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1.
目的根据中国各省市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估算2015年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整理中国501个登记处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将符合标准的368个登记处数据纳入分析,按地区(城市、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和年龄等因素分层,计算子宫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子宫体癌发病和死亡数据。标化率分别采用2000年全国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果2015年纳入分析的368个登记处覆盖309553499人口,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的22.52%。估计全国子宫体癌新发病例数约6.89万,发病率为10.28/10万,中标率为6.86/10万,世标率为6.66/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11.35/10万)高于农村地区(8.90/10万),东部地区发病率(12.12/10万)高于中部地区(9.94/10万)和西部地区(8.25/10万)。估计2015年全国因子宫体癌死亡病例数约1.60万,死亡率为2.39/10万,中标率为1.49/10万,世标率为1.47/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2.40/10万)与农村地区(2.39/10万)相似;中部地区死亡率(2.55/10万)高于东部地区(2.32/10万)和西部地区(2.31/10万)。结论中国子宫体癌发病不断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威胁女性健康,疾病负担逐渐加重。中国子宫体癌发病存在城乡和区域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晶昱  周衍  林永添 《中国肿瘤》2021,30(4):241-249
摘 要:[目的] 分析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对10个符合评价标准的登记地区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年龄别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人口标准化率根据全国 2000 年人口普查人口结构和 Segi’s 世界人口结构计算。[结果] 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恶性肿瘤病例18 359例,死亡病例10 560例;病理学诊断比例(MV%)为68.12%,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1.62%,死亡发病比(M/I)为0.58。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粗发病率为284.19/10万(男性316.79/10万,女性250.43/10万),中标率为208.13/10万,世标率为202.62/10万,累积率(0~74岁)为23.20%,城市地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2016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粗死亡率为163.47/10万(男性217.03/10万,女性107.99/10万),中标率为112.93/10万,世标率为111.46/10万,累积率(0~74岁)为13.11%,城市地区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脑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8.21%。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脑肿瘤和胰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1.58%。[结论]肺癌、消化系统主要恶性肿瘤和女性乳腺癌是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的主要恶性肿瘤,同时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上升明显,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存在差异,应针对性开展肿瘤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2年福建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状况,为福建省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和评价方法,对2012年福建省9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进行评价,将符合要求的7个登记处数据合并分析。结果 2012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1.44/10万(男性308.44/10万,女性193.03/10万),世标发病率为201.11/10万,中标发病率为205.15/10万,累计率(0~74岁)为23.51%;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1.85/10万(男性220.87/10万,女性101.37/10万),世标死亡率为127.70/10万,中标死亡率为128.54/10万,累积率(0~74岁)为15.04%。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分别在75~岁年龄组和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居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乳腺癌,居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肺癌、女性乳腺癌是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应作为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福建省第2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选择长乐市、晋江市、梅列区等1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的流动人口,进行人口学、血清学、行为学、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的调查。结果 1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共监测4 167人,HIV抗体阳性1例,梅毒阳性14例,HCV阳性4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4.5%;男性最近1年与小姐(暗娼)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率为59.6%,男性和女性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率比率为37.0%。结论流动人口发生有关危险行为有诸多影响因素,针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婚外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必须采取综合宣传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4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状况,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数据审核和评价方法,对福建省1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数据进行评价,将符合要求的9个登记处数据合并分析。计算发病和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分析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根据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依照Segi's标准人口构成计算。  结果  2014年9个肿瘤登记处(城市4个,农村5个)覆盖人口5 192 590人(城市2 673 166人,农村2 519 424人)。组织学诊断比例(MV%)为73.32%,死亡/发病比(M/I)为0.69,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病例比例(DCO%)为0.25%。福建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4.13/10万(其中男性306.37/10万,女性200.62/10万),中标率为196.12/10万,世标率为191.96/10万,累积率(0~74岁)为22.83%。其中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77.46/10万,中标率为215.86/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29.38/10万,中标率为175.89/10万。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5.71/10万(其中男性235.47/10万,女性114.50/10万),中标率为130.13/10万,世标率为128.61/10万,累积率(0~74岁)为15.04%。其中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85.62/10万,中标率为137.88/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65.20/10万,中标率为122.82/10万。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居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居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  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是福建省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应作为肿瘤防治的重点,积极推广筛查工作,降低居民的肿瘤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适合福建省艾滋病流行特点的防治项目管理模式。[方法]加强机构建设,明确职责与目标,开发领导层,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经验交流与推广,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结果]示范区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开展防治工作,积极探索防治工作模式,为全省其他地区提供防治经验。[结论]省级集中管理模式,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统一协调,规范管理,从粗放走向集约,保障示范区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林永添  周衍  马晶昱 《中国肿瘤》2021,30(7):487-494
摘 要:[目的] 分析2015—2017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流行现状。[方法]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数据审核和评价方法,对福建省1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5—2017年数据进行评价,将符合要求的10个登记处数据合并分析。按城乡、性别和年龄组分层分别计算发病和死亡的粗率、标化率及累积率(0~74岁),分析主要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根据2000年全国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依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结果] 2015—2017年福建省10个登记处共覆盖登记人口19 447 588人,其中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各占43.36%、56.64%。2015—2017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粗率为271.05/10万(男性303.43/10万,女性237.54/10万),中标率为197.94/10万,世标率为192.57/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22.22%。恶性肿瘤发病45岁以后加快上升,于80~84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发病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女性乳腺癌、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87.55/10万,中标率为210.59/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58.41/10万,中标率为188.49/10万。死亡粗率为166.83/10万(男性218.63/10万,女性113.22/10万),中标率为115.21/10万,世标率为113.59/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3.26%。恶性肿瘤死亡率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80~84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死亡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城市地区死亡率为237.63/10万,中标率为171.91/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58.97/10万,中标率为109.67/10万。[结论]消化道肿瘤仍是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主要恶性肿瘤,应当结合城乡现状差异,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癌症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城乡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城乡居民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现状,为评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多阶段系统抽样法对全省9个设区市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995份,总知晓率达81.0%,城区和示范区居民知晓率高于农村。部分居民对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政策了解不全面。[结论]城乡居民AIDS基本知识知晓率总体上已达到目标,说明AIDS防治宣传活动已取得较明显效果,AIDS知识得到较广泛的普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2008~2009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了发病情况和特点。方法:对福州地区2008~2009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病例根据ICD-10编码,按病种汇总进行统计。结果:福州地区2008~2009年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7746例,占总发病的43.7%,发病顺位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道癌、消化系统其它肿瘤;35~54岁组病例较多,占22.9%;在55~74岁组病例最多,占55.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是福州地区危害居民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应引起重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自我调节心情释放压力,加强防癌体检,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及早诊早治,减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7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和死亡数据,为肝癌防治策略制定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数据审核和评价方法,对福建省1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7年数据进行评价,将符合要求的10个登记处数据合并分析.按城乡、性别和年龄组分别计算肝癌发病和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0~74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