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为高血压脉象客观化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PubMed和Web of Science,查找高血压脉象客观化的临床对照试验,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累计高血压病患者1503例,健康人972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结局指标中h1[P=0.0004,SMD 0.30,95%CI(0.13,0.46)]、h3/h1[P=0.003,SMD 0.46,95%CI(0.15,0.77)]、h5[P=0.0004,SMD 0.46,95%CI(-0.71,-0.20)]、w1/t[P<0.00001,SMD 0.39,95%CI(0.29,0.49)]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h1、t1、t3、t4及t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荟萃分析的方法证实了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的的脉诊信息差异客观存在,h1、h3/h1、h5及w1/t等变量可能与高血压相关,利用脉诊客观化可以为中医临床辩证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 131I 联合碳酸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否优于131I 单用。方法: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 2020 年 4 月之前发表的文献。查找131I 联合碳酸锂与131I 单用治疗甲亢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运用 Review Manager 5.3 对提取的数据进行 Meta 分析,不能合并者采取描述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14 个 RCT,共纳入1 567 名患者,其中试验组 808 人,对照组 759 人。数据合并结果表明,131I 联合碳酸锂与131I 单用治疗甲亢相比,在随访第 3 个月(RR=1.24,95%CI=1.09~1.41,P=0.001)和第 12 个月(RR=1.18,95%...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丙酚替诺福韦联合扶正化淤片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化淤片治疗, 比较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水平。结果治疗24周后, 观察组血清LN、HA、PCⅢ、IV-C、AST、ALT、TBIL、MMP-2、IL-6水平及CD8+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 而CD4+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酚替诺福韦联合扶正化淤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 可有效抑制其肝纤维化, 改善肝功能, 抗炎及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明显, 有利于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与健康体检者48名,分别设为肝硬化组与健康组。对比三组以及PHC组不同病理分期者AFP、GP73及GPC3水平;比较PHC不同预后者的一般资料及AFP、GP73及GPC3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HC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AFP、GP73及GPC3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效果。结果 AFP、GP73、GPC3水平:PHC组>肝硬化组>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不同病理分期者AFP、GP73、GPC3水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45例,预后不良组7例。两组性别、年龄、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红细胞计数、载脂蛋白A1、GG...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纳入相关化学成分研究,从中明确连花清瘟胶囊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与入血成分信息;于TCMSP、STITCH数据库搜索药物作用靶点蛋白后使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相关转化;通过GeneCards、DisGeNET、UniProt数据库筛选COVID-19相关靶点,同时利用PubMed数据库搜索SARS-CoV-2病毒全基因组信息;将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比对筛选后构建连花清瘟内有效化合物治疗COVID-19的核心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PPI网络分析,找出关键靶点信息;使用CytoScape插件ClueGo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核心成分与相关受体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筛选出连花清瘟胶囊中25个活性成分和146个潜在靶点,新冠肺炎相关靶点为122个,经比对后选出与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核心作用靶点为26个;通过PPI网络数据选出IL6、IL10、TNF、CCL2、DPP4等核心靶点,KEGG通路与GO富集分析筛选出17条信号通路,7个相关的生物进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山奈酚、芦丁等成分同与ACE2结合的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结合能较强。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证实了连花清瘟胶囊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LQC治疗COVID-19的主要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助于阐明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