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4岁。腰骶部胀痛不适2年、加重,伴下腹包块进行性增大、坠胀、尿频6个月余,于2008年6月14日入院。发病3个月后出现月经不调,无畏寒发热、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异常。实验室检查:RBC3.1×10^12/L,Hb 95g/L,血沉28mm/1h;AFP、CEA、CA125、CA199均正常;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P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怀疑为PC者行MR平扫加动态增强、DWI检查,分析各项MRI图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测量ADC值,根据MR平扫、DWI、平扫加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分别作出诊断并与临床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平扫、DWI、平扫加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对PC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1%、84.6%、88.5%、92.3%,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5%、70.8%、75.0%、87.5%.单纯平扫与平扫加动态增强、三者联合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DWI与平扫加动态增强、三者联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在MR动态增强及DWI上有特征性表现,MR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及DWI有利于提高P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3.
<正>近年来胰腺恶性肿瘤(pancreatic malignant tumor,PMT)在青年人中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往往容易误诊[1-2]。笔者收集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青年PMT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和临床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4月—2015年3月浙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64层下肢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病变而行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80 kV,对比剂用量60 mL,并追加生理盐30 mL;对照组120 kV,对比剂用量90 mL。2组均用350 mg 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以4.5 mL/s流率注射,其余扫描条件相同。分析比较2组图像主观评分、动脉CT值、噪声、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动脉CT值、噪声、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TDIvol、DLP、E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辐射剂量降低63.24%,碘摄入量减少33.33%。结论:64层CT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行下肢CTA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凹陷型锁骨菱形窝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对8例(9处)锁骨菱形窝行CT检查,其中1例合并MRI检查;8例均为男性,年龄17~70岁,平均42.5岁。CT均行MPR重建,分别测量病变与锁骨内侧端的距离、病灶大小,同时对缺损区部位、形态、边缘评估。结果:所有骨质缺损区距锁骨内侧端2 cm内,平均1.3 cm;病灶大小1.05~3.45 cm,平均2.18 cm。8例9处均位于锁骨内侧端后、下缘,右侧5处、左侧4处,其中1例双侧。骨质缺损区内侧端的形态:7处呈"鱼钩征"改变,2处骨质缺损区较小,未出现"鱼钩征"改变。9处后缘皮质线均局限有缺如,近髓腔均有完整硬化边;7处见缺损区较规则条状软组织伸入,2处骨质缺损区较小,未明确显示条状软组织伸入。结论:凹陷型锁骨菱形窝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该变异的正确诊断及鉴别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6.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SAE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SAE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非特异性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临床上可表现为渐进性智能障碍,78例中痴呆患者仅8例,表明痴呆并非诊断SAE的必备条件。本病还常伴有脑卒中样表现。CT表现根据Goto等分型分为Ⅰ型43例,Ⅱ型25例,Ⅲ型10例。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和CT对SAE能明确诊断,特别能早期发现,对本病的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正>消化道及腹腔大出血是胰腺炎比较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其中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是导致大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病例,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
MS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S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MSCT资料,主要对原发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所有病例MSCT均见肿块,平扫为等或混杂密度,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并向邻近组织侵犯,颈部常可见肿大淋巴结。结论:甲状腺癌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准确判断甲状腺癌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
MSCT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HIE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中,CT未见异常6例,异常者72例,其中轻度32例;中度29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重度11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同时伴有脑室内出血2例,并脑内血肿1例。结论MS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病变程度和预后评估有重大价值,并具有检查快捷、诊断准确和辐射剂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的CT颅内阳性并发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急性颅内损伤的临床危险因素及CT检查的适应症。方法 对23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脑CT表现与临床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以临床特征作为自变量,CT显示的急性颅脑损伤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所有颅内损伤相关性较强的临床危险因素依次为神经查体阳性(OR=3.05)、危险的外伤机制(OR=2.37)。对严重的颅内损伤,相关性较强的临床因素依次为意识丧失(OR=4.13)、颅骨骨折征象(OR=3.85)。结论 根据急性颅脑损伤出现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初步确定CT检查的适应症,并预测急性颅内损伤的发生及损伤程度,在及时对危重病人进行检查的同时可减少不必要的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