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EphB4和Ephrin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7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和64.9%;EphB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Eph-rinB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EphB4和Ephrin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蛋白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客观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42.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PR和EphA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ER、PR和EphA2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和EphA2在52例乳腺癌的表达情况。结果ER、PR和EphA2的表达均与疗效相关;新辅助化疗后EphA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ER、PR的阳性表达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显著降低EphA2的阳性表达,而对ER、PR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ER、PR和EphA2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和EphA2在52例乳腺癌的表达情况。[结果]ER、PR和EphA2的表达均与疗效相关。新辅助化疗后EphA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P〈0.05),ER、PR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疗效与ER、PR、EphA2表达水平有关。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EphA2的阳性表达,而对ER、PR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4.
霍晓霞  张晓岚  赵玉斌  田慧 《临床荟萃》2010,25(23):2063-2064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与空肠移行部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可来自小肠、大肠及直肠。下消化道出血患病率虽不及上消化道出血高,但临床亦常发生,且出血部位不易明确,给治疗带来不便。近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广泛应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急性大出血病死率有所下降。现将21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赵玉斌  张雪  徐翠 《云南医药》2024,(1):112-113
<正>伴随生育政策放开和剖宫产率上升,有超过两次剖宫产手术史的患者逐年增多,并且随着无痛人流的广泛开展,剖宫产术前有多次人流史的产妇也大量增加,研究表明患者年龄≥35岁、多次妊娠及分娩、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1]。笔者为1例剖宫产合并胎盘植入膀胱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术前MDT会诊提供重要建议,术中失血约4000mL,在各个学科医师的共同努力下,产妇及新生儿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47.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除病因治疗外,维持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858年Busch首次报道肠内营养.目前肠内营养被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据报道,机体禁食1周以上即可发生肠黏膜萎缩和屏障功能受损,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道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等非常重要[1].目前空肠营养管置管国内报道有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方法,手术方法即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及术中行空肠造口术;非手术方法包括常规法、X线透视法、超声引导和内镜引导法.现将空肠营养管置管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8.
49.
ER、PR和EphA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EphA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0例乳腺癌患者ER、PR和EphA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Eph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58.4%和72.3%。(2)ER、PR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3)EphA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4)EphA2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ER/PR阴性组明显高于乳腺癌ER/PR阳性组(P〈0.05)。结论ER、PR和EphA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ER、PR和EphA2有助于客观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双阳宣痹汤治疗脾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抗心绞痛及改善心脏供血供氧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双阳宣痹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疗效、硝酸甘油停减量,比较2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凝四项、血脂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和硝酸甘油停减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hsCRP、FIB、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PT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双阳宣痹汤治疗脾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硝酸甘油停减量,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凝状态,调节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