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distribution of rDNA was visualized in interphase nuclei of tumor promoter treated human lymphocyt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ltogen Phytoheamagglutinin (PHA) effects by using an in situ hybridization fluorescent metho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biotinylated rDNA as the probe and FITC-avidin as detection system. Silver (Ag) staining was used to visualize nucleoli. In the interphase nuclei of most of the nonstimulated control lymphocytes, only one small Ag-stained nucleolus could be seen.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n, however, revealed one to several agglomerations of rDNA fluorescent spots. With tumor promoting herb extract WCE (40 μg/ml) or TPA (60 ng/ ml) treatment, the Interphase nucleoli increased slightly in number with the morphology alteration into larger, reticular or compact granular types. Ag-stained particles also increased in number. The number of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n rDNA fluorescent spots and dots increased markedly and largereticulate formations of numerous rDNA spots were seen. This  相似文献   
52.
目的 FHIT基因是食管鳞癌候选肿瘤抑制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FHIT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变化。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了65例食管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FHIT蛋白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食管癌和癌旁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食管癌中FHIT癌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基因改变的变化并非一致。一部分食管癌FHIT基因表达降调则可能要归因于表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53.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应用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汉清  贺舜  吴玉鹏  王小春  韩亚玲  徐昕  蔡岩  王贵齐  王明荣 《癌症》2008,27(11):1137-1143
背景与目的:染色体畸变检测已被用作一些癌症的诊断指标,但食管癌迄今尚无染色体水平的标志.本研究旨在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及其癌前病变部分染色体畸变情况,探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aitu hybridization,M-FISH)辅助ESCC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风险预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文献报道最常发生改变的3、8、10、12、17和20号染色体,用其特异性着丝粒探针,采用M-FISH对来自113个病例的124份食管病变组织间期细胞核进行分析,统计各染色体的畸变情况.并分析其与ESCC染色体增加(增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3、8、10、12、17和20号染色体在ESCC中增益畸变率分别为80.9%(93/1 15)、81.0%(94/116)、70.5%(79/112)、75.9%(85/112)、68.7%(79/115)和82.8%(48/58),与各项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6个染色体在ESCC癌前病变中的增益畸变率分别为62.5%(5/8)、75.0%(6/8)、62.5%(5/8)、87.5%(7/8)、87.5%(7/8)和100%(3/3);在早期ESCC的增益畸变率分别为80.0%(12/15)、93.8%(15/16)、71.4%(10/14)、64.3%(9/14)、75.0%(12/16)和63.6%(7/11).结论:3、8、10、12、17及20号染色体在ESCC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均存在较高的染色体数目畸变率:M-FISH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ESCC,并可能作为ESCC癌变风险预警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4.
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的建立及其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以中国男性食管鳞癌为来源,建立一个可良好传代的细胞系,从而提价七个有用的体外模式用于食管癌的研究。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以新鲜的食管癌组织细胞系EC9706,做了初步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并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方法进行细胞遗传学的检测。结果 食管癌细胞系EC9706生长曲线显示其生长良好,易于培养。传代时间为26h,平皿集落形成率为91.9%,且能够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经异种接种到裸鼠中均形成移植性肿瘤,肿瘤的病理诊断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得出染色体1p1,q2-4,2p1,5p,7p14,7q21,11q1,11q2,20q扩增,其中5p表现出高水平的扩增。而染色体2p2,2q2,3p,4,9p,14,18,Xq缺失。结论 建立的细胞系EC9706可用于研究食管癌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