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06篇
  免费   1876篇
  国内免费   1080篇
耳鼻咽喉   227篇
儿科学   365篇
妇产科学   241篇
基础医学   1243篇
口腔科学   367篇
临床医学   4599篇
内科学   2521篇
皮肤病学   237篇
神经病学   445篇
特种医学   10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篇
外科学   2514篇
综合类   9081篇
预防医学   4062篇
眼科学   324篇
药学   3469篇
  26篇
中国医学   3267篇
肿瘤学   991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553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586篇
  2019年   642篇
  2018年   766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1689篇
  2013年   1213篇
  2012年   1445篇
  2011年   1604篇
  2010年   1480篇
  2009年   1471篇
  2008年   1315篇
  2007年   1523篇
  2006年   1411篇
  2005年   1451篇
  2004年   1266篇
  2003年   1208篇
  2002年   910篇
  2001年   931篇
  2000年   1090篇
  1999年   1096篇
  1998年   1047篇
  1997年   996篇
  1996年   933篇
  1995年   768篇
  1994年   727篇
  1993年   585篇
  1992年   589篇
  1991年   486篇
  1990年   468篇
  1989年   384篇
  1988年   249篇
  1987年   210篇
  1986年   165篇
  1985年   172篇
  1984年   145篇
  1983年   119篇
  1982年   90篇
  1981年   84篇
  1980年   66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23篇
  1964年   22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51.
52.
目的观察并比较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及GABAb受体激动剂氯苯氨丁酸在大鼠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分侧脑室、室旁核和海马三组 ,每组又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蝇蕈醇组及氯苯氨丁酸组 ,分别经侧脑室、海马和室旁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药物 ( 1× 1 0 - 3 mol·L- 1,1 μl) ,在大鼠甩尾测痛模型上”测定大鼠的痛阈。结果微量注射蝇蕈醇和氯苯氨丁酸在不同脑区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的痛阈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P <0 .0 5或P <0 .0 1或P <0 .0 0 1 ) ,虽然蝇蕈醇与氯苯氨丁酸在侧脑室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氯苯氨丁酸在海马的镇痛作用明显强于蝇蕈醇(P <0 .0 0 1 )。比较药物在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发现 ,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区别 ,但均强于侧脑室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最强 ,其次为海马、侧脑室。结论经侧脑室、海马或室旁核微量注射蝇蕈醇或氯苯氨丁酸均能降低大鼠对痛的感受性。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可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镇痛作用较明显 ,其次为海马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低分子量梳状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方法及结构,性能。首先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并进一步合成了分子量一万左右的梳状聚合物电解质,结果表明:反应严格按照反应方程进行,精制产物是非晶的梳状聚合物,本聚合物体系均存在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一个在100℃左右,归属为梳状聚合物主链的玻璃化转变,另一个在-20摄氏度以下,归属于侧链玻璃化转变,在室温下侧链可以运动,有利于电活性物质的迁移和扩散,并用超微电极研究了该电解质的行为。  相似文献   
54.
四川龙胆系龙胆科龙胆属植物 ,生于山野坡林下及水湿地带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一年生草本植物 ,高 2 .5 8m;茎直立 ,黄绿色 ;叶稍带肉质 ,稍尖 ,两面有光泽 ;根部有很多分枝[1,2 ] 。龙胆科植物在《神农本草经》中作为中品收载[3 ] ,具有泻胆肝火 ,清热燥湿的功效。用于骨间寒热 ,湿热黄疸 ,寒湿脚气 ,咽喉痛 ,目赤 ,口苦 ,阴部湿痒等证 [4]。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自 1 91 3年 Ashahina等从该属植物的根部分离得到苦味成分龙胆苦碱( gentiopicrin)以来[5] ,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已有大量研究报道 ,主要含生物碱 ,黄酮类 ,酚类 ,…  相似文献   
55.
作者认为恶性肿瘤引起的瘙痒有二种特点:(1)患者难以忍受;(2)抗组织胺药物无效。  相似文献   
56.
在进行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现况研究时,常发现一些个体仅抗-HBs阳性,而 HBV 感染的其他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即所谓单项抗-HBs 阳性者。据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不同人群单项抗-HBs 阳性率为0~12%。此问题曾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为规范化种植盐生肉苁蓉药材的质量研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方法 选择 RP-HPLC 建立盐生肉苁蓉补肾助阳功能特征成分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栽培品与野生品、不同生长期、不同药用部位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分析了相似度。 结果 种植基地药材的指纹图谱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其化学组成相似,相对比例也基本稳定。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药材的指纹图谱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特征峰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利用 RP-HPLC 指纹图谱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盐生肉苁蓉补肾助阳功能整体特征成分的内在质量,方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8.
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病理性瘢痕一直是整形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难题,是真皮组织过度增生及细胞基质成分大量沉积的结果,表现为高出皮肤表面并影响外观与功能的异常增生,也称为异常瘢痕。临床上分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及瘢痕疙瘩(keloid,K),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现从基因治疗的角度出发。探讨病理性瘢痕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相似文献   
59.
2004年9月19日,永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罗垟村高死亡率”进行现场勘查、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现住人员健康体检等工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