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转移阳性(pathologically node positive,pN+)舌体鳞癌患者颈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淋巴转移规律,探讨pN+舌体鳞癌的颈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138例pN+舌体鳞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pN+舌体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和复发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和pN+舌体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对颈部复发的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年以上或至患者死亡.Kaplan-Meier法计算3年生存率为46.4%,5年生存率为36.2%.138例共203个分区发生转移,其中同侧Ⅰ、Ⅱ、Ⅲ区累及频率达94.6%,47例共66个分区出现颈部淋巴结复发,其中同侧Ⅰ、Ⅱ、Ⅲ区复发频率达77.3%.颈部复发率与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有关(P值均<0.05);当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时,术后放疗组的颈部复发率低于未放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不同颈清扫方式间的颈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是影响pN+舌体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分期、pN分期、p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是影响pN+舌体鳞癌颈部复发的因素;当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时,术后放疗有可能降低颈部复发率;改良性颈清扫的颈部复发率与经典性颈清扫没有差异,对非淋巴结构无肿瘤侵犯的pN+舌体鳞癌尽量行改良性颈清扫;pN+舌体鳞癌转移和复发淋巴结主要分布在同侧Ⅰ、Ⅱ、Ⅲ区,择区性颈清扫可应用于pN+舌体鳞癌.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估个性化 3D 钛合金打印短柄股骨假体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 采用 4 种不同的短柄股骨假体: 3D 打印 1 组(假体 A)、3D 打印 2 组(假体 B)、BE 组(假体 C)、SMF 组(假体 D),分别对 12 根成人尸体股骨标本实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在万能材料力学试验机上通过初始稳定性测试和静力压缩测试,对比分析 4 组假体模型变形 量、最大压缩载荷、最大压缩位移和抗压缩刚度。 结果 初始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3D 打印 2 组假体变形量略低于 3D 打印 1 组,而明显低于 SMF 组和 BE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D 打印 2 组假体最大压缩载荷、抗压缩 刚度均大于其余 3 组,最大压缩位移小于其余 3 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个性化 3D 打印钛合金短 柄股骨假体力学性能与目前临床常用的股骨 SMF、BE 1 假体相当,力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3.
由于甲状旁腺体积小、位置隐秘而且变异多,因此对其术中如何准确识别并保护是影响甲状腺疾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甲状腺外科术中常用的甲状旁腺定位方法包括亚甲蓝染色、5-氨基乙酰丙酸(5-ALA)荧光检测、99mTc-MIBI显像、淋巴示踪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等.通过多种定位手段识别甲状旁腺并对之进行精细化被膜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甲状旁腺损伤所致的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初夏的杭州,花香四溢。5月23~25日,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无喉者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和浙江省抗癌协会耳鼻咽喉肿瘤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3年全国喉癌、下咽癌诊治大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顺利召开。大会开幕式由浙江省抗癌协会耳鼻咽喉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会执行主席郭良教授主持,浙江省卫生厅马伟杭副厅长、浙江省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骆华伟教授、浙江省抗癌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教授、浙江省抗癌协会吴扬秘书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无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志刚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相似文献   
25.
目的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本研究旨在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采用手术为主的治疗,其中颈下颌入路23例,颞下窝入路24例,颅面联合入路6例,上颌骨外翻入路1例,Weber-Ferguson+Lynch延长切口1例。结果全组局部复发率41.8%,远处转移率14.5%,3年总体生存率为50.9%。单因素分析,初治患者3年生存率60.6%,复治患者3年生存率36.4%。Cox模型分析,初治复治与病理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复治及病理类型是侧颅底相关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应重视侧颅底相关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及必要的辅助治疗有望改善侧颅底相关恶性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26.
王佳峰  谭卓  邵岚 《肿瘤学杂志》2017,23(4):290-294
摘 要:[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SACC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86个月,随访过程中36例(29.5%)发现远处转移,其中31例(86.1%)出现肺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切缘状况和病理分级是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Cox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阳性切缘是SACC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有远处转移SACC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1%、23.4%,无远处转移SACC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4.9%、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受了化疗的远处转移SACC患者的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8.8%,而未接受后续化疗的远处转移SACC患者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0%、1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结论] SACC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尤其是肺转移,其中淋巴结转移和阳性切缘是SACC发生远处转移重要的风险因素。远处转移SACC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化疗并不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颌下腺起源的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XPA)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颌下腺起源的CXPA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原发灶根治性手术切除,8例接受了术后放疗.[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52.0%,5年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48.0%和5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对颌下腺CXPA生存率的影咆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对生存率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9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颌下腺CXPA的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颌下腺CXPA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治性手术以及合理的术后放疗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手术治疗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配对研究纳入台州市肿瘤医院头颈乳腺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实施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手术(腋窝腔镜组,n=35)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n=35)治疗的PTC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分期均为T1N0M0 Ⅰ期,手术方式均为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同侧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美容效果及对颈部功能的影响。颈部功能评价采用颈部疼痛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和吞咽障碍指数调查,美容效果评价采用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腋窝腔镜组全部顺利完成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同侧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均无中转开放手术。腋窝腔镜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较开放手术组延长(P<0.01)。腋窝腔镜组中,暂时性声带麻痹2例(5.7%),术后出血1例(2.9%);开放手术组中,暂时性声带麻痹1例(2.9%),均无术后出血。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术后3?d和3个月的颈部疼痛评分和颈部损伤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腋窝腔镜组术后吞咽障碍指数低于开放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术后3个月的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0.6)分和(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手术治疗低危PTC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与开放手术相仿,但提高了患者术后美容满意度。  相似文献   
29.
143例舌体鳞状细胞癌年轻患者的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舌体鳞癌年轻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45岁以下舌体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分布的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62.2%,10年累积生存率为6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浸润肌层、不同病理分级、T分级、N分级、TMN分期、原发灶有无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有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级、N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分级和N分级是45岁以下舌体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原发灶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清扫彻底以及合理的综合治疗,可能改善舌体鳞癌年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总结循环肿瘤标志物应用于甲状腺癌临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22年7月之前发表的肿瘤标志物与甲状腺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共568篇,剔除与内容不符、无法获得全文、重复性研究以及较为陈旧的文献,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甲状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15%~20%的不准确性。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对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s)、细胞游离DNA(cfDNA)/循环肿瘤DNA(ctDNA)、外泌体以及游离的非编码RNAncRNA)等在内的循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能够在较早期监测到肿瘤进展或复发,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然而,关于循环肿瘤标志物与甲状腺髓样癌以及未分化癌的研究仍旧较少,同时ctDNA与非编码RNA(ncRNA)在甲状腺癌临床诊疗中的作用仍不明确,仍需对其分子机制进一步探讨。结论 循环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侵袭性小、副作用少、肿瘤异质性代表性强等优势,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