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癌的介入性热化疗:最佳灌注温度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观察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价热灌注的适宜温度。临床上选取肝癌 35例 ,采用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将 80cm 5F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 ,先灌注 6 0~ 6 5°C ,导管流出温度 (4 7.5 5± 0 .4 4 )°C ,化疗药液。再用 6 0~ 6 5°C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定期随访 ,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猪肝动脉热灌注显示 ,出导管温度 >5 0°C热灌注导致肝功能明显受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 ;其中 6 0°C组 ,热灌注区见大片状热凝固坏死 ,5 5°C组热灌注区可见点灶、斑片状的热凝固坏死。≤ 5 0°C对肝功能和机体影响不明显 ,热灌注区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以 (4 7.5 5± 0 .4 4 )°C进行介入性热化疗治疗肝癌 ,近期随访肿瘤的生长率为 - (0 .35± 0 .32 ) ,有效率 (PR +CR)为 79.2 % ;0 .5、1和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35例 )、80 % (2 8例 )和 6 0 % (2 1例 )。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的常规介入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估经肝动脉导管内注射明胶海绵浆—化疗药物碘油乳剂(复合型栓塞剂)治疗肝癌合并高流量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ing,AVS)的疗效。[方法]共有98例合并高流量AVS肝癌患者施行瘘口封堵术。按照患者意愿进行分组,治疗组(n=36)采用复合型栓塞剂封堵瘘口,再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照组(n=62例)采用单纯明胶海绵颗粒封堵瘘口,再酌情行TACE术。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瘘口完全闭塞率、再通率、近期疗效以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AVS完全闭塞率分别为100%、80%,瘘口再通率为10%、60%,肿瘤近期疗效80%、50%,6、12、24个月生存率90%、75%、30%和80%、50%、1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未发生严重感染、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肺梗死、手术相关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明胶海绵相比,采用明胶海绵浆—化疗药物碘油乳剂封堵肝癌AVS不仅简便易行,且疗效更确切,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估动脉内持续灌注L-OHP FUDR/CF,并腹部容式射频加热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18例中晚期大肠癌病人,除2例因高龄拒绝手术治疗外,其他16例均为瘤体不可切除或术后局部复发或伴有他处转移。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管,将导管选择插至肿瘤的供养动脉。将导管盘曲在腹股沟区域,并用3M敷贴和弹力胶布外固定,留置导管,行容式射频热疗1次。热疗后,连接微量泵,行动脉内持续灌注化疗,化疗方案:L-OHP 150mg/m^2,动脉内持续6h,d1~2;FUDR 0.5/m^2,动脉内持续18h,d1~3;CF200mg/m^2,i.v.,d1~3。热疗间隔72h重复进行,每个疗程配合4次热疗。两个疗程间隔4~6wk左右。动脉内持续灌注化疗期间,定期复查周围血象和肝肾功能,观察临床不良反应;完成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的评估。结果 18例大肠癌病人,接受2个疗程10例,3个疗程4例,4个疗程2例,5个疗程2例,平均2.8个疗程。CR0例,PR14例,SD3例,PD1例,有效率为77.8%。胃纳下降,腹泻、口腔黏膜溃疡、以及白细胞Ⅰ~Ⅱ度下降等是动脉内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18例病人,无明显热疗不良反应。结论 动脉内持续灌注L-OHP FUDR/CF,并容式射频热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病人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 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肺动脉埋植化疗泵(PA-PCS)行化疗治疗双肺多发转移瘤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埋泵技术进行探讨。方法 15例双肺多发转移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肺转移13例,颌下腺腺癌和口底鳞癌肺转移各1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行PA-PCS,将导管头端留置于肺总动脉分叉处。术后采用FPA方案[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多柔比星(ADM)]、FPM方案[5-Fu+DDP+丝裂霉素(MMC)]、GP方案[吉西他滨(GEMZ)+DDP],每4~6周重复。结果 15例中,PA-PCS成功14例,成功率为93.3 %,失败1例,造影证实为锁骨下静脉闭塞。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4例,左侧1例。患者共接受2~7个疗程化疗,平均5个疗程。随访2~43个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无变化(SD)8例,恶化(PD)2例,近期有效率28.6 %(4/14)。并发症主要为创口长期不愈合1例。结论 PA-PCS行化疗对肺多发转移瘤疗效肯定,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经动脉导管灌注高温生理盐水肝段热凝固的效果。方法 实验猪12头,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实验组选用球囊导管阻断肝段动脉血流进行热灌注,对照组高热灌注时不阻断肝动脉血流。根据热灌注的温度每组再随机均等分为45℃、50℃、55℃(导管流出温度)3个亚组,每亚组各2头。热灌注14d,将实验猪全部处死,取出肝脏进行病检。结果 热灌注后2wk,12头实验猪均存活,处死实验猪,取出肝脏,实验组共取得四个热凝固灶,50℃、55℃亚组各两个。病灶局限于目标肝段,呈契形,尖端指向肝门,基底远高肝门,与邻近肝段分界清楚,由内向外见三层结构,分别为凝固坏死区、炎性反应区和纤维化区。对照组和试验组45℃亚组肝脏未见典型热凝固坏死。结论 经球囊导管阻断肝动脉血流,高温灌注高于50℃生理盐水,并维持10min,可使目标肝段发生彻底凝固性坏死。  相似文献   
46.
TACE并射频容性加热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TACE合并射频容性加热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分为TACE合并射频容性加热组(治疗组,25例)和常规灌注化疗栓塞(TACE)组(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后肿瘤生长率治疗组为-0.41±0.25,对照组为-0.18±0.28;AFP下降治疗组为15例(88.0%),对照组为11例(5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近期有效率治疗组为68.0%;对照组为53.3%.治疗组中热疗3例局部出现皮下脂肪结节,1例出现约0.5cm大小的水泡.毒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ACE合并射频容性加热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临床疗效,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7.
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临床难治性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方法]14例难治性恶性肿瘤15个病灶,瘤体直径5.0cm~10.0cm,平均7.0cm.根据粒子植入术前14d内CT图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植入125I粒子.植入后即刻及术后1~8个月CT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14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11例粒子分布满意,3例粒子分布欠均匀,2例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对肿瘤冷区进行粒子补充,另1例患者拒绝再次植入术.单个瘤体内植入粒子数为9~85粒(平均47粒).14例患者15个病灶,完全缓解(CR)2个;部分缓解(PR)12个;无变化(SD)0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93.3%(14/15).除1例阴道癌术后盆腔转移患者粒子植入术后联合静脉化疗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其余13例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常规放化疗无效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 评估TACE联合瑞戈非尼二线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患者均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一线靶向治疗,因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索拉非尼,口服瑞戈非尼二线序贯治疗。按m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并观察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OS),服药期间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随访至2021年6月,60例患者中,存活38例,死亡12例,失访10例,客观有效率(ORR)为3.3%,疾病控制率(DCR)为56.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3.5个月(95%CI:2.9~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3个月(95%CI:9.8~12.8个月),1年生存率为76%。TACE联合瑞戈非尼的不良反应有手足皮肤反应35例(58.3%),口腔黏膜炎18例(30%),疲乏16例(26.7%),腹泻22例(36.7%),高血压7例(11.7%),肝功能异常28例(46.7%),蛋白尿4例(6.7%),血小板减少27例(45%),中性粒细胞减少16例(26.7%),贫血32例(53.3%)等。结论 TACE联合瑞戈非尼二线序贯治疗中晚期HCC安全有效,对于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或无法耐受患者,联合序贯治疗可改善疾病进展时间和OS,且不良反应1~2级多见,绝大部分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骨转移瘤患者54例分为两组,其中行125I粒子植入的30例患者为治疗组,植入粒子总数1 581粒,平均每例植入(52±6)粒,另24例患者行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疼痛治疗有效率(NRS评分)、功能状态改善有效率(KPS评分)、以及病灶治疗疗效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的功能状态改善率为60%,高于对照组的29.2%;治疗组的镇痛显效率为36.2%,高于对照组的4.2%;病灶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植入能有效缓解骨转移瘤引起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0.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确定以及N分期仍以临床触诊为诊断标准,通过分析超声和CT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其对鼻咽癌N分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