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9篇
  免费   784篇
  国内免费   479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805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2250篇
内科学   992篇
皮肤病学   364篇
神经病学   286篇
特种医学   4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82篇
综合类   3767篇
预防医学   1719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1510篇
  25篇
中国医学   1634篇
肿瘤学   45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634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806篇
  2010年   731篇
  2009年   789篇
  2008年   766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622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555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6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991.
常规MRI阴性青少年颞叶癫痫患者的短回波1H-MR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单体素短回波点分辨率空间选择序列(point-resolved spatial selection,PRESS)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在常规MRI阴性的青少年颞叶癫痫(TLE)患者定侧诊断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对常规MRI检查阴性的27例TLE患者及10名与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海马区域1H-MRS扫描和测量,并以癫痫患者24 h脑电图(EEG)为致癫痫灶的定位指标,通过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肌酸(Cho+Cr)、谷氨酸盐(Glx)、肌醇(mI)分析其对MRI阴性TLE的定侧价值. 结果 27例TLE患者均完成1H-MRS扫描,22例谱线基线稳定,信噪比较好;22例癫痫患者1H-MRS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测值平均值比较均发现异常,其中15例定侧与EEG符合. 结论 单体素短回波1H-MRS(PRESS序列)可以发现常规MRI阴性的TLE患者海马区脑组织代谢的异常,并能较好地定侧,为临床诊断致癫痫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索纳米细菌在Ⅲ型前列腺炎(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的分布情况和微生物学特性及其在Ⅲ型前列腺炎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门诊根据病史、尿常规细菌培养、前列腺液常规镜检结果筛选出CPPS患者100例作为试验对象,年龄26~48岁,平均36岁;选择100例健康成年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46岁,平均32岁.按照Mearea-Stamey法收集前列腺液,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纳米细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纳米细菌鉴定,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结果 CPPS患者前列腺液标本中发现纳米细菌生长43例,正常对照组仅5例,2组纳米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8,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细菌呈球状或球棒状,大小100~500 nm,绝大多数聚集成簇,菌体周围有一层黑色物质包绕,并有羟基磷灰石分布.结论 纳米细菌与Ⅲ型前列腺炎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流出道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流出道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6月至2004年11月,共施行肝移植821例次,其中6例患者(背驮式原位肝移植1例,经典原位肝移植4例,减体积肝移植1例)在手术6个月之后出现流出道梗阻,均经彩色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及下腔静脉造影明确诊断.6例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并放置血管内支架治疗,每天口服肠溶阿斯匹林100 mg抗凝治疗半年.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监测和定期随访.结果 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为0.73%.6例患者均为肝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狭窄,经PTA并放置血管内支架治疗后,血流恢复通畅,下肢水肿消失,肾功能恢复良好,长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经彩色超声检查怀疑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应行腹部强化CT检查,可以为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高度怀疑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应进行下腔静脉造影,检测狭窄部位的压力梯度变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并放置血管内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迟发性流出道梗阻安全可靠,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情况下采用撤减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首次肝移植患者60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预防排斥反应,并分别于术中和术后第4天各给予1剂巴利昔单抗,其中20例不用激素,40例仅术中开放血流前使用甲泼尼龙1次,术后不再使用激素,此60例为撤减激素组.以同期完成的、术后采用含甲泼尼龙的免疫抑制方案的60例肝移植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及移植物的存活情况以及急性排斥反应、巨细胞病毒磷蛋白(CMV pp65)阳性及术后新发糖尿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不用激素者、单次使用激素者及对照组的患者存活率分别为95.0%、92.5%和91.7%,移植肝存活率分别为95%、90%和9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2.5%及11.7%,三者间两两比较,患者存活率、移植肝存活率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用激素者、单次使用激素者及对照组的CMV pp65阳性率分别为15.0%、20.0%和43.3%,新发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5.0%、7.5%和30.0%,撤减激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移植后,在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情况下采用撤减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并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能降低CMV pp65阳性率和新发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5.
D-951系统是运行于DOS环境下的一种较优秀的计算机辅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拟Windows界面、实验模拟功能等特点,易学易用,能基本满足科科生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6.
噬菌体抗体库作为噬菌体展示和抗体库2种技术的集合体,可以不需经过免疫而直接获取各种人源抗体,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及医学等领域.在通常使用的噬菌粒系统中,使用野生型辅助噬菌体会导致"噬菌体污染",使得仅有很少部分子代噬菌体带有抗体片段,这对抗体库的筛选工作非常不利.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噬菌体衣壳蛋白基因(g3)部分缺失、引入琥珀突变、构建新型辅助噬菌体或辅助质粒等策略,不仅有效避免了辅助噬菌体污染问题,使抗体展示效率提高了5~20倍,进而通过增加单价抗体展示在每个噬菌体表面,使抗原结合能力提高400倍,并且在第二轮筛选中即可得到有效富集(阳性克隆率超过50%).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在噬菌体抗体库的一些新型的辅助感染系统.  相似文献   
997.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reconstruction of Ⅴ and Ⅷ hepatic veins in right lobe (without middle hepatic vein)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5 cases of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of right lobe without middle hepatic vein were analyzed, and Ⅴ and Ⅷ hepatic veins were reconstructed. All donors underwent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vascular anatomy, GRWR and graft volume/ESLV. Fifty-one grafts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of Ⅴ and Ⅷ hepatic veins with cold-storage cadaveric iliac veins. 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e umbilical veins, recipient intrahepatic portal veins and recipient intrahepatic veins were used respectively in the remaining 4 cases. Results One recipient died of obstruction of out-flow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 43. One recipient was converted to cadaver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t the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because of acute liver function failure. The remaining 53 cases recover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 Reconstruction of Ⅴ and Ⅷ hepatic veins with proper materials in right lobe (without middle hepatic vein)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feasible, and the effect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998.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曾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流行区,从1964年始,使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简称脊灰疫苗),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随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脊灰发病率不断下降,自1984年始,本市已连续15年无脊灰病例报告。为迎接即将进行的消灭脊灰验...  相似文献   
999.
根据我军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工作的需要和我区军事任务的特殊要求,我院组建应急机动卫勤分队,并展开教育训练工作。几年来医院紧紧围绕“收得拢,拉得出,跟得上,救得下,治得好”的总要求,克服人员少、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临床任务重等诸多困难,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观念,充分调动全院人员的训练积极性,科学组训,  相似文献   
1000.
沈昌明  党永进 《当代医学》2008,(10):159-160
本文就机关门诊部如何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大胆尝试、探索的新路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