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52.
摘 要:[目的] 对肿瘤相关hsa-miR-95-3p进行靶基因的预测及功能分析,为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miRanda、TargetScan、RNAhybrid 3种软件预测其靶基因,选择已经实验证实的靶基因作为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因集合,对此基因集合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O分析)、Pathway分析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 Hsa-miR-95-3p序列在各物种间高度保守。3个软件分别预测得到2118、1632和58个靶基因,鉴定得到实验验证的靶基因共114个,对这些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于蛋白激酶反应、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和功能上(P<0.05)。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富集于AMPK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核黄素代谢,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RNA降解等通路(P<0.05)。[结论] Hsa-miR-95-3p的靶基因主要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即癌症发生的生物学过程相关,这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2018年临床常见标本细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分离细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按照2018年CLSI M100标准判断结果,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3年间共检出临床分离菌4421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702株(15.9%),革兰阴性菌3719株(84.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MRSA和MRCNS)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9.1%和85.9%,葡萄球菌属中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低于屎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的粪肠球菌,但是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3年间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平均检出率为16.5%(281/1703);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4.9%(221/889)和2.2%(4/181);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检出率为15.7%(110/70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平均检出率为57.1%(237/415)。ICU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细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分离细菌。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细菌耐药性形势已十分严峻,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感控措施,同时应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后,保留贲门的食管端端吻合的意义。[方法]8例食管癌患者胸段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一段食管后,保留贲门行食管对端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结果]1例Ⅲ期病人,术后发生乳糜胸、脓胸,13天后发生吻合口上方食管壁瘘,经放置食管支架成功堵瘘而愈。1例78岁病人术后第10天发现胃壁1cm瘘口,经再进胸修补治愈。余6例均顺利恢复,术后第12~15天出院。8例患者出院前均经食管吞钡摄片,无一例有反流现象,随访6~8个月患者均无反流发生。[结论]胸段食管癌食管切除后行保留贲门食管端端吻合重建消化道是可行的,术后未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55.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共81个肝癌结节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进行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直径≤4cm和直径>4cm的肿瘤的完全毁损率分别为80.6%和24.0%(P<0.01);经过多次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毁损率分别为93.5%和42.0%(P<0.01).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直径≤4cm和直径>4cm的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9%和14.2%(P>0.05).12个月和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1.0%和71.4%,生存率与肿瘤大小和Child-Pugh分级有关(P<0.05).[结论]对于肿瘤≤4cm和Child-Pugh分级A的肝癌病人,射频消融治疗的局部效果和长期生存率均较好.  相似文献   
56.
脑缺氧缺血是卒中等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如何降低脑缺氧缺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保护神经元,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神经保护蛋白能在体内和体外发挥抗损伤作用,降低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丧失。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能合成和释放更多神经保护蛋白,这可能是机体的自我防御反应。了解神经保护蛋白有利于我们通过外源性途径提升神经保护蛋白的含量,加强其神经保护功能的发挥,从而达到保护受损神经元,治愈脑缺氧缺血性疾病的目的。本文综述了主要神经保护蛋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7.
背景与目的:miR-210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仍不明确.该研究旨在探讨miR-2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78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miR-210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TFQ-PCR检查结果发现,miR-2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0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等无关.miR-210低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48.2%,miR-210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P=0.040).结论:miR-2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miR-210有望成为胃癌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8.
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测定阿莫西林片剂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测定阿莫西林片剂的含量.回收率为100.92%,RSD为0.40%.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59.
杨立涛  张莉 《临床荟萃》2000,15(15):677-678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医院内细菌L型的感染情况及措施。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85例结核病并发细胞感染患者,同时做细菌型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培养阳性者151例,阳性率为53%,细菌L型阳性率为17.5%,单纯L型阳性率为9.1%;二种菌型菌种均以G杆菌为主,细胞型G杆菌占73%,L型占88%,其药敏试验细菌型部分菌种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敏感,而L型对其不敏感。结论:结核病患者并发医院内细菌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基于数据库挖掘分析胃癌预后预测和胃癌靶向治疗的潜在关键基因(Hub基因)。方法 本研究选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GSE33651和GSE118916数据集(研究时间为2011年11月—2019年8月)。GEO2R进行胃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其中Degree>10的DEGs被认为是Hub基因。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胃腺癌数据,使用OncoLnc和UALCAN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和表达分析。TIMER数据库对Hub基因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GSE33651和GSE118916中鉴定出80个共有上调和34个共有下调DEGs。DEGs富集在69个GO条目和7个KEGG信号通路。从PPI网络中筛选出14个Hub基因。FN1、COL4A2和COL4A1基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且在胃癌中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价值。FN1、COL4A2和C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