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抗辐灵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00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辐射对照组(R)、抗辐灵1 g/(kg/d)组(S)、2 g/(kg/d)组(M)及4 g/(kg/d)组(L)。抗辐灵药物组每日1次灌胃给予抗辐灵溶液,连续给药14 d,给药后7d采用30 mW/cm2微波辐射大鼠1次,辐射时间为10 min。于给药7 d(辐射后6 h)、停药后6 h(辐射后7 d)、停药后7 d(辐射后14 d)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给药7 d(辐射后6 h),R组血清中AST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轻度水肿;与R组相比,S、M及L组大鼠血清中LDH和AST活性、心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均未见明显差异。(2)停药后6 h(辐射后7 d),R组大鼠血清中LDH和AST均明显升高(P<0.05),心肌纤维呈波浪状排列,线粒体肿胀,形态异常,血管内皮细胞胞饮小泡增加;S组上述指标与R组相似;M与L组大鼠血清中LDH和AST活性与R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结构清晰,血管内皮细胞胞饮小泡明显减少。结论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心肌酶异常和组织结构损伤;抗辐灵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 g/(kg/d)抗辐灵可能为防治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脏损伤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对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口服80mg氟伐他汀缓释片,对照组口服40mg氟伐他汀胶囊,疗程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清hs—CRP以及血脂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uA早期口服氟伐他汀缓释片,能明显抑制uA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索成视网膜细胞瘤基因结合蛋白6(Rb binding protein 6,RBBP6)基因敲除小鼠胚胎致死的原因。方法敲低细胞内源性RBBP6后检测磷酸化组蛋白H2AX(phosphorylated histone H2AX,γH2AX)的蛋白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检测RBBP6-/-小鼠胚胎中γH2AX的蛋白水平,由此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RBBP6敲低的细胞中γH2AX蛋白水平显著上调,RBBP6-/-小鼠胚胎中γH2AX的蛋白水平也明显上调。结论 RBBP6-/-小鼠胚胎中γH2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从而引发基因组的不稳定性,是RBBP6-/-小鼠胚胎致死的原因之一,并提示RBBP6可能参与DNA损伤应答。  相似文献   
6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并发气胸时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并发气胸时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2-11/2006-05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5例,6例行肺大泡切除,自动出院2例,死亡5例。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气胸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及临床症状护理,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5.
发生在颌面部的肿瘤,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只要条件允许都要选择切除肿瘤。而在术后会直接引起急性危重并发症,本文主要对其造成原因、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予以探讨,以助于临床医师在抢救此类患者时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争取时间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66.
心肌梗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症,急性期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发病24小时之内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猝死,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及其关键,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病,不典型心肌梗塞更为常见,易造成漏诊、误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肺功能分析在放射性肺损伤防治药物药效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30只C57BL/6小鼠以20 Gy的X线行小鼠胸部单次照射,照射后给予地塞米松[给药组按4.5 mg/( kg· d)的剂量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周后减半维持至1个月],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照射后1个月,使用EMKA肺功能分析系统在清醒状态下行肺功能测试,随后活杀取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应用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肺泡腔面积。结果给药1个月后,模型组及地塞米松组小鼠肺功能部分指标,如50%呼气流量、每分通气量、呼气峰值、吸气峰值、潮气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降低程度有所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示,地塞米松组小鼠肺泡腔面积减小程度、肺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与肺功能分析结果相符。结论地塞米松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治疗效果;肺功能分析与肺组织病理变化相结合印证,可以有效评价放射性肺损伤防治药物的药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UAP患者113例,随机分成两组,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降脂类药。Ⅰ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每天1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疗程7d。Ⅱ组(观察组)在Ⅰ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1次/d。随访30d。结果Ⅰ组、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和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0d,Ⅱ组急性心脏事件低于Ⅰ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并可降低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9.
王少霞  夏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66-3368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接受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PCI术后接受厄贝沙坦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4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4%(39/44),较对照组的64.10%(25/39)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LVEF、LVEDD较高(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K、CK-MB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将厄贝沙坦与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TGF-β1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率的改变在肝再生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70%肝切除模型,原位灌注分离正常和PH后1,3,5,7 d大鼠的肝细胞,流式细胞检测各组肝细胞的凋亡率;用DNA荧光染料Hoechst33258对分离培养的原代肝细胞进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TGF-β1(5 μg/L)诱导的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TGF-β1对原代肝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 分离肝细胞的活率达92%;正常肝细胞的凋亡率为(18.89±3.14)%,PH后1 d肝细胞凋亡率为(11.85±2.51)%,1 d后开始下降,第3天降至最低,而后逐渐升高,第7天为(28.82±5.53)%;正常大鼠肝细胞经TGF-β1作用后凋亡率为(58.13±6.63)%,高于对照组(17.81±3.19)%.有显著差异(P<0.05);而PH后1,3,5 d分离的肝细胞经过和未经过TGF-β1诱导的凋亡率相比无差别;Bcl-2的表达在PH后早期(1~3 d)分离的肝细胞中逐渐升高;经TGF-β1作用后Bcl-2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TGF-β1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率在肝再生不同阶段有明显差异,对于促进和终止肝再生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