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Bad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前列腺癌和癌旁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BPH)各48例及21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rostat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s, PIN),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Bad蛋白在前列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SA值,分析Bad蛋白与前列腺癌、PSA值的相关性。结果 Bad蛋白在前列腺癌和PIN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66.7%,高于癌旁BPH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ad蛋白在前列腺癌和BPH间质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1%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d蛋白在Gleason评分≤7和7的前列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6.7%和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值与Ba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Bad蛋白高表达,并与Gleason评分有关,提示Bad蛋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和Ki-67/Caspase-3鸡尾酒抗体在前列腺腺癌(PAC)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PAC、30例BPH标本,按常规方法石蜡包埋,连续切片,AR采用二步法、Ki-67/Caspase-3鸡尾酒抗体采用双染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 AR在PAC、BPH中的阳性率依次为72.5%和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Gleason分级PAC组织中无差异,但其表达程度随着组织学分化的降低呈增强趋势.Ki-67阳性率在PAC组织中明显高于BPH组织(P<0.01),Caspase-3在BPH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PAC组织(P<0.05),但两者在不同Gleason分级PAC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在AR阳性组前列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AR阴性组(P<0.05).结论 雄激素有刺激PAC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AR阳性表达强度与PAC分级有关,对判断PAC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3.
延边地区1517例胃癌的人群分布与地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延边地区1963—1987年间,病理诊断胃癌1517例,多发年龄组为40—69岁组,平均年龄53.23,男性55.17,女性50.91,男女之比为2.56:1。本地区朝、汉两民族人口比例为40.32:57.4,而朝鲜族胃癌有905例、汉族有595例,朝鲜族胃癌多于汉族。延吉市、龙井县胃癌较多,朝鲜族聚居的地方,敦化县、汪清县胃癌较少,是汉族相对较多的地区。各型胃癌中低分化癌最多。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6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组织学类型中乳头状癌最多70%,其次是滤泡性癌21%,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各占4%和3%。乳头状癌的比例从70年代的58%上升到2000年代的85%。甲状腺癌的发病平均年龄为43岁,发病高峰在41~50岁年龄组;甲状腺癌女性多于男性(5∶1);朝鲜族占44%,汉族占56%。结论延边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组织学类型中乳头状癌的比例逐年增高,甲状腺癌的发病在朝、汉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显微镜下2例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子宫内膜样腺体ER、PR均阳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良性,但具有交界性、恶性潜能,约有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癌前期病变,是类似于由良性至恶性上皮渐进性移行的过渡形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肿瘤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取材时应多注意,尽量减少漏诊的可能。  相似文献   
76.
正患者男性,68岁,因剑突下阵发性疼痛1个月余,伴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结果示胃窦部慢性胃炎,伴有糜烂,贲门-胃底黏膜下隆起;腹部CT示胃底小弯侧旁异常密度影,大小4.3 cm×4.2 cm,待除外胃肠道间质瘤,其周围多个淋巴结略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略高,其余无异常。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周围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病理检查眼观:全胃切除标本,胃底小弯侧见一大小5.5 cm×5.5 cm×6.5 cm肿物,向浆膜侧  相似文献   
77.
TFF2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体部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2(TFF2)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胃体腺黏膜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有H pylori感染的胃手术切除标本29例(92个蜡块),其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例,胃癌2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FF2的分布和表达.结果:在H pylori感染胃黏膜中,TFF2主要在胃体腺的颈黏液细胞和假幽门腺化生细胞中表达;在正常黏膜中TFF2主要分布在胃固有腺的上1/3-2/3;在轻度萎缩黏膜中,腺底部仅见少量阳性细胞,随着萎缩程度的加重,在腺底部出现的阳性细胞增多;在轻、中度萎缩黏膜中其强阳性率分别为18.0%和42.9%,而在重度萎缩中达90.5%.在轻、中度和重度萎缩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 pylori感染增加在腺底部的TFF2表达,并与黏膜的萎缩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8.
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PCNA和Ki-67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PCNA和Ki-67抗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58例(乙肝肝硬化24例、丙肝肝硬化22例、慢性肝炎12例)肝脏标本,做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利用天狼红染色切片检测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的面密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肝组织中PCNA和Ki-67抗原的表达,并检测阳性细胞的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结果:肝硬化胶原纤维的面密度百分比与慢性肝炎比较(12.2%±3.1%vs1.40%±1.0%,P<0.001)明显增高,乙型与丙型肝炎肝硬化胶原纤维的面密度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比较PCNA和Ki-67LI(34.67%±8.6%vs10.38%±3.76%,2.81%±0.51%vs1.69%±1.03%,均P<0.001)明显增高;丙肝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比较PCNA和Ki-67LI(13.12%±1.42%vs6.32%±2.18%,2.48%±0.54%vs0.95%±0.77%,均P<0.001)均明显增高;肝硬化胶原纤维的面密度与PCNA和Ki-6LI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硬化组织中肝细胞增殖指数比慢性肝炎低,但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细胞增殖指数比乙型肝炎肝硬化高;PCNA和Ki-67LI与肝硬化胶原纤维面密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生活质量与AST和PLT比率(APRI)、肝硬度(LSM)值、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伴有肝纤维化的患者95例,全部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6周、52周和78周时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定LSM值,并检测血清APRI,其中31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78周时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与APRI、LSM值和病理组织学的关系。计量资料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后全部患者生活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健康状况、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状况不同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5.084、8.699、12.293、22.874、12.079、10.403,P值均<0.05)。全部患者的APRI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0.030,P<0.01),全部患者的LSM值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5.744,P<0.01),APRI和LSM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肝穿刺活检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组织学炎症好转共22例,纤维化好转共15例,其中炎症好转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提高有14例,纤维化好转的同时生活质量也提高有8例。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APRI和LSM值下降可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好转,组织学炎症和纤维化好转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好转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正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ur,MPNST)起源于外周神经[1],又称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spindle cell malignancy)、神经源性肉瘤(neurogenic sarcoma)、神经纤维肉瘤(neurofibrosarcoma)[2-3]。本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001%的[4],常发生于四肢躯干,发生于鼻腔的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