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2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589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52篇
基础医学   657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1850篇
内科学   1214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307篇
特种医学   5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1051篇
综合类   4682篇
预防医学   1749篇
眼科学   276篇
药学   1835篇
  11篇
中国医学   2208篇
肿瘤学   523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889篇
  2013年   729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809篇
  2009年   784篇
  2008年   762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866篇
  2004年   673篇
  2003年   585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523篇
  1999年   502篇
  1998年   418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368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自1997年以来本科采用呼气时进针、吸气时拔针及针刺太溪穴治疗夜尿量增多症70例,除一例外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尿频患者70例,男58例,女12例,36~59岁10例,60~82岁60例,病程最长30年.排除泌尿路感染、严重糖尿病等急性器质性病变.②临床表现:尿频、尿不净,遗尿,夜尿次数增多,多伴有动脉硬化,植物神经紊乱.③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双侧内踝于跟腱之间,常规酒精消毒后,用1.5~2.0寸毫针,令患者吸足气后猛然呼出,在呼气时进针太溪穴0.5~1.0寸,留针15 min,每5 min提插旋转1次,吸气时慢提,呼气时紧按,旋转以左旋为主,吸气时快速出针,急闭其穴.配穴:如患者症状重,病史长,或伴有胃、心、胸部疾病者可同时行内关、公孙及三阴交,针刺留针1h.失眠者加安眠2号穴(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体虚者加关元、百会等穴,效果更佳.④疗程:每日1次,3次为1疗程.⑤疗效观察:多数患者1次见效.夜尿次数由多于3次变为2次者5例,变为1次者40例;由多于5次变为3次者11例,变为2次者13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82.
83.
AD  Giannoukas  N  Labropoulos  FCT  Smith  GS  Venables  JD  Beard  武婕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55-560
目的由于卒中风险随着狭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因此认为颈内动脉(ICA)接近闭塞患者的卒中风险很高。在现有的随机试验中,还没有专门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探讨,因此其处理尚存在争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对ICA接近闭塞患者的处理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支持进行干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存在风险或没有益处而反对进行干预。在ICA接近闭塞的有症状患者中进行一项比较外科治疗与最佳内科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似乎非常困难,因为这类研究需要大量的患者。尽管如此,基于目前的证据,似乎很难拒绝手术治疗。结论:由于目前对ICA接近闭塞患者的最佳处理方案仍存在着争议,因此需要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证实其在有症状和无症状人群中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卒中风险。基于目前的证据,大多数医疗中心选择手术治疗,但它相对干内科治疗的特粱尚右待证章.  相似文献   
84.
应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MPV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临床疑诊阑尾炎收治入院手术患者39例,术前均作了常规扫描和MPVR重建2种CT检查,术后31例确诊为阑尾炎,从阑尾充血、水肿至阑尾脓肿共分5级(正常阑尾为0级)。结果对照手术病理,MPVR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72%,敏感度903%,特异度75%,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常规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度385%,敏感度387%,特异度375%,阳性预测值706%,阴性预测值136%。28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的MPVR重建片所示5种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管腔直径>6mm)(964%),阑尾结石(267%),回盲部肥厚(367%),阑尾周围炎(714%),脓肿(107%)。结论多层螺旋CTMPVR重建技术显著提高了CT对临床症状模棱两可、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型阑尾炎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病,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不断上升,研究表明,40岁以上的人群该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曾对95名无选择的41岁以上的中国男性尸体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有前列腺增生者为30.5%。为什么40成为前列腺增生的关键期呢?  相似文献   
86.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手术方法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随着鼻内镜手术在国内的广泛开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已经提高到很高水平。再加上CT核磁及其影像学在术前做出准确检查,使耳鼻喉科医生在治疗一些鼻部慢性疾病时达到根治的目的。笔者对1996—2002年共进行9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武宝生 《长寿》2005,(8):22-22
人死如灯灭。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  相似文献   
88.
外敷回生膏为主治疗肺结核3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试用以家传秘方“回生膏”外敷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肺结核35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科 355例中,男性170人,女性185人;20岁以下100人,21~40岁160人,41~60岁80人,61岁以上15人,年龄最大72岁,最小10个月,其中原发型肺结核57例,血行散播型45例,浸润型156例,纤维空洞型75例,结核性胸膜炎22例;病程一年以内者92例,1至5年161例,5至10年69例,10年以上者33例。  相似文献   
89.
双侧肺大疱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疾病,其可严重影响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手术切除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麻醉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总结了我院1985—2005年间双侧肺大疱伴急性呼衰病人13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RNA干涉(RNAi)技术抑制恶性胶质瘤体外细胞系U251的EGFR表达后,在体内外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在人EGFR开放阅读框的细胞内区酪氨酸激酶结构域选择1个siRNA靶序列、进行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psiRNA-2400的构建,并以含有随机序列的psiRNA-scr表达质粒为对照进行了脂质体介导的U251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表达。应用RT-PCR检测EGFR表达水平,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评价肿瘤细胞转染前后的生物学行为。进一步应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脂质体介导shRNA基因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EGFR、PCNA和GFAP表达比较。结果脂质体介导、靶向EGFR的shRNA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ECFR表达,MTT法分析显示psiRNA-2400转染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8%;与对照组和psiRNA-scr转染组比较,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psiRNA-2400转染组G_0~G_1期细胞数没有明显变化,进入S期的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了12.7%~13%,而进入G_2期细胞则增加了10.5%~11.7%。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显示对照组和psiRNA-scr转染组细胞呈正常形态贴壁生长,而psiRNA-2400转染组细胞不能贴壁生长,呈团块状簇集生长。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实验显示psiRNA-2400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治疗组EGFR表达下降、PCNA标记指数降低而GFAP表达上调。结论靶向EGFR的RNAi技术可以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EGFR表达,在体内外对U251细胞生长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因此,shRNA表达质粒介导的基因治疗可以成为胶质瘤靶向性EGFR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