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摘要 背景:作为一种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纳米银不仅具备超强的抗菌效果,且对人体更为安全。 目的:就纳米银材料的结构特性和抗菌机制、生物安全性、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一概述,以期纳米银材料得到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7-01/2010-03关于纳米银抗菌机制及生物安全性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nanosilver;antibacteria;biofilm;bio-saft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纳米银抗菌机制、细菌生物膜、以及纳米银生物安全性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共得到12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2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纳米银材料由于其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极大的比表面积特性,容易与病原微生物密切接触,从而发挥更大的生物效应,因此具有抗菌范围广、持续杀菌时间长等优点。其抗菌广谱抗菌作用机制的深入,将为研制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的纳米抗菌药物和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为人类细菌感染的广谱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纳米银;抗菌;生物膜;生物安全性;医疗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26  相似文献   
52.
不同表型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ki-6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的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37例经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Hp(+)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和34例Hp(-)患者,用Western blot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及其亚型。评价Hp(+)CG中慢性炎症(CI)、多形核活动性(PA)、Hp定植密度(DH)的组织学等级。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①Hp相对分子质量为128000 CagA、116000 CagA、95000 VacA、91000 VacA、30000 UreA的表达在轻度CI组的比例低于中、重度CI组(P〈0.05),95000VacA、91000VacA和30000UreA表达在无PA组的比例低于有PA组(P〈0.05)。②ki-67标记指数(LI)在慢性胃炎Hp(+)组高于Hp(-)组(P=0.041);在中、重度DH组高于轻度组(P=0.014);在Hp(+)CG中重度CI组高于轻度组(P=0.039),而在Hp(-)CG组则无此关系(P〉0.05)。Hp(+)CG中,128000CagA、95000VacA、30000UreA表达组ki-67LI高于相应不表达组(P〈0.05);Hp(+)胃癌者中,128000CagA表达组ki-67LI高于相应不表达组(P=0.02)。结论:Hp多种毒力因子对加重胃黏膜CI程度、PA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Hp感染及DH增加均促进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但可能对胃黏膜良恶性病变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有差异,更多毒力因子对慢性胃炎而不是胃癌的细胞增殖起作用。  相似文献   
53.
第五届全国内镜外科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并对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外科学组进行改选。  相似文献   
54.
55.
Smad4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是一种对细胞生长、分化和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TGF-β-Smad4信号通路是肿瘤发生机制中的重要通路,Smad4在TGF-β-Smad通路中处于核心地位.近来大量研究发现,Smad4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6.
常州35岁的闵先生,8年来一直腹痛、腹泻,大便像黏液脓血一样,被诊断为克罗恩病.肠镜检查显示,肛门严重狭窄,大肠里有大量假息肉、溃疡,大肠和小肠交接的部位,肠壁几乎到了糜烂穿孔的程度.医生为他采用标准治疗方案,但是疗效并不明显. 就在闵先生被疾病折磨得难以忍受之时,他遇到学成归国的消化科医生.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消化道疾病治疗方法——粪菌移植技术,被带回国,首次运用于闵先生的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57.
自发性肾破裂最早由Wunderlich在1856年报道,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生一般存在一定的基础疾病。近来本科收治一例较为罕见的终末期梗阻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期妊娠患者发生自发性肾破裂,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癌( AC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ACC患者( ACC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并随机调取同期39例肾上腺腺瘤( ACA)患者( ACA组)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 ACC组肿瘤最大径(11.66±4.21)cm;Weiss评分:3~5分13例,>5分26例。 ACA组肿瘤最大径(2.34±1.27)cm;Weiss评分:<3分37例,3~5分2例,>5分0例。 ACC组34例行肿瘤完整切除,5例仅行姑息性切除或活检术,术后1周内死亡2例;口服舒尼替尼治疗2例;随访32例,随访时间1~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32.7%。 ACA组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33例,失访6例,随访时间2~176个月,均健在。结论 ACC分期晚,预后差,与ACA鉴别较困难,肿瘤大小应作为良恶性鉴别指标之一,根治性切除术后易复发转移,可尝试舒尼替尼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9.
MRI定量参数评估肠道克罗恩病病变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MRI定量参数ADC与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CD患者,依次行常规MR、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测量ADC和Ktrans值,同时评估患者Harvey-Bradshow指数(HBI)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根据HBI将50例患者分为重度活动组、轻中度活动组及静止组,比较3组间Ktrans、ADC值的差异;对Ktrans、ADC值与对应的HBI、CRP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0例CD患者中,静止组16例、轻中度活动组21例、重度活动组13例。3组Ktrans、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肠壁Ktrans值与HBI呈正相关(r=0.635,P<0.001),与CRP呈正相关(r=0.764,P<0.001);ADC值与HBI呈负相关(r=-0.614,P<0.001),与CRP呈负相关(r=-0.490,P<0.001)。病变肠壁HBI与CRP呈正相关(r=0.755,P<0.001),Ktrans与ADC值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 MRI定量参数Ktrans和ADC可反映CD活动状态,且Ktrans的稳定性和敏感性优于ADC。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方法 调查122例IB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特征.结果 122例IBD患者中,54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范围以广泛结肠为主,就诊医院中位数3家,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抗生素分别为100.0%(54/54),55.6%(30/54),24.1%(13/54),7.4% (4/54),75.9%(41/54);68例为克罗恩病(CD),病变范围以空回肠+结肠为主,就诊医院中位数4家,使用过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抗生素分别为95.6%(65/68),58.8%(40/68),47.1%(32/68),11.8% (8/68),79.4%(54/68).CD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喹诺酮类抗生素均高于UC患者,使用中草药治疗的低于U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治疗IBD的主要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