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2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老年与青年胃癌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患病率居消化道疾病的第一位,其发病特点在不同年龄段有所不同。因此,对我们从2000~2002年底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中抽取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进行对比研究,以探索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92.
结肠癌p21、nm23基因表达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ras癌基因产物p21和nm23转移抑制基因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结果(1)p21阳性表达率为50.50%.与病理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侵犯深度无相关性.(2)nm23阳性表达率为75.25%,与病理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侵犯深度无显著相关性.(3)p21阴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72.00%、62.00%;p21阳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54.00%、32.00%,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m23阳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72.37%、50.00%;nm23阴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44.00%、28.00%,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21阴性nm23阳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82.05%、69.23%;p21阳性nm23阴性表达病例三年、五年生存率为20.00%、13.33%,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1)p21和nm23在结肠癌中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关.(2)p21阴性表达病例、nm23阳性表达病例预后好,可作为预后判定指标.p21和nm23联合表达判断结肠癌预后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3.
王锡山  耿长辉 《武警医学》2007,18(5):325-328
近20年来,由于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及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ecision,TME)的开展,使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升高[1],但手术范围的扩大造成术中盆腔神经损伤,引起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2,3],尤其是术中清扫主动脉旁、髂总、髂内及闭孔处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94.
在医疗行业中.医务人员是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新医改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因素,其医疗行为关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差异性,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因此,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依法行医(行医的原则性)、人文行医(行医的灵活性)和科学行医(行医的科学性)3条原则。对3条行医原则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能力培养措施,供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作参考。  相似文献   
95.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但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提出,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根治性有了本质的提高,病人生存时间以及复发率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6.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及新辅助治疗的普遍应用,近10年来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已经从20%~40%降低至4%~8%。直肠癌局部复发(LRRc)治疗方式的选择是临床决策的难点。据统计,大约50%的局部复发患者不伴有远处脏器转移,而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将复发肿瘤完整切除(R0切除)。目前的手术方式包括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低位前切除术(LAR)、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后盆腔脏器切除术(PPE)等,其中TPE的R0切除率可达30%~40%,是目前治疗LRRC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97.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orificetm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是指经口腔、胃肠道、阴道或膀胱等自然腔道进入腹腔或胸腔进行各种操作。作为一项新兴的手术技术,NOTES在临床的开展仍需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在尚不具备NOTES手术的条件下,可在微创手术中灵活实施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98.
王锡山 《微创医学》2014,(6):673-676
<正>随着外科理念的更新和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毫无争议的主要角色,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朝着微创化、功能化的方向迅猛发展。微创理念引导着微创技术不断地向未知的界域拓展,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微创的理念和升华了微创的境界,而由此脱胎而出的保器官、保功能的功能外科理念,乃是医疗技术与人文结合臻于极致的完美呈现!1从古迄今的微创理念微创外科本身并不是单指某一学科,而是代表着一种外科的思维方式,甚至还包含哲学思想。尽管在不同  相似文献   
99.
3D腹腔镜在结直肠肿瘤外科的应用(附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已日趋成熟,3D腹腔镜作为腹腔镜技术的重要革新之一,能够为外科医师提供立体真实的视野和高清晰的图像,有望促使微创外科进入"精准外科时代"。就3例3D腹腔镜手术的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用时(192±28)m in,术中平均失血量(13±5)m L,所有标本的上下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最小的创伤给患者带来最大受益是微创外科追求的目标,3D腹腔镜的出现是微创外科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肿瘤行急诊手术后追加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意义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32例阑尾肿瘤急诊手术后再行补救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结果32例患者均以阑尾炎起病,其中30例于外院行单纯阑尾切除术,2例行阑尾及回盲部切除术。术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会诊15例为类癌(类癌组),17例为腺癌、黏液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非类癌组),均在本院接受补救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类癌组均未发现有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非类癌组有11例(64.7%)发现癌残留或者淋巴结转移。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0.5(12~156)月,其中类癌组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非类癌组有6例出现疾病进展,4例因肿瘤死亡,其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67.6%和68.6%。 结论对于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肿瘤行急诊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类癌者,追加右半结肠根治术后可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而对于腺癌、黏液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者,有较高的肿瘤残存或淋巴结转移率,应及早追加右半结肠根治术,以决定最终的病理分期,指导后续辅助治疗,进而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