呈明显相关(P<0.05);不同气质类型儿童之间的睡眠时间、入睡难易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边地区3~6岁睡眠障碍儿童的气质类型多为I-D型、D型及S型;家长和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的气质特点,因人施教,切实提高儿童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睡眠状况,探讨提高儿童睡眠质量的措施。 方法延边大学医院儿科于2005 10,应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睡眠中心临床问卷的中国修订版,对贫困县(吉林省汪清县城区)750名2~6岁儿童的睡眠时间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儿童全天睡眠时间均值为(1088±100)h,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各年龄组睡眠时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抚养人睡眠习惯、母亲学历、儿童性格倔强、患鼻炎和有出生窒息史等是睡眠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贫困县2~6岁儿童全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上海地区和国外儿童,但与北京地区、延吉市儿童相似;做好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及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高母亲的睡眠质量,尽力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睡眠环境,才能有效地保障他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小学生睡眠状况,探讨提高农村儿童睡眠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于2005-10在吉林省的国家级贫困县应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睡眠中心临床问卷的中国修订版(内容涉及儿童个人情况、睡眠状况、家庭居住环境,父母睡眠状况、吸烟状况,以及父母职业及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采用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750名小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分析近1年内儿童在未患重大疾病时的睡眠状况,包括全天睡眠时间分布状况、睡眠障碍发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中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将每周出现1~3次单一或几种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定为存在睡眠问题。结果: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91份,回收率为92.1%。6岁和13岁组人数较少予以去除,实际纳入分析者669名。其中男生300名,女生369名;汉族361名,朝鲜族288名,其他民族20名;7岁组96名,8岁组93名,9岁组94名,10岁组122名,11岁组128名,12岁组136名。①贫困县小学生全天睡眠时间均值为(9.62±1.12)h,汉族小学生全天平均睡眠时间比朝鲜族学生长[(9.75±1.23),(9.48±0.90)h,P<0.01]。各年龄组学生全天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9,P>0.05)。②睡眠障碍总时点发病率为27.40%。低年级组小学生(一~四年级)睡眠障碍发病率高于高年级组(五~六年级)(31.80%,24.15%,P<0.05),男生睡眠障碍发病率高于女生(35.35%,20.95%,P<0.01)。③睡眠障碍症状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睡眠不安(8.4%),睡眠姿势异常(8.3%)、张口呼吸(6.1%),梦呓(5.2%);打鼾(4.3%)。④调查结果经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抚养人睡眠习惯、儿童睡眠姿势异常、母亲管教孩子态度和父亲学历等是影响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孩子患呼吸系统疾病、父母教育孩子方法、母亲有无睡眠障碍、父母之间关系、儿童体弱多病等是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贫困地区儿童睡眠障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孩子的抚养人应改掉不良的睡眠习惯,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睡眠环境;增强儿童身体素质,积极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应作为近期降低贫困县小学生睡眠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