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胆囊切除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显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后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影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 ̄2005年3月开展的所有ERCP病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胆囊是否被切除分成两组,比较两组间ERCP时胰管总显影率及胰管先显影率。结果共有154例纳入分析,有胆囊切除术组79例,无胆囊切除术组75例,胆囊切除术组胰管的显影率为41.77%,比无胆囊切除术组胰管的显影率48.0%低,但是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7);进一步对胆胰管共显影的69例进行分析,胆囊切除术组胰管先显影率低于无胆囊切除术组(72.73%vs97.22%,P=0.011)。结论胆囊切除后ERCP时胰管不容易显影,可能与胆胰管生理平衡被打破有关,但有利于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戊二醛被广泛用于内镜等器械消毒,内镜护士皮肤、感觉器官和患者呼吸道、消化道常因其溶液或蒸气的急慢性刺激而引起致敏性损伤。然而,迄今尚未见浓度大于5%的戊二醛对人肠道黏膜损伤的报道。我院曾成功救治了1例误用8%-10%戊二醛灌肠导致结直肠严重急性出血、坏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后尿道损伤早期处理方式。方法总结我科30例后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及排尿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单纯膀胱穿刺造瘘术3例,留置导尿6例,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12例,尿道会师术6例,尿道修补吻合术3例,留置尿管2~6周,术后排尿良好10例(阳痿1例),尿道狭窄14例(阳痿2例),随访时间3月至84月,失访6例。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损伤手术简单,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性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是作为后尿道损伤首选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一次性导尿管在膀胱血凝块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膀胱镜下血凝块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用Ellike冲洗器,并用一次性导尿管辅助操作。结果 32例患者,男28例,女4例,膀胱内血凝块大小约35mm×27mm~114mm×82mm,全部一次清除干净,无1例膀胱破裂,手术时间:15~115min。结论一次性导尿管辅助膀胱镜下膀胱血凝块清除,可有效防止膀胱破裂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5.
人类粪菌移植(FMT)在西方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有50余年,但是,最近证明并报道其在中国的应用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目前,粪菌移植已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用于治疗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神经发育不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肠病、肠道食物过敏等.迄今,全世界已有数千例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本文首次中国期刊翻译粪菌移植,并全面介绍其定义、医学史、现状、临床策略和未来.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 )在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 CD 患者,对病变部位行 DCE-MRI 扫描,测量 Ktrans。同时收集临床数据,包括Harvey-Bradshow指数(HBI)和C反应蛋白(CRP)。(1)评价Ktrans的可信度、可重复性;(2)将50例 CD患者病变肠壁的 Ktrans值与各自相应的血清CRP,HBI作相关分析;(3)根据 HBI指数将50例CD患者病变肠管分为重度活动组,轻中度活动组和静止组,比较3组间Ktrans值差异性。结果(1)病变肠壁的Ktrans值可信度高(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0.993);(2)Ktrans值与 HBI呈正相关(r=0.635,P<0.001);Ktrans值与血清CRP呈正相关(r=0.764,P<0.001);(3)静止组和轻中度活动组之间 Ktrans有统计学差异(P<0.001),静止组和重度活动组之间Ktrans有统计学差异(P<0.001),轻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之间Ktrans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MRI定量参数Ktrans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反映CD活动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对消化道肿瘤,内镜主要用于其早期诊断和肿瘤晚期致腔道梗阻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38.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靶向肠道菌群的核心技术,其在全球应用于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证据正在急剧增加。洗涤菌群移植(washed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WMT)作为区别于传统FMT的一种新方法,是基于智能粪菌分离系统洗涤过程和相关移植途径的技术。《洗涤菌群移植南京共识》于2019年12月确定。文章就影响《洗涤菌群移植南京共识》在全球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9.
肠道菌群与人体相互作用机制及基于肠道菌群的诊疗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全文对重建肠道菌群在肿瘤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主要体现在针对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增效减毒”。洗涤菌群移植是重建菌群的核心方式,不仅可以延缓肿瘤疾病进展、减少肿瘤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肠道菌群组成,还能提高机体免疫,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0.
目的粪菌移植(FMT)和肠内营养(EN)均被报道对克罗恩病(CD)有治疗价值。该研究拟探讨FMT联合EN的整合治疗策略治疗中、重度C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1例对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HBI评分≥5),经中消化道行单次FMT治疗,1周后加用肠内营养维持治疗12周。分别监测其在FMT后1周、12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营养指标的变化,评价FMT联合EN的临床疗效。结果 FMT治疗后1周的临床有效率达到76.2%(16/21),其中52.4%(11/21)达临床缓解。FMT联合EN治疗后12周的有效率和缓解率分别为90.5%(19/21)和76.2%(16/21);治疗后12周HBI评分、C-反应蛋白均下降(P=0.017);营养相关指标(体重、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均显著增加。随访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FMT联合EN可有效诱导并维持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缓解,并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