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2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粒子临床治疗肿瘤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早期放射性粒子释放高能射线,防护、操作难以进行,发展非常缓慢,80年代起,新的低能核素研制成功,B超、CT、三维治疗计划的应用,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发展很快[1]。我们肿瘤中心于2001年12月完成国内首例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至2004年11月,已完成216例粒子植入。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痛苦小,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亦起重要作用,正确合理的护理是放射性粒子植入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001年12月-2004年11月,近距离治疗216例中、晚期癌症患者,男1…  相似文献   
32.
经会阴超声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125Ⅰ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5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进行饮食及会阴护理.结果 45例手术顺利,无1例发生粒子移位,住院3~5 d顺利出院.随访3~24个月无1例复发和转移.结论 系统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3.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7年9月,对16例肺癌(12例肺转移癌,4例肺癌术后复发)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麻醉。术前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既往放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10Gy,未行放疗为140~160Gy。计划靶体积包括临床靶体积加1cm外周。每颗粒子活度为0.40~0.70mCi。中位植入粒子38颗(15~14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3例术后1周加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45~50Gy。结果中位随访14个月(6~47个月)。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8%(15/16)和93.8%(15/16)。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6~24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10/16)和37.5%(6/16)。6例死于全身转移,3例死于恶液质和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植入治疗复发或转移性肺癌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粒子治疗后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勾画模型,用于勾画头颈部危及器官(OARs),并与基于图谱方法的Smart segmentation勾画软件进行比较。方法 自动勾画模型由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分类模型和勾画模型组成。分类模型将CT图像从头脚方向分为6个分类,将每个OARs对应分类的CT图像输入勾画模型进行分割勾画。自动勾画模型使用150例病例训练模型,Smart segmentation使用相同的150例病例组成图谱库,两者同时对20例测试集进行勾画。使用相似度系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评估2种方法勾画准确性,同时记录两种方法勾画花费时间。根据数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分别使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自动勾画模型的DSC和HD结果如下:脑干为0.88和4.41 mm、左眼球为0.89和2.00 mm、右眼球为0.89和2.12 mm、左视神经为0.70和3.00 mm、右视神经为0.80和2.24 mm、左颞叶为0.81和7.98 mm、右颞叶为0.84和8.82 mm、下颌骨为0.89和5.57 mm、左腮腺为0.70和11.92 mm和右腮腺为0.77和11.27 mm。除腮腺外,自动勾画模型勾画结果均优于Smart segmentatio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7.915,Z=-1.352~-3.921,P<0.05)。同时,自动勾画模型速度比Smart segmentation提高了51.28%。结论 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自动勾画头颈部OARs的模型,得到较准确结果,勾画精度和速度均优于Smart segmentation软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5'侧翼非编码区G532T突变同编码区M235T多态性之间在X射线工作者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137例X射线工作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14例对照AGT基因-532位及M235T两个不同位点基因多态性,通过家族史分析了家族遗传易感性同两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组AGT基因M235T多态性MM,MT,TT3种基因型频率为0.05,0.18,0.77,无家族史的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8,0.35,0.57(P=0.031),T等位基因频率病例和对照分别为0.86,0.74(P=0.009),G532T CC,CT,TT3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两位点联合分析表明:具有-532位T等位基因的个体,M235T多态性同高血压病密切相关,有无职业紧张,辐射剂量大小不同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及对照组中不同。结论:5'端C532T突变及编码区M235T多态性可能共同参与了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的发病过程,职业因素可能加重了遗传基因型对高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103 Pd支架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1 0 3Pd支架在冠状动脉组织中径向剂量率分布。方法 用AAPM6 0报告推荐的公式计算支架径向剂量率分布 ,并与32 P的径向剂量率分布做了比较。结果 1 0 3Pd支架的照射范围在支架内外表面 0 0 5cm之内 ,比32 P的范围小。结论 在剂量学上1 0 3Pd支架适用于治疗和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 ,并且能减少支架边缘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37.
田素青  王俊杰 《癌症进展》2018,16(8):932-934
质子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目前基于常规加速器的质子治疗设备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维护和运行费用高.由高功率激光器和固体靶组成的小型激光质子加速器可以产生高能质子,且激光加速器部件紧凑、辐射屏蔽要求降低、质子磁体减少、机架紧凑,因此在体积和价格上具有巨大优势.激光质子的特性利于改变脉冲强度,并可以通过笔形粒子束扫描照射局部肿瘤.激光质子的能量较低(60~80 MeV),适用于皮下肿瘤,如眼部小肿瘤、甲状腺癌、喉癌、鼻肿瘤、乳腺癌、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肿瘤等.本文总结了医用小型激光质子加速器的特点和局限性,并展望基于激光质子加速器的新型放射治疗设备的未来.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药师会诊前后癌痛病例的疼痛控制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方法对24例癌痛会诊患者在会诊前和会诊后1周内对过去24 h疼痛评分、24 h内爆发痛次数和评分,以及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与会诊前相比,会诊后1周疼痛控制总体情况显著改善:24 h疼痛评分显著降低[(5.87±0.46)vs(3.17±0.33),P<0.05)],24 h内爆发痛次数和评分显著降低[(3.09±0.27)vs(0.94±0.21),P<0.05;(7.01±0.51)vs(2.63±0.57),P<0.05]。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的便秘和恶心呕吐显著好转(P<0.05)。结论临床药师会诊有助于改善难治性癌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治疗后疗效及预后,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放疗、N分期、RAS基因突变状态、T分期、MMR表达缺失(dMMR)和Duck分期、肝转移灶最长径及肝转移间隔<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无dMMR(P=0.012)、Duck分期A(P=0.000)、肝转移间隔>1年(P=0.020)及肝转移灶最长径(P=0.006)为影响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术后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直肠癌肝转移灶中PD-L1基因阳性患者的有效治疗仍是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无dMMR、Duck分期A、肝转移间隔>1年及肝转移灶最长径≤5 cm是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对比CT引导辅助3D打印模板指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在计划层面探讨该技术的治疗精确性。方法 2015-2016年于我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盆腔复发肿瘤患者共12例,植入病灶15个,处方剂量110~150 Gy。设计并制作3D打印模板12块,共15个治疗区。术后验证的剂量学参数与术前计划的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验证靶区的D90、mPD、V100、V150、V200、CI、EI平均值分别为137.4 Gy、74.4 Gy、90.1%、58.7%、34.4%、0.68、34.2%,术前则分别为140.2 Gy、61.1 Gy、91.8%、64.3%、36.7%、0.69、30.5%(P=0.153、0.024、0.028、0.003、0.302、0.437、0.530)。结论 针对盆腔复发肿瘤,3D打印模板定位、定向准确,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主要指标均较好达到了术前预计划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