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叶春  李德群  李燕 《西部医学》2009,21(1):124-125
本文对“5.12”四川汶川地震后大批伤员向就近医院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转运前充分准备,对现场的伤员伤情进行评估和分类,合理分工,分组抢救,转运途中加强监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伤员顺利、安全地转运至目的地。  相似文献   
32.
带状疱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是皮肤科常见病,因起病急,疼痛明显,易误诊。以往临床中多为对症治疗,病程长,患者及家属无论是心理还是精神上都很痛苦。我科门诊自2001-01~2005-12采用内服、外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209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关于护士学生在手术室实习效果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学生(护生)在手术室实习的现状。方法: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采用互评的方式,对护生和临床带习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1.5%的护生准备无菌桌不熟练,48.5%的护生对基本的器械不够熟悉;66.7%的护生仅大致了解曾参与手术的步骤,以致在实际操作中,只能被动配合。63.2%带习老师能给护生讲解手术配合步骤,76.5%带习老师能指导护生术中配合,但是仅有56.5%的带习老师对护生能做到因人施教。结论:护生适应手术室角色转变和带习老师的带教意识与技能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4.
1966年Bloom等首7欠发现了由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的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移动的细胞因子并将其命名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s,MIF)^[1]。有研究报道MIF在乳腺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膀胱癌、及食管癌等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2-3]。因此MIF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就MIF与恶性肿瘤相关性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为多灶性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788例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的788例MPTC患者,年龄8~81岁(46.28±12.49岁),其中男性138例(17.51%),年龄43.58±13.62岁;女性650例(82.49%),年龄46.86±12.17岁。≤45岁的287例(36.4%),>45岁的501例(63.6%)。双侧多灶患者495例(62.8%),单侧多灶293例(37.2%)。肿瘤直径>1 cm 377例(47.8%),肿瘤直径≤1 cm 411例(52.2%)。病灶数为2个的524例(66.5%),病灶数≥3个的264例(33.5%)。双侧多灶组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肿瘤直径>1 cm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多灶组(P<0.01)。双侧多灶、包膜侵犯更倾向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1)。多灶组中随着癌灶数的增加,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P<0 01=">1 cm发生淋巴转移的风险约是≤1 cm的3.805倍(P<0.01);病灶数≥3个发生淋巴转移的风险是≤2的9.848倍。结论男性、肿瘤最大径>1 cm及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易发生双侧多灶性甲状腺癌,且随着癌灶数量的增加,双侧多灶性甲状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双侧多灶,包膜侵犯更倾向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随着癌灶数的增加,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性别、病灶数量、大小、双侧分布均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检测转录反式作用因子结合蛋白(TIP30)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7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乳腺组织中TIP30和VEGF-C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TIP30蛋白在乳腺癌及相应的癌旁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3.33%、87.5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C蛋白在乳腺癌及相应的癌旁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0.56%、26.3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TIP30蛋白、VEGF-C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c-erbB-2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TIP30在乳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VEGF-C表达情况则相反,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7.
肾周围感染是指肾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若感染积脓则称为肾周围脓肿。关于肾周围脓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有学者报告,但在脓肿未形成之前即肾周围炎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我院自1983年~1985年共收治10例肾周围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8.
39.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狭窄、阻塞,从而导致的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COX-2、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和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OX-2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织中的COX-2、p53的表达,并用第F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或p53(+)组MVD均显著高于COX-2(-)或p53(-)组(P<0.01),COX-2和p53均阳性时MVD最大(P<0.01)。淋巴结转移组COX-2、p53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和P<0.05)。结论: COX-2、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